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淡季不淡,武夷山旅遊是如何做到的?
節假日裡,萬裡茶道起點下梅村成了武夷山新的熱門景點。
來自山西的遊客喬柏明特意選擇「三八」節這天帶著家人到武夷山過節。「春節就想來,但新聞報導說到處人頭攢動,就想錯開旅遊高峰,選擇這一日子連著周末到武夷山旅遊,既還算正月裡,又可以讓家人過節,可謂一舉兩得。」喬柏明說。
不過3月8日這天遊客數量還是不少,來自「福建日報閩北觀察」微信號的景區人數實時動態統計,當天武夷山全市接待遊客超1萬人次。
春節過後本是武夷山傳統的旅遊淡季,可武夷山旅遊熱度一直不減,據旅遊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武夷山在整個猴年正月共接待遊客1 1 5.66萬人次,同比增長37.56%,實現淡季不淡的良好開局,武夷山旅遊的大眾化、自助化、周末化、節假日化已基本形成常態。
淡季不淡,武夷山旅遊是如何做到的?
多重利好協同共振
「今年春節期間武夷山的遊客接待量,歷史上第一次超過國慶黃金周。」武夷山景區管委會營銷中心主任楊欽才興奮地告訴記者,「這也意味著今年春節武夷山完成了從旅遊淡季到旅遊旺季的逆轉。」
據了解,2月12日(正月初五),武夷山景區單日遊客接待量達1.89萬人次,逼近景區在2013年10月3日創下的最高值1.9萬人次。整個春節期間武夷山景區售出門票7.47萬張,同比增長59.3%;遊覽車車票7.6萬張,同比增長68%。
受氣候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春節期間向來都是武夷山的旅遊淡季。但今年從春節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結束的「武夷旅遊熱」,讓武夷山人臉上掛滿了笑容。
「今年開局,武夷山旅遊就能這麼火爆,是多重利好因素的疊加。」武夷山市旅遊局局長王文謙告訴記者,往年的旅遊淡季,今年逆轉成全國熱門,離不開天氣和高鐵開通等原因。
數據顯示,除夕至元宵期間,武夷山高鐵北站增開列車8趟,重聯22趟,始發2.95萬人次。高速公路共接待來自省內、江浙滬及廣東、江西等地的自駕車5.32萬輛次,同比增長29.87%。
「合福高鐵運能的增加以及假日高速免費政策,進一步催熱了武夷山旅遊。」王文謙說,「武夷山本地旅遊產品和品牌的不斷發力,則讓節後旅遊高峰得以持續。」
多元業態激發品牌效應
「圍繞周末、節假日武夷山旅遊呈現旺象,我們在旅遊產品、旅遊線路、『網際網路+』上,為遊客構建了更加便捷的服務。」王文謙說。
去年4月,武夷山推出新的夜間旅遊項目——「武夷水秀」。與此前的夜間旅遊項目「印象大紅袍」不同,講述武夷山水文化的水秀以青少年遊客為目標觀眾,運用水幕、雷射、焰火等手段和特效來留住遊客。
「改版後的水秀更好看了。」3月12日,在「武夷水秀」的表演現場,一位武夷山本地遊客說,「因為孩子喜歡,我已經是第3次帶孩子來看了。」
今年春節正月初二全新改版的「武夷水秀」上演,「改版後的水秀,親子主題更為明確,儘量做到讓大人和小孩都能在視覺盛宴中得到不一樣的體驗。」武夷水秀公司總經理衷柏夷說。
此外,武夷山還推出了低碳旅遊、極地海洋公園體驗遊、觀猴賞梅尋春、珍寶館體驗遊等新型旅遊產品和清新休閒遊、文化民俗遊、宗教祈福遊等新型旅遊線路,進一步豐富了武夷山旅遊看點。而主打萬裡茶道、朱子文化品牌、大安紅色旅遊的武夷山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也實現了鄉村文化遊與自然景觀遊的聯動互動。
而武夷山在年前開展的打造「清新武夷愛之都,健康寶寶孕育地」養孕基地後,春節期間還吸引了不少「考察遊」,一些老舊經典旅遊線路如茶文化慢遊道、生態慢行道、雲河漂流等又成為新寵。
旅遊產品業態的調整提升了產品活力,旅遊品牌效應得以釋放,使得節後旅遊「熱度」不減。
「網際網路+」實現合力多贏
「幸好在網上訂好了套票,不然現場排隊買竹排票可能就買不到了。」12日上午9點,遊客林玉寶藉助「福建日報閩北觀察」等微信公眾號,便捷地查詢到了武夷山景區人數和竹排票的實時數據。在來武夷山的前兩天,林玉寶就在網上提前訂好了酒店和景區門票。
隨著武夷山智慧旅遊城市建設的日益完善,從景區到鄉村,從五星級酒店到民宿,自駕遊到自助遊到騎遊等行程訂製都可以在網上完成。
根據攜程、同程、驢媽媽、去哪兒等8家OTA(在線旅行社)數據分析,今年春節至元宵期間,武夷山市旅遊市場大量客人通過線上預定方式自助出行,家庭遊、自駕遊個性鮮明。散團比為8:2。遊客對武夷山旅遊綜合滿意率為95.5%。
藉助「網際網路+」,武夷山景區逐步將旅遊智慧化,將吃、住、行、遊、購等連在一起,構建起一個新的旅遊消費業態。「如果說OTA像個能給遊客提供『一攬子』旅遊產品和服務的大型超市,我們景區推出的微信號等就更像是『旗艦店』『體驗店』,或者說是『24小時便利店』。」王文謙說,「旅遊開始由單純的觀光變成一種體驗,景區需要提供精細化的服務。武夷山景區正在把這種精準、深入的信息服務前置化,並藉助網際網路平臺,讓遊客提前享受優質的景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