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21君~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 又是一年「雙十一」過去,於個體而言只是一次購物車的清空和積攢多日的購買慾釋放;於商家和平臺而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戰役和狂歡;於上下遊的各行各業而言,是一次聯合行動和保障。
電商對於當今的中國,已經不只是帶動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的那幾個百分點,而是對整個社會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塑與重構。這種重塑與重構,深入到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
在有著「世界超市」之稱的浙江義烏,電商從業者和外國人的集聚,對這裡的城市管理和軟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雙十一」成交額最高的西部縣四川郫縣,當地的服裝廠老闆們正思考著向「淘寶村」的艱難轉型。
電商對於中國縣城的改造,成為我們觀察區域經濟的一個有趣切口,這些鮮活的景象,共同構成了一個「購物車裡的中國」。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者丨姚建莉、李果,實習生 皇甫博媛、葉晨豪
浙江義烏
「宇宙剁手中心」義烏:小商品之都的全民電商之路
「
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當起了老闆,這是義烏流行的一句話。既有實體的攤位,又有淘寶店鋪,這幾乎是多數義烏商家的標配。從全民經商,到全民電商,非常順理成章。
11月22日從上海虹橋出發途經義烏的一班高鐵上,一等座車廂坐滿了拎著大箱小箱的外國人,他們都在義烏下站,目的是採購聖誕節禮品。
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這樣的現象在義烏早就司空見慣。遇到大的展會或是一些重要的採購節日,這裡更是擠滿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商人,所有的五星級酒店幾乎爆滿。
今年天貓發布的「雙十一」全國各縣成交額排行榜顯示,排名前十的縣城中有八個分布在江浙滬「大包郵區」,其中義烏位列第二,這一排名已持續三年。 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7中國淘寶村及淘寶鎮名單顯示,全國超過2100個淘寶村中義烏佔113個。
這些榜單的背後是義烏湧動的電商新經濟浪潮,線下的龐大市場奠定了線上交易發展的基礎,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在這裡水到渠成,2010-2016年,義烏電子商務貿易額增長了逾六倍。
「雙十一」過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走訪了義烏的電商村、電商創業園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發現,這裡幾乎全民皆商,電商改變了商家的營銷方式,縮短了供應鏈,帶動了配套的產業以及餐飲、酒店、旅遊等服務業,更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思維方式和生活理念。
義烏樣本也是全國縣域電商發展的一個縮影,有其特殊性,亦有其普遍性。 但正如受訪人士所說,儘管商業文明發達,但義烏的城市軟環境與大都市還有較大差距,在吸引人才方面有著先天不足;外來創業者、務工者的大量湧入對當地的城市管理也提出了很大挑戰。
網紅村的蛻變
下午4點左右,站在青巖劉村的主幹道上,一輛輛滿載貨物的卡車來來往往,這是村子裡每天最忙碌的時刻,各大小商家的貨物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在馬路邊的一些店鋪裡,店員和快遞員正在忙著打包裝車。
自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訪並稱讚其為「中國網店第一村」後,青巖劉村徹底紅了。 該村接待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自總理來過後,慕名而來的參觀團數不勝數,從政界到商界到媒體,都熱衷於到傳說中的「總理街」走一走。
綠瓷貼牆,柏油鋪路,道路寬敞,樓房整齊,很多牆上都寫著「中國網店第一村」幾個大字,這是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青巖劉村看到的景象, 很難想像這只是一個村子,更難想像12年前這裡只是義烏城郊結合部一個「髒、亂、差」的落後農村。
