這張圖各位小夥伴們熟悉嗎?如來佛祖和猴哥打賭,說猴哥飛不出他的手掌心,結局我們知道了,猴哥不幸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而「孫悟空到此一遊」也成為經典,並被很多外出旅遊的江西人所效仿。
但是惡果來了↓↓
國人出遊,除了買買買↓↓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到處「XX到此一遊了」!此番「愛好」,不僅能讓我國的長城「毀容」,連法國艾菲爾鐵塔,以及埃及神廟都難倖免。
▲去過埃及神廟的丁錦昊「火了」
2013年5月,「在埃及最難過的一刻,無地自容。」網友「空遊無依」的一條微博迅速引發熱議,他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錦昊到此一遊」,為國人輕易毀壞千年文物的行為感到震驚和羞愧。
▲香港記者敦煌壁畫刻字
同年5月,網友白兆東微博曝料稱:「在甘肅敦煌壁畫上竟然有文匯報高級記者宋寅的留言!」從微博圖片來看,宋寅用黑色筆留言,部分文字為繁體字,內容是:「二〇〇〇年立夏,香港文匯報高級記者宋寅到此參觀考察」。
2012年4月,臺灣臺東知名景點「水往上流」植物園區裡的皇冠龍舌蘭慘遭遊客「毒手」,30株龍舌蘭的四、五百片葉片上,遭遊客以樹枝等刻字留言,幾無倖免。園區清潔工指稱,不少陸客把龍舌蘭當來臺旅遊留言板。
■吳承恩大呼:我冤枉啊!
孫悟空似乎被冤枉了很多年,不少人說,「到此一遊」是孫猴子教的。當時猴子一個筋鬥翻到如來佛祖的五指邊時,難掩得意之情,為留下憑證,便在佛祖的手指上大書「齊天大聖到此一遊」八個大字。可是,真是這樣嗎?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週遊最廣的一個皇帝,也是留下「到此一遊」最多的君王。早先,「西湖十景」每一景邊上,都有一個御碑亭,亭中御碑,正面是康熙題的景點名,背面是乾隆為景點題的一首詩。
■古人說:我們那時遇景寫詩,不留名!
崔顥的題記,讓黃鶴樓名聲鵲起,成為中國的名樓。
蘇東坡遊廬山題詩與西林壁,其詩名即為《題西林壁》。
今人和古人一樣,遇到美景,難免詩興大發。只是古人出口成章,將此情此景寫就成了今天我們中學時背誦的篇目。而今人胸中無墨,想要抒發,只能寫個直白又蒼白無力的「我來過」!自然之美和古人散發出的人文之美,相得益彰,歷經世事變遷,成為渾然一體的自然文化遺產。而今人胸中無墨寫就的毫無價值的「到此一遊」,無疑成了在美景中放的屁,而且威力巨大,遺臭萬年。
●利用社交網站定位功能:到哪兒都能顯示。一張自拍照+定位,裝逼妥妥的。
●遊客照:土是土了點,能達到目的嘛
●景區籤名簿:河南平頂山堯山中原大佛景區,在指定區域內為遊客提供留言板、留名石及筆墨等工具,供遊客寫劃「到此一遊」。遇到這種景區,就好好利用籤名簿吧!
正經臉分割線
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可不止這一種,對照一下國家旅遊局公布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規避不文明行為吧!
《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由國家旅遊局公布並正式施行。六種不文明行為將納入記錄,記錄信息保存期限為一至兩年,必要時向人民銀行等徵信機構通報。會影響到遊客再次旅遊,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出境、銀行信貸等。(來源:新華網)
▲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運輸工具秩序▲嚴重擾亂旅遊秩序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