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孝義節」:家祭 賞孤 放河燈

2020-12-26 騰訊網

[摘要]傳統的老成都中元節從農曆七月初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七月十五日。在七月十二日,或七月十四日,任選一天作為正日子,全家老小齊聚,舉行家祭。重頭戲是晚上的祭祖儀式。

作者:華西都市報記者袁慧君

在舊時成都人的心中,中元節如同春節、端午、清明一樣是舉足輕重的節日。日前,四川著名民俗文化學者劉孝昌先生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專門就「中元節——孝義之節」做了生動的介紹。

人不忘本地點:普通人家

劉孝昌說,在老成都,幾乎家家都有一塊用紅紙和木牌做的祖宗神位,以示為人不忘根本。而傳統的老成都中元節從農曆七月初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七月十五日。從七月初一開始,每天清晨,家中的男性成員會給祖宗神位上一炷香。而在七月十二日,或七月十四日,任選一天作為正日子,全家老小齊聚,舉行家祭。重頭戲是晚上的祭祖儀式。

劉孝昌介紹,老成都民風比較開放包容,家中的女人們也可以幫忙操持祭祀所需的瓜果香燭等,而在我國的其他部分地區,但凡中元祭祖,是絕對不能讓女人沾的。

首先擺好桌椅碗筷,煞有介事地請先人「入席」。隨後,由一家之長點上香燭,帶領全家老少向祖宗牌位行禮,磕頭作揖。接下來,也是由一家之長領頭向祖先們述事。這時候,家中的長輩也免不了向族中晚輩諄諄教誨「都是有了前人的努力,才有我們的今天,不可忘本啊。」之後開始吃飯。孝義為先地點:東門大橋橋洞外

劉孝昌說,除了向祖先燒祭袱子外,善良的成都人還要「賞孤」。這裡的「孤」指的是無名英烈,以及客死他鄉或無人祭祀的可憐人。賞孤通常在戶外的田埂路邊,點上香燭,將袱子分成小垛,擺上幾碗飯,幾杯水酒,最重要的是準備「刀頭」。所謂「刀頭」是指豬的肋骨和後腿之間最好的肉。

老成都規模最大的「賞孤」賞錢活動是在東門大橋橋洞外,因當時那裡有座無名英雄紀念碑。每逢中元節,便有出川抗戰的戰士家屬以及其他市井平民來到此地賞孤,自發地告慰先烈們的在天之靈。而原本位於華興街的忠烈祠,則是官方祭奠歷代先賢之地,每到中元節就會舉行大型的紀念活動。祈求平安地點:大慈寺及府河、金河、御河

劉孝昌說,家祭賞孤結束後,夜也逐漸深沉,老成都的中元節也迎來最後的高潮——放河燈。放河燈是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放河燈既可以寄託人們對先人的思念,還意味著將厄運隨著逝水東流,一去不返。河燈多是每戶人家手制,以油紙製成,放上小燈盞,倒少許清油,加棉線製成的燈芯,形態各異。

而老成都大慈寺等各大寺廟前的放生池,以及府河、金河、御河是老成都人最喜放河燈的地方。七月的夜空,銀河如帶,繁星點點,家家戶戶扶老攜幼,將做好的河燈放入水面,燭光點點倒映在水中,與天上的星光交相輝映,連過往的行船都停下來,不忍碰傷了這如詩如畫的景致。