早先,青巖劉村以務農為生,後因義烏江對岸的小商品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外來務工者,而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給當地人帶來了直接的租金收益,也帶來了亂搭亂建、汙水直排等基礎設施問題的暴露,鄰裡糾紛不斷。那時的青巖劉村,是義烏的「問題村」。
「2005年舊村改造是因為現實中很多安全、衛生、基礎設施問題所迫,2008年重點打造電商是因為市場搬遷造成村裡的房屋出租困難所迫,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並沒有說要打造『網店第一村』這麼長遠。」青巖劉村黨委書記毛勝平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到2015年,青巖劉村的網際網路從業人員超過2.5萬人,聚集了320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創業者開出的網店。而這些人,都「隱藏」在村子裡那些普通的樓房裡,多數就三五個人,甚至很多就是夫妻店、父子店。
村子經過改造後的一幢幢新式樓房,都被當地人稱為「四層半」建築,即每家每戶三層宅基地改造成四層到五層,房東留頂層居住,將一至四層出租給各個電商,每層五六十平方米,囊括了一家電商所有的半成品加工、運營、客服、倉儲、打包等各個環節。
在青巖劉村,這一層的租金就在一年1萬多,意味著一幢房子四層年租金能達到五六萬。
毛勝平指出,和過去相比,電商的匯聚不僅提升了當地的租金水平,更重要的是改變了租客的人員結構, 「過去是務工者,現在是創業者、經商者」。
同樣的情況正在義烏其它街道不斷被複製、創新。比如北苑街道的春晗二區電商村,市場監管所數據顯示,以「電子商務公司」的類型註冊營業執照的電商企業達580家,再加上貿易、股份等其它類別的電商,至少有650家。 在整個村裡16-60歲具備勞動能力的人群中,電商從業者的人數佔比在90%以上。
春晗二區從事泳裝批發和零售的朱女士一家,既是房東,又是電商老闆。地下車庫作為商品的倉儲地和物流的分撥點,樓上則作為日常運營和辦公場所。每到泳裝銷售的旺季,十幾個員工一天能夠完成上千個訂單的派送,銷售額達到10萬元。
「我負責電商的管理,我爸負責線下批發,十年前我爸在義烏小商品市場上有個攤位,現在我們第二代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手段對商鋪實現了更好的管理。」朱女士表示,如今朱家的業務範圍擴大到了線上的阿里巴巴、天貓等平臺,明年還將入駐京東等。
依託龐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電商的興起似乎水到渠成,而電商村的產生又烙上了浙江「村村點火」的塊狀經濟烙印,但和塊狀經濟不同的,電商村裡的業態五花八門,而不是以某一種產業為代表的同類企業的集聚。
從全民經商到全民電商
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當起了老闆,這是義烏流行的一句話。
既有實體的攤位,又有淘寶店鋪,這幾乎是多數義烏商家的標配。從全民經商,到全民電商,順理成章。
受訪者們都表示, 在這座城市裡,除了老人小孩就是商人 ,隨便一個政府的公務員、企業員工或是的士司機,家裡都有著不小的生意,而他們中的多數都有著自己的淘寶店鋪,吃個飯、逛個街的時間,手機一操作可能就是幾筆訂單。
據統計,截止到2016年底,義烏從事電商行業的共有約25萬家,銷售額達到了1770億。
在浙江省商務廳公布的《2017年度浙江省電子商務專業村(萌芽村)名單》中,義烏江東街道青巖劉村、福田街道荷葉塘村、稠江街道龍回村、廿三裡街道下朱宅村等88個村入圍,比去年增加23個,入圍數量佔全省的12.5%,金華的51.4%,位列全省縣級市第一。
然而,電商村只是他們的起點,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電商園區便成為他們更好的選擇。
北苑街道澤宇電商園的安朵國際有限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個樣本,從起初在村子裡的「六間房」、「夫妻店」,到入駐園區後年銷售額超過7000萬的淘寶TOP5黑馬企業,只用了6年時間。
安朵的創始人王勇財,只是江西贛州草根出身,他和太太最早在深圳做敦煌網的銷售和業務員,在身邊朋友的帶動下開始從事跨境電商,因為貨源多數在義烏,2011年他們從深圳搬到了義烏的凌雲六區。
如今,安朵已經在前端和後端都建立了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和智能倉儲系統。「雙十一」當天,從安朵公司的倉庫發往全國各地的包裹達7萬件。
