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深度丨Bithumb為何要「民告官」起訴韓國國稅局?

2020-12-25 金色財經區塊鏈

金色財經 區塊鏈1月19日訊由於認為被韓國稅務機關「無理由」徵收800多億韓元(約合6900萬美元)的稅款,加密貨幣交易所Bithumb已經決定將韓國國家稅務局(National Tax Service)告上法庭。那麼,作為世界五大比特幣交易所之一的Bithumb究竟為何會走上「民告官」這條道路的呢?下面就讓金色財經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讓我們簡單梳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實際上,這件事發生在2019年12月,當時韓國國家稅務局(NTS)聲稱將會對Bithumb徵收涉及外國客戶預扣稅的稅款,總計將達到800多億韓元(約合6900萬美元)。(金色財經註:預扣稅是僱主給付非居民,包括僱員、商業夥伴及海外代理商時所應繳交的稅務。當支付相應款項給非居民的時候,必須預提該款項的一定百分比作預扣稅,是由東道國政府按支付給外國投資者的股利、利息、無形資產特許權使用費等所計徵的稅種。而且,預扣稅必須繳納給該國政府的稅務局。)

事實上,韓國目前尚無法律對加密貨幣利潤徵稅,而韓國國家稅務局似乎想繞過明文法律的「漏洞」來對加密貨幣交易所徵稅,他們認為海外交易者從Bithumb提取的款項可以視為其他收入,而Bithumb有義務對這部分收入繳納代扣稅,因此通報徵收20%的稅款。據悉,Bithumb控股最大股東Vidente已發公告稱將為外國客戶繳納代扣款,但由於海外客戶信息難以追蹤,而且Bithumb在以往的交易中並未計算稅款,預計該平臺再從海外客戶那裡追回稅款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鑑於此,據《韓國時報》報導,Bithumb隨後針對韓國國家稅務局的舉措向國家稅務法庭提出投訴,他們認為加密貨幣不是法律認可的貨幣,因此指控該機構對其實施徵稅的做法是「毫無根據的」。

就目前來看,韓國國家稅務法庭有90提案的時間來決定是否批准或拒絕Bithumb的動議,如果批准的話,就意味著韓國國家稅務局對其徵收超800億韓元的預扣稅將會被取消。對此,韓國國家稅務總局一位官員做了簡單回應,他說道:

「我們無法對正在進行的事情發表評論,韓國國家稅務局將等待稅務法庭的判決。」

逼Bithumb「民告官」的韓國國家稅務局到底出於什麼動機呢?

由於當前韓國稅法並不適用於加密貨幣交易,因此業內不少人猜測,為什麼韓國國家稅務局突然要給Bithumb「貼罰單」呢?難道說因為Bithumb在該國屬於最具影響力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如果能從其身上找到突破口,後面向其他交易所徵收預扣稅就更容易了?

最近,負責監督本土經濟政策的韓國經濟與財政部還專門針對加密貨幣徵稅問題進行了解釋,他們聲稱韓國個人投資者所獲得加密貨幣利潤無需被徵稅,但是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探索修改稅法的可能性,旨在為後續的加密貨幣徵稅工作找到合適的理由。

韓國金融監管局顧問Choi Hwoa-in向《韓國時報》解釋說,在過去幾年中,隨著越來越多的交易者從加密貨幣中獲得了豐厚的利益,稅務機關已經開始將加密貨幣視為應納稅收入的新來源。Choi Hwoa-in補充稱:

「對於向加密貨幣徵稅,韓國國家稅務局已經將這個問題置於公眾討論的前沿和中心,雖然現在加密貨幣收益在韓國是免稅的,但他們希望從本質上尋求能對其徵稅的理由。」

為了向Bithumb徵稅,韓國國家稅務局已經把外國交易者的加密貨幣收益歸類為雜項收入,但是房地產或股票交易的收益在韓國卻被歸類為資本收益。Choi Hwoa-in進一步解釋說:

