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朗讀者》銷量破120萬冊 創名人出書新奇蹟

2020-12-1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訊 (記者 杜恩湖)5月9日上午11時,記者從北京獨家獲悉:由董卿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央視《朗讀者》同名圖書《朗讀者》,上市8個多月來,銷量已突破120萬冊。

在眼下網際網路高速發達、人人喜歡刷手機屏的時代,董卿主編的《朗讀者》的紙質圖書,成為了中國出版界的一匹「黑馬」,《朗讀者》也成為了紙質傳播的暢銷書。

董卿作為央視著名主持人,首次出書《朗讀者》,僅僅9個月銷量突破120萬冊,是繼趙忠祥、倪萍出書發行一百萬冊之後,又一位創下出書奇蹟的央視著名主持人。

多年來,北京、上海多個出版機構,都曾聯繫董卿趁著名人出書的熱潮,寫一本書。封面新聞記者兩次電話採訪董卿,也曾催過董卿趕緊出書,可董卿自己總覺得 「沒到出書那個份兒上」。

此次,面對自己首次擔任製片人的《朗讀者》,董卿《朗讀者》節目點燃了觀眾心中潛藏的閱讀和朗讀熱情,董卿也終於同意出書了,而且是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合作。

董卿曾攜《朗讀者》來成都舉辦籤售會,當天,上千讀者捧場。

董卿推出的《朗讀者》平裝版囊括70篇訪談,94篇朗讀文本,154張照片,以及近1000分鐘的朗讀者影像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朗讀者》僅72天成書,78天面世,新書還將節目裡片段式朗讀內容文本完整呈現在讀者面前。

在成都,董卿曾與記者談到她做《朗讀者》節目的艱苦:「我有一把藍色的小鑷子,以前是用來拔眉毛的,過去這一年我用來拔白頭髮。因為我做了這個節目後,無休止地熬夜,策劃、錄像、後期、策劃、錄像、後期,所以我見過北京城後半夜各個時段的樣子,兩點、三點、四點、五點、六點,正因為這樣,白髮橫生。有時候早上醒來一看,兩寸長的一根小白頭發生生杵在這兒,特別倔強地告訴你,它是身體派來的使者,告訴你身體不爽了。」

董卿最初認為出書就是她提供素材,其他事情交給出版社,當出版社讓她擔任主編後,她才真正懂得了這其中的苦,「我這個人經不起別人對我的信任,出版社讓我做主編,我心裡就咯噔一下,『主編』是我前半生獲得的最高一級的頭銜。我們5月份節目結束之後,6月份我有20多天的假期,我已經請完假了,但後來就被圖書編輯的工作佔了。家裡比較嘈雜,我每天早晨抱一堆書稿去圖書館看,幾十萬字的稿子需要一點一點看,我終於知道做出版社的編輯是多麼辛苦的事情」。

2004年前後,董卿開始在中央電視臺嶄露頭角,當時有很多出版社開始和她聯繫出書的事情。那個時候主持人出書是一個潮流,只要是當紅的主持人幾乎沒有不出書的。但董卿就覺得自己好像沒到那個出書的份兒上,「可能因為家庭影響,總覺得寫書的作家們那是多有文化的人啊,小時候要從書架上拿本書,那是得踮起腳尖的,那是心裡永遠的敬仰。所以我就堅持著沒有出書。」

值得一提的是,新書《朗讀者》首次嘗試使用AR技術,實現了文本與節目的無縫結合。

董卿是怎樣在眼下網際網路高速發達、人人喜歡刷手機屏的時代,把《朗讀者》一書,做成暢銷書的呢?

5月9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電話採訪了董卿的宣傳團隊李先生。李先生說,董卿對新書《朗讀者》銷量突破120萬冊,感到很高興。證明有智慧型手機了,人們還是喜歡讀書。但董卿表示,這些成績並不是她個人的,而是像有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和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等這些老師的無私幫助,還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辛苦勞動,大家共同支持完成的結果。

董卿 的《朗讀者》成為了2018年中國圖書的暢銷書。8個多月,兩個版本的銷量突破120萬冊。令許多出版公司感到震驚。

2017年2月,《朗讀者》節目開始在央視黃金時段首播,節目用訪談形式展現了平實、真摯的情感,用經典的文本體現了感人的閱讀,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值得銘記的文字與值得聆聽的聲音完美結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獲得了廣泛好評。

而將一個電視欄目轉換成圖書,早已不似《百家講壇》等電視節目火爆的年代,出版方只要振臂一呼,讀者立即應者雲集。此時的電視暢銷書,需要精耕細作的工匠精神,需要出版品牌的影響力,也需要出版社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作為全國文藝類出版社的龍頭,人民文學出版社可以說審慎又堅定地選擇了《朗讀者》這個項目。而且,他們幾乎從立項之初,就確定了出版的主旨和方向。