瀾藍匯運營副總裁、農創園負責人凌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園區給予企業更多的配套服務,「園區都有專門的項目組負責,對入駐企業進行管理,還會負責線上平臺的推廣和線下產品的對接。」
截至2016年底,義烏共有電子商務園區28個,建築面積達200萬平方米 ,已連續三年位列「中國電商百佳縣」榜首,獲評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創業25佳縣第一名,並成為唯一獲批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開展縣域電子商務大數據應用統計試點的縣級市。
電商的集聚也帶動了相關的包裝、耗材、倉儲、物流等下遊產業的集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走訪發現,不論在電商村還是園區,產業鏈條上的配套都可以在周邊甚至樓上樓下的鄰居中找到。
尤其是物流方面,小企業的抱團不僅成功獲取了快遞公司的配送,而且政府也幫他們爭取到了議價空間。青巖劉村網商服務中心電商服務主管葉丹鳳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們中心和快遞公司談下來的快遞費在3元錢左右一單,而個人需要5-6元,遠的省市還要到10元左右。
「義烏的快遞費每單比杭州低0.5-1元,比上海低1-1.5元。」 凌陽指出,這些都成為吸納外來經商者的重要因素。以春晗二區電商村為例,那裡的物流公司有18家,針對國際貿易運輸,不少物流公司還開通了俄羅斯專線、日韓專線等國際專線。
此外,服務於電商運營的貨貸、金融、營銷、攝影、設計、法律類的諮詢培訓公司也配套發展了起來,這些在電商村、電商園區都隨處可見。
「發展製造產業要有上下遊產業鏈,產業鏈越長越深,越不容易遷移。」 義烏市電商辦常務副主任王紅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一天不用花現金的縣城
電子商務是對外呈現的方式,這種方式對當地生活的改變卻是多方位的。
對商家而言,電商的出現縮短了產品的供應鏈,也改變了商家的營銷模式,平臺上的預售制更是可以讓企業按需供給,減少庫存,降低企業的現金壓力。
而對普通人群而言,電商改變的是整座城市的生態,包括衣、食、住、行。「一個貿易的城市,一切都是商業化的本質,包括政府的思維也要商業化。」王紅華說。
在青巖劉村,每一幢樓房的一樓店鋪都是全國各地口味的餐館,江西魚頭館、各地燒烤……尤其沙縣小吃幾乎是很多樓的標配。而網際網路帶來的全球商人的湧入,更是吸引了不少外商來義烏開餐館,花餐廳(一家阿拉伯餐廳)、沙巴餐廳等異國風情的餐廳更是成為當地特殊的風景線。
作為一座縣級城市,義烏已有香格裡拉、萬豪、皇冠假日、開元等知名酒店品牌,加上錦都、海洋、銀都等本土中高端酒店,星級酒店不下10家。每年文博會、旅博會、義博會、森博會等四大國家級展會及100多場大大小小的展會期間,這些星級酒店都會出現客房爆滿的情況。
這座縣城裡的人群對網際網路的接受度普遍較高,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當地一天從打車到吃飯都沒有用到現金支付。
「去小攤吃早飯都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寶,平時滴滴打車、共享單車、美團外賣等都司空見慣,這裡生活細節都與網際網路息息相關。」凌陽說。
正如王紅華強調的,哪怕是一些老農民,也對這些新鮮事物接受度頗高。因而,義烏的網購消費實力強勁也順理成章。 今年「雙十一」當天,義烏實現成交額81.3億元,同比增長57.56%,收寄快遞總計2058萬件。
「晝伏夜出」的作息成為這裡的常態,商家們一般在上午九點上班,晚上十二點下班,這種生活方式也催生了一大批夜宵餐館和外賣市場。網商聚集的電商村、電商園區是各大外賣平臺爭奪的焦點。美團網市場副總裁吳茂林曾在世界電商大會上表示,在美團的平臺上,義烏在中國所有的縣級市中交易額排名第一。
從過去的線下商貿到如今的電商,義烏的文化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越來越開放包容。這座城市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經商者,當地常住人口中外地戶籍超過半數。以青巖劉村為例,本地人口只有一千多人,而外來的創業者有2萬多人,平均年齡25歲。
儘管每個人的背景千差萬別,但他們有著共同的語言就是電商。 「大家同在飯桌上聊生意,聊電商模式,雖然免不了商業競爭,但大家都願意分享信息、貨源和相關資源,抱團取暖才能更長遠。」 王勇財說。
這種包容開放的風氣也影響著老一輩的經商者,他們也在學習和接納網際網路的營銷模式。
「不管來自哪裡,在這個環境中都能無師自通。」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賈少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
「小地方」的煩惱
