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是一座浪漫的城市,有些浪漫你想不到。
巴黎地下墓穴就是一場關於死亡的極致浪漫,將巴黎人對藝術的熱愛體現得淋漓盡致。
地下墓穴的位置集中在巴黎4區、5區和14區地下30米左右的位置,總長度達300多公裡,裡面存有600多萬個屍骨(巴黎現人口僅214萬人),是巴黎人口數量的3倍。政府僅向遊人開放了14區的一小段公墓(1.3公裡),開放區域不足總面積的0.6%。
地下墓穴區域
至於公墓的成因嘛~還記得之前提過的捷克人骨教堂嗎?沒錯,依舊是因為黑死病…歐洲三分之二的人口死於14世紀爆發的黑死病,僅1346年——1353年間就造成巴黎一半人口死亡。窮人沒錢買墓地,只好被扔在亂葬崗…你以為有錢買墓地就OK了嗎?並沒有!!!
18世紀(1786年)瘟疫和天花的肆虐,再次讓公墓告急,數量過於龐大的屍體沒有地方掩埋(亂葬崗也不夠用了)…於是,巴黎人的「損招」上線了!!!那就是把之前埋好的挖出來!在下面繼續埋…
即使這樣,隨著死亡人數的增加,公墓依舊不夠用。20個教區的死者都被集中在巴黎中央市場旁的「平民公共墓地」內,裹上白布後草草埋入地下。數周后,屍體的皮肉開始從骨骼上脫落,人們再把屍骨挖出來以掩埋更多的屍體。清理出來的屍骨則由板車馱運到墓地附近,任由日曬雨淋。最終路易十六下令,將這些屍骨都轉移到採石場(現在的地下墓穴),巴黎才得以結束遍地白骨的慘狀。
說起這個安放屍骨的採石場,巴黎叫得上名的石頭建築都是在這裡挖掘材料的哦,其中包括了巴黎聖母院、羅浮宮和凱旋門呢~
由於屍骨數量過於龐大,這項整理工程從1786年開始,直到1810年才結束。其中很多屍骨被隨意留在路邊,喪主的屍骨不全,也無法辨認身份,負責的修道士只能被迫放棄按照名字整理,而是按照大概的年份和公墓的類型集中分類…至此地下墓穴已經完工。
然而讓這個墓穴聲名大噪的是1793年一名叫菲麗貝爾特的保安,通過巴黎陸軍總院的地下隧道來到了這個地下公墓,迷路的菲麗貝爾特再也沒能離開這片公墓,直到11年後才被人發現,彼時的他已經化成了白骨,人們還是按照保安的制服和腰間的鑰匙才確認了他的身份。這也使得這片公墓成為探險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1897年4月2日一場秘密為名流舉辦的音樂會打破了這裡的平靜,100多名學者、藝術家、作家和巴黎的各界名流秘密參加,45位音樂家分別演奏了蕭邦和貝多芬的《葬禮進行曲》、聖-桑的《死神舞曲》等,真「墳頭蹦迪」的典範…不料這次音樂會被披露引來罵聲一片,政府正式開始管理這個地下墓穴。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個區域的井蓋,就會發現端倪,地下墓穴附近的井蓋全部被焊死在地上,以防有些「熊孩子」打開井蓋,從下水道鑽進地下墓穴遊玩並「順走」一塊頭骨。畢竟被偷走的頭骨出現在草坪上的事情,已經將警察「嚇得半死了」。
每年偷偷溜進這片地下墓穴的探險者不在少數,1998年,費裡蘭德拍攝的紀錄片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探險者在公墓內失蹤的驚險畫面。國內知名的旅遊博主也曾經在無人的地下墓穴中拍攝,直到剪輯視頻時才發現影像中另一個人的存在…
時至今日,巴黎再次搞起了「墳頭蹦迪」這一套,巴黎礦業學院的學生,被允許選出200人組成真正的蹦迪小分隊。每年12月的礦工紀念日這一天,這個「蹦迪小分隊」可以憑藉學生證進入地下墓穴,開一次別開生面的party,唯一的要求是將垃圾帶走~
墳頭蹦迪的愉快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的,畢竟地下墓穴涼颼颼、溼漉漉的,偶爾一個回頭,還可能和白骨臉對臉、眼對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