《朗讀者》是由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和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分別作序。

鐵凝在序言中寫道:《朗讀者》中出現的文本,有相當一部分,都當得起「經典」二字……它能夠跨越年齡和代際的鴻溝、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在情感體驗和文化記憶的代代傳承之中,把種種高貴和美好的品質傳遞給無盡的後來人。

作為「朗讀者」之一,96歲高齡的許淵衝說,小學時背誦的中國古典詩文,讓他愛上了中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魯迅語);中學時代,老師讓他背誦莎劇、歐文作品的選段,激發了他學英文的興趣;在西南聯大求學時,他閱讀了很多中外名著,從中感受到美的樂趣,這也是他翻譯工作的起點。

聽說青年人喜歡《朗讀者》,許淵衝非常高興,「青年人能把寶貴的時間留給那些偉大的作品,我覺得是很好的事」,「我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是發現美、創造美,這個樂趣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而美的樂趣來自閱讀,閱讀這些名篇佳作」。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表示:「《朗讀者》節目是傳播文化的一股『清流』,同名圖書的出版,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讀者能夠『通過朗讀,愛上閱讀』。「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介紹了出版《朗讀者》的背後故事時說:「做電視書,一些出版社要的是短時間內帶來的經濟效益,而人文社打造『朗讀者』系列,經濟效益只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我們的品牌在全民閱讀工作中承擔著重要使命和責任,是我們重點考慮的社會效益,也希望讓讀者『通過朗讀,愛上閱讀』,增加讀者粘性,則是人文社擦亮品牌的新思路。」

《朗讀者》同名圖書於2017年8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以來,頗受讀者關注。依託電視,又不局限於電視的圖書內容,讓讀者感受到了出版方專業的能力和滿滿的誠意。但不太為人所知的是,人文社在圖書版權競爭的過程中,其實是「贏在」了專業能力和誠意上。

董卿是深受億萬觀眾的著名主持人,也是中國名人。想為董卿出書的機構數不勝數,擠破了腦袋。由於參加角逐的出版社眾多,競爭非常激烈;而以董卿為主的《朗讀者》團隊,是第一次出書,在選擇出版社方面既要考量其整體實力,又需考察其品牌影響力。

人民文學出版社,在沒有中標之前,他們便提前成立了包括編輯、策劃、發行在內的「朗讀者」小團隊,為競標做足了準備。

第一輪競標,人民文學出社以《朗讀者》欄目中52篇文章皆出自人文社作為版權優勢,以談判編輯對電視節目準確的定位、對圖書編排體例合理的布置,更重要的是,以超越單純的經濟效益和暢銷書思路,更注重《朗讀者》品牌開發的出版理念脫穎而出。

第二輪競標,人民文學出版社,結合《朗讀者》欄目的特點,給出了自身在推廣閱讀方面的品牌優勢、所在的中國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的資源優勢,以及具體出版過程中的多版本開發、多媒體宣傳優勢等,最終獲得了董卿《朗讀者》的同意出的授權。

由於《朗讀者》一書首次嘗試AR技術。該技術打破了一般電視書的局限,結合視聽的特點,只要讀者下載「朗讀者AR」客戶端,掃描書中的任何一張圖片,即可讓靜態的圖文書變成一部「可移動的活電視」。

這成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為董卿出書的一大創新亮點。

上市8個月,「朗讀者」系列的兩個版本銷量已突破120萬冊,堪稱電視書中衝出的一匹黑馬。

臧永清說,在全民閱讀如火如荼的前提下,將《朗讀者》這樣優質的文化節目轉換成書,是恰逢其時的好事,也是人文社擦亮品牌、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的有效途徑。