轉眼幾年間,義烏依託網際網路的力量實現了華麗轉身,開啟了電商行業一路高歌猛進的時代。通過電商,有人淘汰有人晉級,但總體上義烏的實體經濟得到了更好發展。
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1-9月份義烏市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378.37億元,同比增長20.13%。 其中,內貿網絡零售交易額725.46億,排名浙江全省第一;跨境網絡零售交易額155.61億元,同比增長37.75%。截至2017年9月份,全市經工商登記電子商務經營主體達74082家,同比增長38.8%。
同時,義烏模式也為產業轉型和城市更新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樣本。但許多受訪者表示,在高速成長狀態下,義烏還面臨著諸多的難題,主要是城市的軟環境以及對高端人才的吸引。
賈少華表示,由於目前義烏以中小賣家為主,未來需要提高層次,將企業做大做強,同時還應走品牌化發展道路,而這些都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撐,「不僅僅是管理,在產品開發、創意設計、營銷、技術應用、數據挖掘等方面專業人才的檔次都需要提高。」
他所在的義烏市工商學院,是最早成立創業學院的高校之一。作為第一任院長,賈少華被當地人稱為「創業教父」,他提出以創業成果換學分,鼓勵學生在創業的同時不荒廢學業。最早的淘寶村都是在這所學校周邊,可以說這是義烏電商起步的源頭。
青巖劉村就是通過和工商學院的對接,將創業學生吸引到村子裡開始的。
但受訪的企業主都坦言,一所學校明顯是不夠的,如今的義烏電商企業普遍面臨即使開出高價工資也難以留住高端人才的窘境。對他們而言,工資待遇是一方面,生活環境、文化氛圍、教育質量也很重要。
義烏電商辦副主任王紅華指出,針對目前在軟實力上與大城市的差距,義烏也在不斷嘗試解決。當前,義烏30個園區中,每個園區都會對接1至2所高校,已經與69所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建立合作,吸納就業創業人才。很多村裡還成立了網商服務中心,每周請來專業人士為電商初創公司免費授課培訓。
而外來人員流動性強、管理成本高,「我們平時對電商的管理比較困難,政府管理部門和電商企業之間信任的建立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北苑街道經濟發展辦主任朱子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此外,由於電商區和居民區已經融合,貨物的倉儲和居民的出行同用一條通道,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隱患。但大部分電商經營的產品輕便小巧,在面積龐大的工業園區中難以找到一席之地,且若強制將兩塊分離,又會阻斷當地村民的房租來源。
十年間,從青巖劉村到全市各個角落,義烏電商已經成為新經濟的一個樣本。但這一切離不開這裡幾十年的小商品基礎,沒有幾十年的資源積累,網際網路再通達也很難「無中生有」。
從雞毛換糖到「買全球、賣全球」,再到遍地開花的電商經濟,儘管問題不少,但義烏創新不斷,義烏也成為繼溫州後,浙江又一個市場經濟發展的極佳樣本。
四川郫縣
西部「淘寶村」轉型探索:土地村服裝廠的進與退
有人才市場的村莊,在西部地區並不多見,土地村有,這表明了這裡的流動人口的聚集程度。數據顯示,土地村戶籍人口約2000人,而流動人口超過3萬人。
驅車從成都北三環出城,很快便能到達位於四川郫縣安靖鎮的土地村,這裡被阿里巴巴評為西部僅有的幾處「淘寶村」之一。
根據阿里今年「雙十一」的數據,全國成交額排名前十的縣中, 四川省郫縣(現更名為「郫都區」)成為唯一上榜的西部縣。
「雙十一」的高成交額,反映了網銷在當地的受歡迎程度。 位於郫縣安靖鎮的土地村,每年「雙十一」前後都會出現「招工難」的情況。
事實上,地方政府亦在2016年前後出臺規劃,希望以「淘寶村」為基礎,在當地大力發展電商產業,爭取由「淘寶村」,擴大到「淘寶鎮」,最終形成「淘寶產業集群」。
但在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走訪中,發現儘管土地村是當地服裝製造業最集中的區域,但在銷售渠道上,卻出現了「進」與「退」之爭。
具體而言,「進」,即向網商轉型,但問題在於由於缺乏自主品牌與資金、技術支持,當地的網銷情況並不理想,而「退」則回歸線下銷售渠道,繼續沿用十餘年來的「前店後廠」銷售模式。
「這裡像廣東的一個鎮」
位於成都四環路內的土地村,按照當地最新的城市發展規劃,實際上已經成為成都市中心城區的一部分。
在這裡,農業生產幾乎不再出現,作為成都傳統的貨物貿易集散地,由於靠近西部地區最大的貨物批發市場——荷花池市場, 當地村民在多年前便把自己樓房修到三四層高,以出租給服裝企業,以「前店後廠」的形式存在。 土地村也被大小的物流園、批發市場所包圍,是全成都物流業最集中的區域。