相關焦點

  • 今日中元節:七月半 祭祖先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 除了放河燈,中元節還有什麼習俗?
    來源:金陵晚報原標題:中元節 白天吃茄餅晚上放河燈今天是農曆七月半,是老皇曆上講的中元節。老早,逢到這一天的習俗真怪多的。這天,好多人家祭臺上會擺上果蔬供品,祭奠已故的亡靈。所以,中元節又被人稱為鬼節、施孤、齋孤、盂蘭盆節,名堂真不少。到了夜晚,許多有河、湖甚至是小池塘的那塊,都能看見人放河燈。
  • 蓮花池河燈會~中元節為啥要放河燈?
    隨著中元節的臨近,第二屆蓮花池河燈會很快就要開幕了,大家是不是很期待?中元節放河燈,不僅可以寄託對先祖的哀思、弘揚傳統孝親文化,還能為我們的生活增加節日的氣氛,讓生活充滿了莊嚴的儀式感。那麼,為什麼中元節要放河燈?放河燈有哪些講究?
  • 蓮花池河燈會~中元節為啥要放河燈?
    隨著中元節的臨近,第二屆蓮花池河燈會很快就要開幕了,大家是不是很期待?中元節放河燈,不僅可以寄託對先祖的哀思、弘揚傳統孝親文化,還能為我們的生活增加節日的氣氛,讓生活充滿了莊嚴的儀式感。那麼,為什麼中元節要放河燈?放河燈有哪些講究?
  • 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的傳說有哪些
    中元節這一天人們要祭祀先人,還有些人在這一天要到河邊去放河燈。那麼大家知道中元節是什麼節嗎,中元節的傳說又有哪些呢?         一、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是民間傳統的節日,即七月半祭祖節,地方不同叫法也不一樣,有的地方稱之為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等。
  • 2016年中元節將至 中元節有哪些民俗與禁忌
    巴中在線8月16日訊:今天是農曆七月十四,過了今晚就是中華傳統節日中元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有些地區七月十四就開始過節了。中元節究竟是個什麼節?中元節民俗是什麼?中元節又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風俗科普】七月十五「鬼節(中元節)」祭孤的由來...
    於是,人們在中元節這一天除祭祀祖先外,還要大規模賑濟孤魂野鬼,故中元節又名「鬼節」。以食用物品施給無主孤魂,使其儘早投胎佛教則以七月半為「盂蘭盆節」,「盂蘭」是梵語是「救倒懸」的意思。「盂蘭盆」是一種用竹編成可裝紙錢和五味百果的用於祭祀與施捨的盛器。海陸豐家家戶戶備肉、酒、米飯,香燭、銀紙等於路旁野外祭四方孤魂。
  • 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的傳說有哪些
    中元節這一天人們要祭祀先人,還有些人在這一天要到河邊去放河燈。那麼大家知道中元節是什麼節嗎,中元節的傳說又有哪些呢?         一、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是民間傳統的節日,即七月半祭祖節,地方不同叫法也不一樣,有的地方稱之為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等。
  • 放河燈送祝福體驗傳統民俗,在盞盞河燈聲聲祝福中感知親情的溫暖
    成都在漢代是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代有揚一益二之說,遊賞之風冠於西南,聞名天下。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宮詞中,有「法雲寺裡中元節,又是官家降誕辰」記載,可見盛行中元節之早。「河燈亮,河燈明,牛郎織女喜盈盈」、「河燈一放三千裡,妾身歲月甜如蜜」、「放河燈,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謠、竹枝詞,可證習俗的久遠。
  • 中元節:放河燈,寄哀思
    農曆的7月中旬是中元節,三都又稱「七月半」,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這個時候,三都水族自治縣市民都會自發前往都柳江邊通過放河燈、孔明燈的方式,寄託對故去的親人哀思,對生者的祝福。8月31日,農曆7月13日晚,在都柳江縣城河段,前來放河燈和孔明燈的市民絡繹不絕,河道邊的人行道上,造型別致的河燈、孔明燈小攤位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中元節丨福海放河燈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揭秘中元節是什麼節幾月幾號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呢?
    揭秘中元節是什麼節幾月幾號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呢?時間:2016-08-17 14:23   來源:華聲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中元節是什麼節幾月幾號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呢?
  • 盂蘭盆節(中元節)的民間風俗
    從古至今,每到「餘盆蘭」之日,或捧菊致哀思、或放燈寄愁念,焚香祭祖,追思先人,關於「餘盆蘭節」的民間風俗有許多……  中元節焚紙燒燭,祭奠先人  中元節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也叫盂蘭盆節,廣西壯族自治區還叫七月半,有些地方又把它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
  • 中元節 | 中元節和盂蘭盆節居然不是一個節日!!?
    到城外去祭墓的,絡繹不絕,較之清明節尤勝。┉┉┉┉┉┉ ∞ ┉┉┉┉┉┉歷史發展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七月半祭祖習俗是本土文化的產物,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秋嘗祭祖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俗道僧三流合一。
  • 中元節俗稱鬼節的由來是什麼 中元節|鬼節的十五大禁忌大全
    中元節,俗稱鬼節。在舊社會,是封建迷信的一部分,但到了現代社會,它內涵中的糟粕成分開始被逐步的剝離。現在的中元節,傳承的是一份思念,一份親情,一份孝義。節日由來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
  • 中元節是中國的「鬼節」嗎?
    那麼,將「中元節」定義為中國的「鬼節」,合適嗎?中元節從何而來?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由於生產能力與認識水平有限,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
  • 中元節|七月半 祭祖先,其實很有文化!
    在佛教中,中元節又被稱為「盂蘭盆會」。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
  • 中元節放河燈的意義是什麼 不僅僅是寄託思念而已
    今天是中元節,也是中國的鬼節之一,民間說法這一天陰間的鬼魂回返回人間與親人團聚。這一天也就有了許多特定的習俗,比如放河燈。   放河燈是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放河燈既可以寄託人們對先人的思念,還意味著將厄運隨著逝水東流,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