目前,進入5月,董卿的《朗讀者》第二季正在熱播。《朗讀者》同名書籍,還會不會出第二本?目前還是未知數。

相關焦點

  • 《朗讀者》武漢日記|第一天 董卿約會「人民英雄」張定宇
    國慶在即,中秋盡望,當國泰民安與闔家團圓撞了個滿懷,9月28日雙節即將到來之際,《朗讀者》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星夜兼程趕赴「英雄的城市」武漢。董卿的時間表是濃縮的,白天和夜晚沒有那麼清晰的界限。前一天準備資料到了凌晨4點,清晨6點鐘她又準時出現在北京西站,和《朗讀者》主創團隊一起搭乘從北京到武漢的高鐵。
  • 董卿攜《朗讀者II》現身濟南
    4月20日,「朗讀城市·濟南——《朗讀者II》山東讀者見面會」在濟南市圖書館舉行。在央視主持人張澤群的主持下,《朗讀者》節目製作人、圖書主編董卿暢聊「朗讀者」節目及圖書製作背後的故事,以及與熱愛朗讀和閱讀的泉城讀者溫情對談,共同朗讀,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者》山東讀者見面會。
  • 董卿在朗讀者中含淚推薦,絕望中誕生的幸運,艱苦中卓絕的道德!
    2017年,董卿首次挑戰製片人的身份,策劃並主持了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將人文情懷與佳作佳事展開了一個完美的結合,很多人在播出後都深受觸動,重新的拿起了書籍在空餘時間豐富自己,董卿本人也在不斷挑戰自己的人生徵程中取得了又一個裡程碑。
  • 央視《朗讀者》首播 董卿再品美文
    央視《朗讀者》首播 董卿再品美文 2017-02-19 20:03《朗讀者》。此番,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  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裡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 《朗讀者》出版 董卿:主編是我前半生獲得的最高頭銜
    董卿的回答是,做主編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穿著平底鞋上臺了。   2017年2月,由董卿擔任製作人與主持人的文化節目《朗讀者》開始在央視熱播;8月,由董卿擔任主編的《朗讀者》同名圖書正式出版發行。8月13日,穿著平底鞋的董卿帶著新書,現身國家圖書館「通過朗讀愛上閱讀:《朗讀者》新書見面會」。
  • 人民日報鼎力推薦:《朗讀者》,董卿主編新書,孩子讀後影響一生!
    如此高度地評價,《朗讀者》這本書是當之無愧!出版一個月,《朗讀者》銷量破60萬,轟動整個出版社,一舉成為年度大眾最喜愛的圖書之一!而作為《朗讀者》的主編,董卿更是因此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女神!說到《朗讀者》,大家肯定會瞬間想到央視的同名節目——《朗讀者》,這個紅遍大江南北、堪稱典範的綜藝!
  • 再談《朗讀者》為何獲贊那麼多?董卿:為了極致理想,我常把團隊逼上...
    央視知名主持人董卿首當製作人推出的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影響力仍持續發酵——14日下午3點,中國出版集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聯合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在北京舉行了《朗讀者II》的新書發布會。作為節目製作人,董卿自然親臨現場,並再次談起了自己打造這檔現象級文化綜藝的心路歷程。
  • 北汽集團攜手董卿 打造央視文學巨作《朗讀者》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和誼(中)在發布會現場與董卿和尼格買提互動《朗讀者》發布會現場,主持人董卿主持,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和誼,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速平,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蔡建軍
  • 柴靜成最能賣書主持人 解讀主持人出書背後秘密
    據悉同是央視名嘴的白巖松,他的《幸福了嗎》銷量達到120萬~130萬本,他此前的《痛並快樂著》,加上再版同樣已100多萬冊。從央視走紅的楊瀾此前的《一問一世界》也創下逾百萬冊銷量;曾在央視主持,也是較早一批出書的陳魯豫的《心相約》保守數字八九十萬冊。包括近兩年央視新一輩主持人的出版銷量同樣不錯,比如芮成鋼的《虛實之間》如今已經有60萬~70萬銷量。
  • 董卿講述《朗讀者》幕後 曾被老翻譯家拒之門外
    原標題:董卿講述《朗讀者》幕後曾被老翻譯家拒之門外   今年第一季度,文化類綜藝節目集體走紅,而其中最紅者莫過於董卿擔任製片人的《朗讀者》。董卿形容,當初籌建《朗讀者》之難是「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為此她和同事調侃「現在明白了吧,做製作人要學會低下你那已經習慣了高昂起來的頭。」   除了錢,真正困難的還是「怎麼樣讓文化節目引發大多數人的參與和共鳴。」為此,董卿和模式研發者以及國內的眾多學者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研究「《朗讀者》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