「根據韓國現行的法律,比特幣不是資產,這很清楚明了,因為韓國經濟欲財政部已經明確表示了。」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韓國國家稅務局可能依然無法「強制」對Bithumb海外投資者的加密貨幣收益徵收預扣稅,因為他們仍然需要等待韓國經濟與財政部對加密貨幣性質問題發表意見。2019年12月,韓國經濟與財政部表示將在2020年引入針對加密貨幣徵稅的具體規定。為了規範該行業,韓國中央銀行還發布了一份報告,稱將聘請專家研究分布式帳本、加密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然而僅就目前而言,韓國的所得稅法並不承認加密貨幣交易為應稅事件,並且目前尚無明確的規則進行徵稅。

業內人士對此事有何態度?

在韓國,每筆交易都會被徵收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s tax)。韓國江南大學(Kangnam University)稅務學教授安昌南(Ahn Chang-nam)認為,韓國政府想要明確每一筆加密交易「在現實層面上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韓國國家稅務局不得不採用了一種相對較為實用的方法——乾脆把加密資產交易的收益歸類為其他資產。

Choi Hwoa-in則認為,Bithumb在支付了全部款項之後提起訴訟很可能是經過「算計」的舉動,因為他們希望能夠讓監管機構返還部分(甚至全部)所支付的款項。

雖然韓國迄今依然沒有針對加密貨幣的稅法,但假如拋開所有這些,你們會如何看待韓國國家稅務局對Bithumb徵稅這件事呢?你們覺得韓國法院會支持Bithumb嗎? 不妨把想法在下面的評論部分和金色財經分享一下吧。

