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越來越多的愛好者以漢服作為日常服飾 提供一條龍服務的漢服體驗館悄然興起 昆明「漢服熱」現象探尋
今年花朝節,兩千餘名漢服愛好者齊聚金殿。 記者 楊崢 攝
近年來,漢服文化在中國城市年輕人中形成一種新的風潮。在昆明的各類公園景點,時不時能看到穿漢服的年輕人聚會。更有漢服愛好者,以漢服作為日常服飾。隨著「漢服熱」在昆明持續升溫,漢服體驗館也像雨後春筍般湧現,為愛好者提供妝容、服飾、配飾、拍攝等「一條龍」服務。
愛好者
日常穿著漢服 昆明新時尚
「進入大學之前覺得古裝劇裡的漢服特別好看,但是也一直沒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漢服。」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會計專業的大四學生楊舒婷說,上了大學後,自己在學校的漢服社裡找到了許多同好,才擁有第一套漢服。到現在楊舒婷都還記得買第一套漢服時的心情,「在刷淘寶的時候,看到一套明制漢服,紫色的外衫配上白色的內襯,當時就腦補了這身漢服,加上自己買的簪子和耳墜,覺得自己真的跟穿越了一樣。」
「第一次穿漢服出去時,總覺得背後有人盯著我看。」 楊舒婷說,在商場坐扶梯時,還聽到背後有人在小聲議論、猜測自己是不是戲曲演員。「當時第一次出門,我也沒好意思跟別人解釋我穿的是漢服。」
這樣的經歷讓楊舒婷有些「受挫」,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穿漢服上街。直到有一次在翠湖公園裡,楊舒婷遇上了一對母女。「姐姐穿的是什麼衣服?像仙女一樣,我也能穿這樣的衣服嗎?」小女孩看到楊舒婷後,不斷地問站在旁邊的媽媽。「這是漢服,是古代人穿的衣服。」
向女兒解釋完之後,母親拉著孩子過來詢問楊舒婷能不能合照。「有了這次經歷之後,我覺得一定要把漢服這種文化傳承下去。」楊舒婷說,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是特別正式的場合,比如上課、去圖書館,她都會將漢服作為日常服。當遭受別人的疑問時,自己也會耐心解答,希望更多人能通過自己的推廣,愛上漢服。
今年黑龍潭公園花朝節上,「百花仙子」前來赴一場春天的盛會。 記者 楊崢 攝
支持者
漢服日常化體現了民族自信
和楊舒婷一樣,「漢服熱」逐漸在一些95後甚至00後群體中蔓延開來,漢服日常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在昆明老街、翠湖公園等地,時不時還能看到穿著漢服的年輕人席地而坐。
在淘寶網上,以「漢服」為關鍵字進行搜索,唐制、明制、宋制的漢服成了最受玩家歡迎的漢服,排名第一的單品,累計評論已經超過10萬次。為了兼顧日常穿著,還有很大一部分商家對漢服進行了改良。
在80後市民郭哲宇看來,漢服是一種相對小眾的服飾,並不讚賞日常穿著漢服。「感覺不太符合現代社會的主流審美,即使不是正式場合,也會讓人覺得不踏實。」
但在記者採訪過程中,更多的市民認為漢服日常化是一種民族自信的體現。44歲的郭曉曦表示,把漢服當成日常服飾,只要穿著得體,就無傷大雅。「特別是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裡,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挺想嘗試一下。」
「漢服逐漸日常化是當代中國人審美的回歸。」雲南民族村的商鋪經營者解文燕說,民族村裡現在經常能看到穿著漢服的遊客拍照,雖然不是現代主流服飾,但是在她看來,當代衣服的很多流行元素離不開從古代文化中汲取的靈感。