11月21日早上10點,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來到土地村時,大部分服裝加工鋪仍未開門,冷冷清清的街頭,仿佛在經歷了「雙十一」的趕工後,人們還在沉睡。即使幾家尚有機器轟鳴的作坊,但也不見忙碌的景象。
儘管被評定為「淘寶村」,但土地村內並未見到任何與網店有關的店鋪。只有街邊的一家賣成品的服裝店,外面還掛著「『雙十一』到店購,優惠大過淘寶」的標語,在電商下鄉的背景下,成為傳統商業和電商博弈的縮影。
而經歷了「雙十一」前「一工難求」的狀況後,尋找工作的人們又再次聚集到村上的勞務市場。
43歲的傅啟林在中介公司登了記,希望找到一份電子企業的工作。他是這個村裡,少有的不從事服裝產業的居民。
而他的妻女,都已經在本村的一家服裝公司工作多年。傅啟林看到了村裡的變化, 「車越來越多,外地人越來越多,土地村已經不是一個村了,像廣東的一個鎮」。
早年在廣東電子廠工作的傅啟林,看到了十多年前,大量外來人口聚集的廣東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才市場的村莊,在西部地區並不多見,土地村有,p 表明了這裡的流動人口的聚集程度。數據顯示,土地村戶籍人口約2000人,而流動人口超過3萬人。
在土地村,流傳最廣的也不是淘寶村的稱號,而是「雙十一」給這個村莊帶來的短期的巨大紅利。
「『雙十一』前後,不少工廠的工人都連續一個月加班到晚上,縫衣工人工資最高的一個月拿了一萬多元」。
很多人像採棉花工人一樣,在10月初便從各地來到土地村打短工,「雙十一」之後,又逐漸離開。
土地村勞務市場內的一家勞務中介門後,剛剛掛出了一塊牌子「招女工,每月保底7000元,臘月二十後放假」。找工作的人圍了上來,看了一會兒又散去。
「工人好找,但是流動性太大,隨時都在招人。」 中介店老闆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土地村大部分工廠,都是做市場貨,做淘寶的太少。」
從線下到線上的艱難轉型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土地村大小服裝生產加工企業約1500多戶,圍繞服裝生產加工開展電子商務的大小網商約1000戶 ,便利的交通、眾多服裝生產企業、原材料及物流等完善的配套帶動了本地電商產業。
這讓包括土地村、安靖鎮,以及郫縣看到了通過發展電商,進一步推動地區經濟,尤其是推動農村居民增收的希望。
安靖鎮的一份調研報告稱,安靖鎮電商的發展模式與河北白溝的箱包電商、義烏的小商品電商非常相似,都有強大的傳統產業或專業市場作支撐,因此,其電商有著供應鏈的效率高、商品價格低、行業競爭力強的特點。
2016年11月,安靖鎮發布的《關於特色示範鎮建設實施方案》顯示,將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全力打造「電商物流集聚區」。
該方案稱,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安靖鎮外來人口急劇增多,在區域內從事服務業、加工業的流動人口達16萬人,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鎮域內服裝加工、物流運輸、專業市場興旺發達,全鎮網銷年交易總額達1200萬元以上。基於上述因素,安靖鎮將積極探索以「網際網路+」新思維帶動產業提檔升級,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最終目標,是要實現電子商務在安靖鎮全覆蓋,完成淘寶鎮建設。
事實上,為了進一步推動當地的電商發展,土地村在2015年設立了「電商專幹」這一職位,專門負責村中的電商發展。
陳磊是第二任專幹,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儘管從縣、鎮到村的各級部門都出臺了電商發展規劃,但土地村上的變化並不大,他估計,儘管村裡的服裝生產企業有上千戶,但真正通過網絡進行銷售的未成氣候,村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增加了幾家快遞店」。
陳磊分析,土地村的電商規模未能發展起來的原因,是當地主要以服裝代工為主,大多數不直接從事網店的經營。從另一個層面理解,這裡的大部分作坊依然保持著過去十餘年的生產方式,唯一變化的是貨主,原來是直接用大車拉到荷花池批發市場,而現在,或許會被賣給淘寶店主,拍成照片,掛在網上銷售。
事實上,為了提高村內廠商的競爭力,此前該村還設立了淘寶孵化基地,為商家開展免費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行業趨勢預測、提高搜索排名等。
另一方面,陳磊也表示,數年來,土地村形成的經營模式,短期內仍難以改變, 「很多服裝工廠老闆已經40多歲,要讓他們重新學習網絡營銷,不容易」。
服裝廠的進與退
土地村面臨哪些難題?是否能繼續向「淘寶村」方向發展?