本文部分內容編譯自Bitcoin.com

責任編輯:Jason /

相關焦點

  • 金色深度丨Bithumb為何要「民告官」起訴韓國國稅局?
    金色財經 區塊鏈1月19日訊由於認為被韓國稅務機關「無理由」徵收800多億韓元(約合6900萬美元)的稅款,加密貨幣交易所Bithumb已經決定將韓國國家稅務局(National Tax Service)告上法庭。那麼,作為世界五大比特幣交易所之一的Bithumb究竟為何會走上「民告官」這條道路的呢?
  • 20年,「民告官」十大經典案例
    溫臺兩地,「民告官」最多  省高院院長齊奇說,1990年到2009年,全省共受理一審行政案件55460件,總體走勢呈波浪式上升,年均增幅達到40%。  這其中,溫州和台州兩地的行政案件最多,佔到全省一審案件受案量的44%,杭州、寧波、金華、麗水、紹興比較平均,而嘉興、衢州、舟山和湖州的行政案件最少,四地的總受案量只佔到了全省的10%。
  • 起訴「民告官」法院不立案也不出裁定,真的沒招了嗎?
    但徵地拆遷領域所涉的行政訴訟中,「民告官」案件特殊的複雜性及影響力仍導致一些案件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立不上案」的情況,當事人對此也是叫苦不迭。那麼,法院對應當依法立案的案件不予立案也不出具書面裁定,當事人真的沒招嗎?我們來一起梳理一下法律、司法解釋對「登記立案」問題的規定。
  • 媒體:「民告官」不能以勝敗論曲直
    」法的《行政訴訟法》在立案、判決等方面做出新規,禁止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幹預、阻礙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旨在消除民告官的「難」。在這樣的法治意識下,倘若對「民告官」案的審理,完全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哪怕「民告官」的勝訴率再低,也並不意味著司法的扭曲與不公;而舍此之外,即便「民告官」的勝訴率再高,也難有正義可言。以此來論,「民告官」勝訴率的高與低,並不能簡單置換為公平指數。因此,「民告官」豈能以勝敗論曲直。
  • 民航「民告官」案一審判決 東星航空繼續停飛
    國內民航史上首例「民告官」案昨一審判決東星航空繼續停飛本報訊 (記者林霞虹、李妍 通訊員雲法宣)昨日,國內民航史上首宗「民告官」案——湖北東星集團有限公司、武漢東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下統稱「今年2月,東星集團不服「停飛令」,起訴中南局。今年5月9日該案開庭時,東星集團認為,東星航空剛通過三級民航主管行政機構的安全審計,不存在被告所稱的「飛行安全」問題,被告僅依據武漢市政府辦公廳的函件,未履行調查取證等程序,作出的停飛的行政處罰決定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程序違法,起訴請求判決被告的停飛令無效。
  • 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民告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劇的最後,毛朋處理了一幹作奸犯科之人後,又傳來「大狀」宋士傑,問他「你一狀告倒兩員封疆大臣、一位百裡侯,該當何罪」,並且指出「你百姓告官當問斬」,幸為宋士傑機智化解而免刑。在劇情中,明代的法律似乎是嚴厲禁止「民告官」行為的。可就法律史的實然面講,傳統中國社會真的沒有「民告官」的空間嗎?
  • 淮濱法官:讓『民告官』案件贏得正、輸得起!
    讓「民告官」案件當事人贏得正輸得起 從上任第一天起,我就暗暗發誓要忠實履行職責,努力讓每一起『民告官』案件的當事人都贏得正、輸得起。」 王仁地上任後,緊緊抓住「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目標不放鬆,堅持將審判工作與「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緊密結合。
  • "民告官"勝訴但五千畝土地已易手 民企索賠38億
    現在,新《行政訴訟法》實施了一年多的時間,「民告官」的訴訟案例越來越多,行政機關敗訴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雲南一起歷時六年的「民告官」案件,在新《行政訴訟法》出臺後,終於迎來了終審判決。同時,伴隨著判決的出臺,當地區政府也面臨著38.5億元索賠的官司,這是怎麼回事呢?
  • 1989:蒼南農民狀告縣政府 "民告官"從此有法可依
    包鄭照在庭審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首例「民告官」案件二審現場  1989年,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行政訴訟法》,「民告官這起案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公開報導的第一起「民告官」案件。  浙江在線06月24日訊 20年前,蒼南縣農民包鄭照因為自家房子被強拆狀告縣政府。雖然他最終沒有勝訴,但這起案件喚醒了中國人的依法維權意識,也是促成《行政訴訟法》出臺的原因之一。「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是那場官司最大的意義。」
  • 夫馬進:「民告官」案件的背後——民國鄉鎮中的近代風波
    更進一步說,從「民告官」的歷史來看,本案也是意味深長。確實,在第一份訴狀中,李興唐等起訴的被告是「巡士」卓識,但在訴狀中一直被質疑的則是警察機構本身,以及八都派出所的「所員」薛瑞聰。雖然如後所述,「所員」也是「官」,但學校校長李興唐的批評卻越過了他而直接指向龍泉縣警務所所長即警察署長,甚至指向了受理訴狀並寫作批示的龍泉縣審檢所長即龍泉縣司法長官。