記者 楊崢 攝
市場興起
漢服體驗館可提供外景拍攝等服務
伴隨著「漢服熱」,在昆明,漢服體驗館也在悄然興起。南強街一帶,聚集了不少漢服體驗館,為消費者提供了從服裝、化妝到棚拍、外景拍攝的一條龍服務。
「我們店面剛開一個月,正是瞄準了昆明漢服圈在不斷擴大的商機。目前,店裡很多顧客都是漢服愛好者,還有一部分只是覺得漢服好看,想拍一套寫真。相對來說,遊客群體並不太多。」漢衿閣漢服古裝攝影體驗館老闆郭女士介紹,目前店鋪裡的漢服都是採購來的,沒有手工製作。經營範圍主要以幫顧客拍照為主。在消費者群體方面,青年女性顧客佔多數。「平時體驗館的流量一天也就是一兩個人,每年花朝節期間,客流量是最大的,一天有20多個顧客來拍照。」
記者還了解到,在南強街一帶漢服體驗館的服務一般分為館內場景自拍和僱攝影師出外景拍攝,顧客可自帶也可以租店內漢服,價格從70元普通館內自拍到900元的私人定製外景拍攝不等。
記者 楊崢 攝
產業探索
錢王街集市已發展到70多個攤點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現在雲南的漢服企業中,不乏高端手工定製的企業。不少商家已經跟隨漢服的熱度在線上盈利了,但大部分還缺乏線下活動的支撐。雲南漢服協會會長劉丹經營的錢王街78號漢服體驗館,有一套獨特的經營模式。為了更好地發揚漢服文化,劉丹在2016年的時候提出將單一的手工製作集中整合,打造規模化的雲南漢服產業環境。
「錢王街集市是我們最早的市場,每到周末都有漢服愛好者加入到集市中。起初只有幾家,發展到現在有70多個攤點,其中原創商品佔到了九成。」 劉丹向記者展示了一件大袖漢服,「它由兩個漢服愛好者設計製作,再由3家製衣廠製作而成,然後由我們提供平臺來售賣。」在劉丹的計劃裡,只有先打造出一個「網紅店」,以店鋪為依託,向上下遊產業鏈延伸,才能帶動雲南漢服產業的發展,更好地弘揚漢民族的傳統文化。
■專家觀點
入門漢服文化你需要知道這些
在有的人看來,漢服穿著複雜、品類繁多,入門可能比較高。劉丹建議,對漢服文化有興趣的人,遇到喜歡的衣服也不要急著購買。可以先借幾件漢服來體驗,如果真的願意深入研究漢服文化,再加入到漢服圈裡來學習和討論。「漢文化的學習不是走馬觀花買件漢服就結束了,還要延伸學習書法、古琴之類的漢文化精髓,漢服只是漢文化的一個入門載體。」
「漢服在穿著上是非常有講究的。」劉丹介紹,穿上漢服後需要交疊衣領,要按照右衣領在上,左衣領在下,右領壓住左領使左右兩衣領形成交叉狀,到腰部將右領下角的衣帶與左腰側的衣帶系在一起打上結。
在入門漢服的選擇上,劉丹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個子嬌小要少穿齊胸的漢服,骨架大且豐滿儘量避免宋制,氣場偏弱要注意明制的選擇。「除此之外,衣緣(顏色)選擇是漢服的重要標誌。」劉丹說,按照性別分類,男子的衣緣主要是單一的一種顏色,通常所取的顏色應為像棕黑、青、灰這樣凝重紮實的深色調,少用些亮色、花色、淺色。女子的衣緣上可綴有各種圖案,如刺繡等等;如果是單一顏色的話,則多取些鮮豔的顏色。
同樣,一身完美的漢服也需要精緻的妝容和配飾來配合。劉丹建議,穿漢服最好不要素顏。男子鬍鬚要定期修剪,女子要化淡妝。在髮型上,頭髮雖然沒必要盤得跟古裝劇裡似的,但切記不要全部披下來,因為全披髮穿漢服是很失禮的行為。
昆明秋季漢服外景網紅打卡點
黑龍潭公園 金殿風景名勝區
翠湖公園 雲南大學東陸校區(記者 孫琴霞 實習生 李罡 閆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