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秋祭白色恐怖死難者 呼籲推進兩岸和平統一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連續多天的綿綿陰雨過後,24日的臺北天空終於灑下陽光。當天下午,一年一度的「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在臺北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行,《安息歌》《青春戰鬥曲》等歌聲久久迴蕩。

  當天的秋祭活動由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主辦,以「反對臺獨挑起戰禍,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為主題。來自全臺各地的白色恐怖受難人及其家屬和各界代表共200多人參加,緬懷上世紀50年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為追求兩岸統一、民族復興而犧牲的進步人士,並呼籲反對「臺獨」,推進兩岸和平統一。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許多懷抱愛鄉愛國情懷和改造社會理想的兩岸進步人士被當時的臺灣獨裁統治者逮捕,之後慷慨赴義,魂斷臺北馬場町刑場,最後被草草掩埋在六張犁的荒野山嶺中,他們犧牲時大都正值青壯年。

  秋祭儀式莊嚴肅穆,人們在現場豎起的烈士紀念碑前默哀、獻花並行三鞠躬禮、獻唱《安息歌》《青春戰鬥曲》等歌曲。

  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林燿呈致辭表示,我們誠摯地呼籲那些希望兩岸和平、不願兩岸戰爭的臺灣民眾,站到主張兩岸和平發展與兩岸和平統一的陣營中,向引起兩岸戰禍的「臺獨」主張說「不」。跟我們一起在馬場町緬懷先輩們的犧牲奉獻,繼承同樣的精神,追求同樣的理想,放開視野與格局,實現兩岸人民共同富裕的願景。

  政治受難人代表王文山致辭表示,現在民進黨當局不斷加深兩岸敵對、鼓譟民粹的氛圍,使包括我在內的老政治犯們尤其憂心。他說,我們不曾為七十年前的受難經歷有過一刻後悔;同樣的,為了子子孫孫的幸福與勞動大眾的尊嚴,今後我仍然要與大多數愛鄉愛國的臺灣人一起投入反對「臺獨」、推進和平統一、實現歷史正義的運動。

  秋祭活動還發表了《和平宣言2020》,號召文化工作者團結起來抵制「去中國化」,呼籲各界監督民進黨當局,反對「臺獨」挑起戰禍,推進兩岸和平統一。

  「安息吧!死難的同志,別再為祖國擔憂。你流的血照亮著路,我們繼續向前走……」廣場上,《安息歌》隨秋風迴蕩,告慰著逝去的忠魂。

臺北秋祭白色恐怖死難者 呼籲推進兩岸和平統一-新華網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652747

