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和健康報社聯合舉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經驗交流總結大會,會上發布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案例。濱醫煙臺附院榮獲國家「改善醫療服務示範醫院」稱號,這也是醫院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以來,連續第三年獲此殊榮;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榮獲「改善醫療服務示範科室」稱號,副院長宋守君榮獲「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突出貢獻工作者」稱號。
2020年,醫院在2018、2019年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成果基礎上,精心部署,認真安排,繼續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品質提升為突破,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質量,相繼推出並完善一系列新舉措新制度。
舉措一: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
利用信息化智能化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率先開通了我省首批網際網路發熱門診、兒童發熱諮詢門診、網際網路心理門診;打造門診預檢分診系統,引入紅外線測溫儀等設備;緊急改造醫院發熱門診通信系統;開展病案複印郵寄及藥品配送業務,保證疫情防控與醫院運營「兩手抓、兩不誤」。
舉措二:優化門診流程,提升服務品質
打造門診「三中心、六專科、六區域」分區模式,整合門診資源,多學科門診、涉外門診正式啟用;成立門診綜合服務中心,實現「開放式辦公、幫辦式服務」新模式;倡導「3米陽光服務」和「走動式服務」;開展「微笑天使,關愛在身邊」志願服務,向患者普及健康衛生知識。
舉措三:開展特色護理,打造護理品牌
持續推進「一病區一特色」優質護理服務舉措,打造特色護理病區10個,開展特色護理服務項目47項。作為煙臺市首批「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單位,持續推進網際網路+護理服務。
舉措四:堅持醫院公益性,強化基層培訓
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實行門診「兩免兩減半」和住院「先診療、後付費」等惠民政策。多次組織開展「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義診、「手拉手精準扶貧」與「巾幗紅」志願服務活動。舉辦「煙臺市醫養結合服務機構骨幹培訓工程」兩期及「戰疫情:基層衛生人員空中課堂系列講座」活動24期,將優質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傳授給基層。
制度一:預約診療制度
門診部開通電話預約、現場預約、微信預約和網站預約等多種預約方式。預約電話0535-2123456,可預約3個月內的號源,現場預約、微信預約和網站預約可預約一周以內的號源。醫技科室開啟全號預約,實現門診患者與住院患者錯峰檢查,保證門診患者當天完成超聲檢查,住院患者次日完成,超聲預約時間精確到30分鐘。
制度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
醫學檢驗科貫徹落實京津冀魯醫療協同發展的戰略,自2019年起參加京津冀魯檢驗結果互認,提升了臨床檢驗質量在區域醫療機構內的權威性,方便了群眾看病就醫。目前醫院開展的檢驗結果互認項目共計49項。
制度三: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制度
醫院「健康天使」義工服務站共吸納醫務人員、社會人士、學生志願者等院內外義工650餘名,開展院外活動180餘次,組織義診68次,義診人數5000餘人。為保證服務質量,社會服務部定期開展全方位培訓,包括服務禮儀、急救知識及疫情防護等內容。
改善醫療服務一直在路上。今後,濱醫煙臺附院將嚴格按照國家和省衛健委各項工作要求,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嚴格落實各項制度,繼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黃瑾 左宏
(來源:濱醫煙臺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