  • 董卿當上總導演《朗讀者》第三季濮存昕朗誦巴金作品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董卿攜《朗讀者》正式回歸央視,間接粉碎辭職央視謠言。近日,時隔800多個日夜,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帶著她的王牌節目《朗讀者》第三季,以總導演、製作人、主持人三種身份與全國觀眾見面。許久不見的董卿,在節目《朗讀者》第三季中,一人任三職,一頭幹練的短髮,別具魅力。最近幾年,已經鮮少能看到董卿活躍在央視的舞臺上,這也讓董卿已經辭職離開央視的傳聞甚囂塵上。今年9月的時候,封面新聞記者曾報導了董卿現身為新一季的《朗讀者》拍攝宣傳片一事。兩個多月過去了,第三季《朗讀者》與觀眾見面。
  • 《朗讀者》變成三本書與讀者見面 董卿曝出書幕後
    原標題:《朗讀者》變成三本書與讀者見面   「我曾經以為《朗讀者》可能是個很孤獨的孩子,但沒想到,一出家門就看到了滿天星光,照亮了我們的路。」央視主持人董卿說,她要把自己朗讀的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盛開》,獻給熱愛《朗讀者》的觀眾和讀者。
  • 董卿,大格局裡的《朗讀者》
    提起董卿,大概就想到央視節目主持人裡穩坐「一姐」位置,有著家喻戶曉的知性女主持的名頭,再回想,似乎就在這一兩年,離開了央視,這座眾多媒體人內心渴望的高臺,緊接著,在《朗讀者》這檔節目回歸。仔細想來,這樣在常人眼裡看似不安分的舉動竟潛藏已久,只為了董卿本人內心那一點對於文學躁動的情懷,想為這個社會做一點點哪怕無用功的感染這個時代的力量。這個時代似乎在逐漸退化,而處於當下的我們竟毫無察覺的深陷其中且無法自拔,還間接的影響了我們的下一代人。浮躁,當下最直接也最恰當的形容詞,網絡盛行,網紅遍地,然而,內涵呢?
  • 《朗讀者》第三季專門來到武漢,董卿透露原因
    武漢一直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期待武漢和《朗讀者3》最美的遇見。」董卿對長江日報記者說。她想帶大家閱讀疫情之後的武漢,把這座城市的生活新常態朗讀給大家聽。為什麼選擇來武漢開展《朗讀者3》「一平方米」朗讀亭慢直播活動?
  • 董卿為之嘔心瀝血「老了16歲」,《朗讀者》第二季明晚回歸
    4月26日的《朗讀者》第二季發布會上,央視綜藝頻道總監、大型節目中心主任郎昆如此說道:「2017年初,董卿作為獨立製作人,當時還沒有勇氣擔任總導演,請了兩位總導演推出了《朗讀者》的第一季,沒有想到,就像一股清流迅速在全國展開了文化類節目的熱潮。
  • 明天,董卿的《朗讀者》走進浙大紫金港!期待你的朗讀,感動全國觀眾!
    近期又一部綜藝界的清流《朗讀者》開播,「朗讀亭」的杭州之旅正圈粉無數。而對浙大人來說還有一個好消息,央視《朗讀者》欄目浙大站錄製時間定於22日早10點至晚10點,「朗讀亭」設在以浙大紫金港校區南草坪為背景的納米樓和校友樓之間的廣場(求是鼎附近),隨到隨錄。
  • 董卿談《朗讀者》和文化類節目熱播
    在這樣的背景下,《朗讀者》節目推出了。它能否複製《漢字大會》和《詩詞大會》的成功尚未可知,但這幾個節目一脈相承的對民族語言文化的敬重,以及前兩者在傳播上的巨大成功,讓我們明白:這個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文化、文學與文字,還是有人看重、受到廣泛推崇和熱愛的。正如董卿被問到為什麼辦《朗讀者》節目時回答的:「那麼多優美的文字,就等在那裡,我想問的是,為什麼不呢?」
  • 優雅主持「一帶一路」, 繼《朗讀者》之後,董卿又火了
    說起董卿,大家能想到的就是「知性,優雅,智慧,美麗」,恨不得把全世界最美麗的詞彙都放在她身上,想必董卿這個名字,中國人都知道吧!因為《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她可以說是驚豔了整個中國,至於怎麼驚豔的,咱們等一下再說,但是就在前幾天,董卿又一次的驚豔了全世界,我們一起來看下是怎麼回事吧。
  • 董卿:親臨廈門大學取景拍攝,行色匆匆為《朗讀者第三季》忙不停
    #朗讀者第三季# 經過兩年的沉澱,《朗讀者》第三季即將回歸。視頻中的董卿一如以往知性大方,既有安安靜靜地聆聽,也有操場上活力滿滿的奔跑,動靜結合中讓網友們看到了一個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的董卿!董卿到廈門為《朗讀者》第三季打前戰之1——奔跑在廈大上弦場視頻中的第一個鏡頭是董卿身穿一身深綠色的運動裝,戴著一定白色的休閒帽子,看上去很有活力。
  • 董卿在朗讀者中含淚推薦,絕望中誕生的幸運,艱苦中卓絕的道德!
    2017年,董卿首次挑戰製片人的身份,策劃並主持了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將人文情懷與佳作佳事展開了一個完美的結合,很多人在播出後都深受觸動,重新的拿起了書籍在空餘時間豐富自己,董卿本人也在不斷挑戰自己的人生徵程中取得了又一個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