相關焦點

  • 臺北秋祭白色恐怖死難者 呼籲守護兩岸和平
    新華社臺北10月19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19日下午的臺北馬場町紀念公園在細雨裡顯得分外肅穆,一年一度的臺灣「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在這裡舉行。
  • 臺"白色恐怖"受難者邀蔡英文參加秋祭 高喊兩岸和解
    中國臺灣網10月2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昨天(20日)赴蔡英文辦公室,邀請蔡英文參加22日在馬場町紀念公園舉辦的「50年代白色恐怖犧牲受難人秋祭追思慰靈大會
  • 【看天下】臺北「二二八」和平公園
    原因有三:一是今年以來臺灣一直很火,蔡省長一直把臺灣放在火上烤,幾乎烤焦;二是臺灣自由行停止後,短期難以恢復,對於沒有去過的朋友是個遺憾;三是10月下旬,臺灣舉行了19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秋祭儀式,再次引起人們對「二二八」事件的關注,也引起我的關注。10月24日,「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在臺北舉行。
  • 祭奠:在槍聲遠去的臺北馬場町
    1日下午,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在馬場町公園舉辦每年一度的「五○年代白色恐怖秋祭慰靈大會」。「愛鄉愛國改造社會死而後已」「和平統一走向富強承先啟後」的白色直幅布條高高懸掛,一座臨時搭建的紀念碑下,擺放著遇難者的遺照,一旁長滿青草的土堆上鋪著黑底白字的條幅,其上寫著:「人民忠魂」。
  • 兩岸同胞在臺灣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新華社臺北12月13日電(記者楊慧 劉斐)13日上午,臺灣新北市滬尾炮臺舊址天色陰沉,陰雨綿綿。「以史為鑑 民族復興——南京保衛戰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此間開幕,兩岸同胞共同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
  • 第一屆「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研討會在臺北舉辦
    中新社臺北12月16日電 (記者 張曉曦 劉舒凌)第一屆「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研討會16日在臺北舉辦,逾百位專家、學者及相關機構負責人、代表等出席活動。為宣揚兩岸和平統一的理念,臺灣中華民族團結協會等民間團體共同舉辦此次學術研討會,探討「兩岸統合模式」「兩岸統一前的謀合機制」和「兩岸統一的互利條件設計」三個主題。臺灣中華民族團結協會名譽理事長夏瀛洲致辭時指出,回顧兩岸開放交流30年來的現狀和成果,就會明白兩岸發展的態勢不可阻擋,更不可逆轉。
  • 臺灣嘉義舉辦路跑嘉年華 萬人響應「為兩岸和平而跑」
    新華社臺北8月21日電(記者王小鵬 劉剛)21日上午,「民雄大士爺杯和合路跑嘉年華」活動在臺灣嘉義民雄鄉登場。此次活動以「為兩岸和平而跑」為主題,吸引約萬名當地民眾和遊客參加。
  • 臺灣團體紀念228事件:兩岸統一富強之日終將到來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海外網2月28日電據香港中評社報導,為紀念228事件70周年,「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27日上午於臺北市六張犁戒嚴時期受難者公墓園區舉行春祭儀式活動。主辦單位邀請對228事件與臺灣歷史有深入研究的青年歷史學者作為志工,詳細解說事件爆發的背景與有關情況。
  • 專家:呼籲臺灣承認「兩岸同屬一國」 主張和平統一聲音已減弱
    【專家:呼籲臺灣承認「兩岸同屬一國」 主張和平統一聲音已減弱】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12月19日下午通過線上方式出席了「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他認為,中國大陸可以更加從容自信的處理臺灣問題,也更有條件採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臺海政策。
  • 嘉義萬民「為兩岸和平而跑」
    此次活動以「為兩岸和平而跑」為主題,吸引約萬名當地民眾和遊客參加。活動中,自由行的陸客、在大陸工作的臺灣職員也跨海共襄盛舉,他們紛紛表示,兩岸同源同宗,維持和平、和諧的關係非常重要,若起衝突,不論輸贏,臺灣經濟都要大倒退。
  • 2019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在臺北舉行
    新華社臺北6月22日電(記者石龍洪 王愛華)2019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22日在臺北舉行。這是兩岸連續第六年異地同時舉行祭祀伏羲活動,當日大陸公祭伏羲大典在甘肅天水舉行。  祭典於上午9時50分正式開始,象徵著伏羲為「三皇之首」「九五至尊」。臺灣各界人士與甘肅天水伏羲文化交流團成員數百人共襄盛舉。
  • 百姓求安定保生計 嘉義萬民「為兩岸和平而跑」
    此次活動以「為兩岸和平而跑」為主題,吸引約萬名當地民眾和遊客參加。活動中,自由行的陸客、在大陸工作的臺灣職員也跨海共襄盛舉,他們紛紛表示,兩岸同源同宗,維持和平、和諧的關係非常重要,若起衝突,不論輸贏,臺灣經濟都要大倒退。
  • 習近平擘畫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路線圖
    在講話中,習近平回顧歷史、著力當下、矚目未來,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提出了五點主張。如何理解這五點主張?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海峽兩岸分隔已屆70年。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習近平開篇兩句話,飽含了70年的滄桑。
  • 「2019臺灣各界促進和平統一大會」在臺北舉辦
    新華社臺北7月6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由臺灣「國際洪門中華總會」發起主辦的「2019臺灣各界促進和平統一大會」6日在臺北舉行。來自島內各界的社團負責人、宗教團體代表、婦女代表、青年代表等300餘人齊聚一堂。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兩岸專家激烈討論
    邱毅: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沒有可能在被主持人黃智賢問道「如何看待臺灣現在的狀況,兩岸和平統一是否還有機會」時,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邱毅認為,現在兩岸有沒有和平統一的可能,要看「和平統一」的定義是什麼。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是「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而如果「有壓力之下的和平統一」,他仍然覺得有可能。
  • 【盛會】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18周年慶,「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成功舉行!
    由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舉辦「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周五(12月8日)下午在溫哥華隆重舉行。以韓曉光副秘書長為團長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訪問團應邀出席,並與近200位來自加拿大各界的僑領共同探討和推進新時代下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與會者在論壇上聯合籤署了《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聯盟宣言》。
  • 燭光寄託哀思 「紫金」祈願和平 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舉行
    12月13日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代表、援鄂醫護人員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靜默肅立、寄託哀思,緬懷遇難同胞。熒熒燭光,悼念83年前的遇難同胞今年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立35周年,昨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活動之一,燭光祭活動已連續舉辦了11年。在祭場正前方的牆壁上,是一個巨大的白色花圈浮雕,中間是黑色的「奠」字。
  • 兩岸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
    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兩岸學者圍繞此議題唇槍舌劍,與會者認為,統一是歷史大勢,武力統一是最後選項,誰也不樂見戰爭,和平統一雖具有高難度,但要有自信去創造和平統一這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新的、更大的奇蹟。
  • 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兩岸同胞在臺灣舉行公祭
    本報臺灣新北12月13日電(特派記者丁劼)昨天,《以史為鑑民族復興——南京保衛戰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臺灣新北市滬尾炮臺開幕,兩岸同胞共同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這不僅是臺灣首次舉行以「南京大屠殺史實」為主題的展覽,也是兩岸同胞首次在臺灣共同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