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不管是文人雅士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十分喜愛對聯。而清代時期,對聯文化非常繁榮,湧現出來了眾多對聯大家。
比如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就非常擅長寫對聯,所寫的對聯字也好,文採也好,墨寶堪比千金,讓人拍案叫絕。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鄭板橋的精美對聯。
江蘇焦山風景優美,作為一個江蘇興化人,鄭板橋自然不會錯過焦山的美麗風光。在遊覽了焦山海西庵之後,鄭板橋留下了一幅墨寶:「蒼茫海水連江水;羅列他山助我山。」這個對聯巧妙疊用水和山字,形成了山水連綿的韻味,將山水巧納於文字間,更形成了一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博大氣象,令人拍案叫絕。
而遊覽了焦山自然庵之後,鄭板橋也留下了諸多對聯。比如這一副對聯:「山光撲面經新雨;江水回頭為晚潮。」特別是下聯7個字,獨具禪味,詩味悠悠,賦予周遭景色悠長的韻味,可以讓人反覆回味。
再比如「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這一副對聯,同樣文採飛揚。鄭板橋還給焦山的和尚留下了一副對聯,同樣有著反覆咀嚼的韻味:「花開花落僧貧富;雲去雲來客往還。」
鄭板橋擔任濰縣縣令期間,曾經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上聯:「三絕詩書畫。」這是說他自己有三種絕藝,既能寫詩又能寫書法還能畫畫。
這個上聯的靈感顯然來自於一個著名的對聯:「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聯語前2個字是後3個字的概括化說法。下聯5個字,必須與上聯對仗工整,而這樣的話,顯然後面3個字只能說3樣東西。可是上聯已經說了「三」,下聯已經不能用三了,這正是這個上聯的巧妙所在。
鄭板橋讓他的幕僚和朋友來對這個「三絕詩書畫」的上聯,但他的幕僚們都對不出來。後來有一天,鄭板橋靈機一動,終於對出了下聯:「一官歸去來。」這下聯就非常靈性了。而鄭板橋因為這個對聯的啟發,沒多久就辭官了。
後來鄭板橋就常年居住在揚州。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是著名的藏書樓,鄭板橋和他的朋友經常聚會於此。鄭板橋曾經為此館寫了一個對聯:「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這個對聯乃是用八分書的書法字體書寫,堪稱無價墨寶。鄭板橋喜歡竹子,詩歌名作有《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而這個對聯的上聯也運用了「咬定」兩個詞,表明鄭板橋心中的那種堅持。下聯則是表達了鄭板橋對竹子的讚美,也是表達了鄭板橋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審美,令人油然而生佩服之情。
在鄭板橋六十歲的時候,他給自己寫了一副壽聯:「常如作客,何聞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枚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上聯大致意思是說:「人一生本身就像是做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是短短數十年,已經足夠歡樂了。只有生活小康,心情愉悅,有所愛好,就算是六十歲,也還是一個少年郎。」下聯大致意思是說:「人不要去想著長生不老,沒必要庸人自擾。只要每天都過得精彩,一天也可以當作兩天來過,這樣的話,六十歲的我已經活了超過一百歲了。」
這副對聯表達了鄭板橋人老心不老的心態,體現了一種比較積極的人生觀。古語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六十歲的鄭板橋通過這副對聯展示了他的人生體驗,就好像是一個智者在給大家說自己的心路歷程。
所以說鄭板橋就是鄭板橋,寫出的對聯文採飛揚,意境悠遠,真是讓我們佩服不已。朋友們,你們了解鄭板橋這個才子嗎?你們還知道哪些清代對聯呢?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