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黃河三角洲(濱州·惠民)綠化苗木交易博覽會將於4月20日到22日在山東省惠民縣舉辦。
近年來,惠民縣形成了以皂戶李鎮為主,「中國北方花木博覽園」為中心的交易集散地,建設了一大批優質苗木基地,形成了小苗、中苗、大苗的培育梯度,湧現出「惠民白蠟、惠民國槐」等特色品牌,有力助推了「苗木增值、群眾增收、產業增效」。 2012年以來,惠民已形成集「苗木科研、繁育、生產、銷售」於一體、相關各類要素齊備俱全的苗木產業鏈。目前,惠民縣育苗面積達16萬畝,實現產值25億元。共發展苗木專業合作社1000餘家,苗木營銷經濟人10000餘人,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從事苗木物流運輸的經營業戶達12000餘個,發展異地合作苗木配貨站200餘處,惠民苗木經理人的足跡遍及各地。
2016年,惠民縣建設完成中國北方花木博覽園,項目集展示與交易於一體,並引入電子信息交易平臺,15000平方米交易大廳、物流中心、綜合樓、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等,成為魯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物流基地,進一步規範苗木產業經營發展。
2017年,位於中國北方花木博覽園對面的中國北方國際花木城吸引了來自河南、新疆、北京、威海、東營等國內知名苗木企業的籤約入駐。其中威海奧孚苗木的高杆白蠟、東營的叢生苗木、郯城銀杏等精品苗木已正式入駐惠民。山東同濟園林、臨邑世標園林、濱州一景園林和工程設計單位、電商平臺等200餘家國內知名苗木企業和園林工程設計單位已經籤定入駐協議。入駐完成後,這裡苗木花卉品種齊全、買苗賣苗企業集中,市場服務完善,中國北方國際花木城將真正成為中國苗木的」中關村」。
惠民苗木產業發展作為綠化建設的保障工程、農村群眾的致富工程,不僅為市場提供了豐富的林苗來源,更為群眾編織起致富增收的綠色產業鏈,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贏」。當下,隨著美麗中國建設工程開展,惠民縣到外地進行技術指導的技術人員常年保持在5000人以上,年收入均在10萬元以上。惠民白蠟、國槐源源不斷的運往北京、天津、新疆等地,中、大苗的農戶年均畝收入3萬元以上。作為苗木主產區皂戶李鎮,日用工達1000餘人,吸引了周邊群眾就近務工,苗木嫁接期間,全縣約有5000餘人的專業嫁接隊伍,日均收入達300多元,切實提高了農民群眾收入水平。
隨著六屆苗博會的成功舉辦, 惠民苗木遠銷新疆、黑龍江、遼寧,河南、北京、天津等20餘個省市、50餘個大中城市,形成了輻射方圓300公裡範圍的苗木資源生產交易中心。(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