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五月十五日電題:臺灣寫真:島內多少寺中臺禪寺高——南投紀行之六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陳立宇
臺灣島內寺廟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不過大體萬變不離其宗。本社記者日前踏訪南投,始知空氣清新、環境幽靜的埔裡鎮,大大小小佛道寺院即不下一、兩百個。其中位於群山環抱、風光旖旎蓮花福地之上、「如地湧金蓮般出現於世間」的新時代佛教建築——中臺禪寺,卻讓記者眼前一亮。細細觀摩之後,不難揣測,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創新建築風格,或是中臺禪寺得以在島內寺廟中脫穎而出、別具一格的內在原因。
中臺禪寺執行長兼發言人見允法師領著記者,細細品味這座巍峨壯觀、現代氣息和古樸典雅之風水乳交融的佛教建築。見允法師介紹說,中臺禪寺塔寺合一,由住持惟覺大和尚親自領導,其弟子、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居士設計,一九九二年著手籌建,歷經三年規劃、七年動工興建,耗資三十億元新臺幣,佔地三十多公頃,於二○○一年九月一日正式落成開光啟用。寺內房間多達四百五十間,一個大齋堂可同時容納一千人用餐。
李祖原為世界第一高樓、臺北101大樓的設計者。在中臺禪寺建築設計上,李祖原運用現代科技,以佛法理念為根本,融合藝術、文化和其他宗教建築藝術,呈現出新時代宗教建築特質,廣受肯定和矚目,於落成翌年一舉奪得「第二十三屆臺灣建築獎」。
見允法師認為,中臺禪寺氣勢恢宏,掀開弘法新紀元,為臺灣佛教界帶來一股清新的活力。其建築風格一改過去對宗教建築「琉璃瓦」、「斜屋頂」的傳統印象,把中國傳統式佛教建築、平面式布局聚合為垂直立體化的建築形式,建築高度從地面到塔尖高度達一百四十米,為亞洲寺院翹楚。建築融合古今中外建築精華,如玻璃帷幕為天主教大教堂與現代科技結合,摩尼珠與蓮花臺展現回教清真寺建築風味;還有印度傳統佛教風格及希臘廊柱式建築;大天梯構想則來自埃及金字塔。
與中臺禪寺建築風格石破天驚的創新如出一轍的是,惟覺大和尚所倡導和力推的面向二十一世紀佛教弘法方向——佛法五化:學術化、教育化、藝術化、科學化、生活化,也令人耳目一新。見允法師說,就教育而言,中臺禪寺除了創辦佛教學院、廣設精舍,培育弘法僧才,推動僧眾教育和社會教育,還創辦普臺中小學、正籌辦高中,推動學校教育。藉此使社會大眾都能獲得佛法薰陶。
惟覺大和尚對於海峽兩岸宗教交流,也是慧眼獨具、領風氣之先。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兩岸開放宗教交流之初,他即一馬當先與彼岸展開交流,率弟子赴大陸弘法;其中,二○○一年,惟覺大和尚所率領的四百人宗教參訪團,規模之大,令島內佛界嘆為觀止。
中臺禪寺落成開光翌年,二○○二年三月,臺灣佛界恭迎大陸法門寺佛指舍利供奉一個多月,佛指舍利在中臺禪寺供奉讓民眾參拜就達九天之久,開山方丈惟覺法師親自主持祈福法會,為民祈求風調雨順、社會安定和平。此後,少林寺、峨眉山、普陀山都曾前來中臺禪寺交流。今年四月,海南三亞舉行高一百零八米南山海上觀音聖像開光儀式,中臺禪寺也委派副住持見達法師代表方丈前往共襄盛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