  • 江蘇海安破解「民告官不見官」四任縣長帶頭出庭應訴
    江蘇海安破解「民告官不見官」四任縣長帶頭出庭應訴 2016-04-14 21:10:2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南京4月14日電 (陸建國 王霖玉)14日,江蘇省海安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樁「民告官
  • 多地法院發2013行政審判白皮書 民告官案官敗訴成常態
    民告官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各地法院發布行政審判白皮書,是推進司法公開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於社會了解和監督行政審判工作。」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餘凌雲教授9月1日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行政訴訟法正在修改,行政審判白皮書密集發布,有助於立法吸收司法實踐經驗,更好地解決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 民告官不該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一邊是民告官呈「井噴」之勢,一邊是行政機關「一把手」出庭應訴率低,甚至區政府及市政府職能部門以上的行政機關還沒有一位負責人出庭應訴過。從中不難窺見,民眾解決問題用法的習慣正在形成,官員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還不盡如人意。行政訴訟案的一熱一冷現象,跟當下倡導的全面依法治國極不搭調,亟需各級官員認真反思付出努力。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是必須履行的法定職責。
  • 14年前狀告縣政府 「中國民告官第一人」去世
    臨終前,這位以狀告縣政府而聞名於世的「中國民告官第一人」,把眾多兒孫叫到床前囑咐說:「我因當年一件小事(指民告官)而受到世人的關注和厚愛,我無憾今生,今後你們一定要學法、懂法、守法。」  14年前,包鄭照因對蒼南縣有關部門強行拆除其房屋的處罰決定不服,一紙訴狀將縣政府推上了被告席。當時的蒼南縣長黃德餘力排眾議,代表蒼南縣政府出庭應訴。
  • 全國首例民告官第一案! 包鄭照一家訴蒼南縣人民政府強制拆除案
    又為何目光忿然,緘默不語,神色嚴峻?跟老人握手的又是誰?他又為何要與老人握手?這照片背後,又承載著怎樣厚重的故事?「濃墨重彩」的「民告官」第一案 【包鄭照一家訴蒼南縣人民政府強制拆除案】被強拆:是同歸於盡還是同上法庭?故事發生在1985年8月1日。
  • 同為體制內,韓國檢察廳為何要死磕青瓦臺?
    其實,在韓國檢察廳僅僅是青瓦臺的下下屬(檢察廳隸屬於法務部),卻為何敢同權力中心青瓦臺叫板呢?更為驚奇的是,在檢方與青瓦臺的對峙中,韓國民眾為何會站在檢方一邊呢?  檢察廳地位雖小,權限卻很大  話說回來,青瓦臺作為政府的象徵意義重大,那麼韓國檢方到底有何何德何能,公開和青瓦臺叫板呢?  這要從韓國檢察廳特殊的設置與權力說起。
  • 「民告官」舊案留重彩 追溯首例農民告縣政府案
    新華社記者 徐邦 攝   溫州網訊 連日來,央視《新聞調查》欄目的編導一直奔走於溫州和蒼南舟巴舟曹鎮之間,為採訪20年前的全國首例農民告縣政府案而忙碌,除了採訪原告、被告,還採訪作為這一重大事件見證人的市中院法官和溫州日報記者。此前,上海東方衛視的一組記者也攜帶專用設備來溫採訪此案當事人,併到溫州日報查找資料。
  • 一老師為拆樓下「違建」自學法律 8年4次「民告官」
    8年裡,王曉芳一共打了5場官司,其中4次「民告官」,過程曲折。  為了打贏官司,王曉芳自學法律,連考兩次通過了司法考試。法庭上,她也從不請律師,帶著丈夫出庭,還自寫訴狀。  最終,她贏了。  幾天前,這間房子終於拆了,只是,除了高興,王曉芳的心裡依然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 民告官!山西省高院判決杏花嶺區政府違法
    堅持客觀公正地審理民告官案件,敢於依法判決官方敗訴,才能夠彰顯法治社會的公平正義。山西省高院通過認真的案件調查,根據事實依法判決民告官勝訴,確實維護了司法的公信力。在解決集體土地徵收相關行政爭議時,行政機關要實事求是,敢於負責,努力實現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據悉本次綜改示範區管委會工作人員旁聽庭審活動,是落實《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山西綜改示範區管委會創建法治建設示範區實施辦法》的具體舉措,是國家工作人員旁聽庭審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的具體體現。
  • 「民告官」能見「官」 ——市政府副市長參加行政訴訟既出庭又出聲
    王建軍在辯論發言中說,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就是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政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  王建軍當庭表示,市政府將切實履行和捍衛法治責任,尊重裁判結果,主動維護司法權威,推動相關行政爭議依法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