夏子保是當地知名的服裝生產業主,他曾經親自化身淘寶模特,為其服裝品牌代言。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自四年前做網店,銷量每年都下滑很多, 「因為打廣告、刷單費用太高,運營費要佔到30%,且網店的利潤不會超過30%,這樣一來利潤很低」。
為此,夏子保2017年開辦了直營工廠,「現在主要做工廠直營,工廠直營的價格比網上價格低,有一定的價格優勢。這幾年網店銷量一直下滑,直營工廠銷量翻倍上升。」夏子保說,「總體來說,網店的銷量佔總銷量的10%,工廠店銷量佔90%,只有在『雙十一』的時候網店的銷售量能達到30%。」
談及網上銷售,夏子保認為運營網店有不完美的地方,即沒法做服務。 「就服裝行業來說,網店主要面向年輕人,網店上的產品賣出去的多,退回來的也多;我的店鋪主要面向三十到七八十歲的群體,他們更喜歡在實體店購物,同時線下還可以提供服務,比如實體店可以量身定做服裝。」
對於土地村發展電商的前景,夏子保認為未來的生存空間將變窄。「淘寶村給年輕人帶來了創業機會,但是對於一些網店,他們沒有工廠,所以工廠中間還要賺差價,價格上就沒有優勢。往後走,廠家將佔領市場,直營模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毛瑞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做服裝行業,主要是女裝,但是一直虧損,今年已經決定不再做網銷。
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現在淘寶店上的有競爭力的產品都注重原創性,但是目前淘寶上市場同質化嚴重,拉低整體價格,現在土地村的一個情況就是同質化嚴重,沒有自己原創的品牌,在做網店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多困難」。
另一位王姓企業主稱,「儘管村裡會定期給大家上課,提供一些運營的方法。但是我認為還應該提供整體的運營的規劃,而且每一個商家的運營模式都是不太相同的,村裡只是提供了一些基礎的幫助,在具體的實際情況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還是很難解決」。「現在淘寶店的競爭都很大,幾個人開的網鋪很難和一些大的、有團隊的網店競爭。」他說。
對此,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阿里新鄉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王禕認為,一是外部平臺問題,「整體電商環境競爭激烈,如果產品和品牌沒有優勢很難脫穎而出」;第二是淘寶村的電商自身的問題。
「以往商家只要有貨,學會了在淘寶上開店就可以盈利,但是現在運營淘寶的技術要求更高,運營要求更高,特別是在網絡的市場環境中優勝劣汰非常激烈,相比線下直營,網上的競爭壓力反而更大」。
進一步講,王禕認為,淘寶村很多網店商家,大部分沒有學習過電商專業知識,甚至之前就不從事服裝行業。
「在開始時主要通過模仿,到後期不同店家的學習能力不同,他們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運營能力。」王禕稱,「這就需要政府提供支持和幫助,重要的就是知識方面的輸入,比如品牌經營、網店的運營能力等;另外政府要在基礎設施服務方面做好,比如水電、通訊物流的提供等。」
(編輯:何苗)
21君
小夥伴們,電商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在生活中,你購買哪些產品會選擇電商渠道?購買哪些產品會選擇線下渠道呢?
百萬讀者都在看……
定了!國家正式宣布,四大巨頭或將無眠!未來投資什麼最賺錢?
年薪10萬,你就打敗了90%的中國人?丨調查
別去賭場了!因為你永遠贏不了「凱利公式」...
本期編輯 劉巷
21君
老鐵們,給21君點個讚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