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風吹雨成花,花落到心坎裡。
在安吉山楂樹居幾日,都是雨天。
山間的日子很慢,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看雨,把雨煮進我們的眼睛裡,把雨煮進我們的書裡,把雨煮進我們的文字裡。我們把時間煮成了雨。我們把雨煮成了自由的空氣。在山林之中,自由自在地呼吸。
雨中,空無一人的街道。一層一層的雨把石板衝得乾乾淨淨,街道上雨水匯成了臨時的一條河流。
雨中深山,空無一人,雨阻斷了所有試圖踏進深山的腳步。山間的溪流淌成無羈絆的野馬,肆意地在山間左衝右突,盡情嬉戲。無數頑皮的雨滴孩子聚在一起,此時,山間是它們的世界,是它們的樂園。
屋簷上的雨,串成了珠簾。
珠簾暮卷西山雨,雨落在我們的書本裡。
我喜歡這樣雨天的日子,雨帶來時光的阻隔之感。我們在山中,自成一世界。
喜歡坐在山楂樹書吧大堂裡,火盆裡烤著火,空曠的空間,四周的書本。山間的雨,是精靈,在窗外飛。我的思想是在深山裡飄了千年的空氣,和雨結合在一起,滴滴滲進了大地。
在書桌的溫暖的射燈之下,孤獨的影子留在身後,寂寞的憂傷在心中快樂地流淌。只有會享受寂寞與孤獨的人,才聽得到自然界中最為細微的聲音;才能發現自己靈魂思想中的絲絲縷縷。人不需要做作,裝給別人看。那麼裝,自己累不累?那麼假,自己都認不出自己。活出最自然的自己,一點點的完善自己,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自己。不再做一個自己都討厭的自己,也不要做一個自己都認不清的自己。
書。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世界。在書中,尋找著心靈的一種相知,尋找著一種未知,也尋找著一種慰籍。無窮無盡的世界等著你。
風吹雨成花,時間化了雨,雨化了山間的清泉,我們用清泉煮茗。
我們就把時間喝進了自己的胃裡。
二
時間煮雨,我們把時間,把雨寫進了文字裡。
在雨中記錄,一直是種樂事。似乎不用考慮有人來打擾,雨滴給文字打著節拍,也似乎用一點一滴來打開我們的思維和靈感。山中的雨天,可以用大把的時間來煮那場十六歲的花季落入了十七歲的雨,可以用時間來煮人生各個階段的風風和雨雨。
我一直在記錄,用文字在記錄。
有人問我,你為什麼要寫書?我毫不遲疑地說,因為我熱愛生活,愛生活中美的一切,我想把我生命中經歷的感動的人,感動的事,把他們記錄下來。
一直認為文字是世間最聖潔的神物。可以描繪著所有的美好和非美好的事物,可以表述各種各樣的心情,可以記錄這世間所有發生過的事情。幾千年文明的傳承,正是因為文字的存在。
在我的心裡,文字是心的窗口,是心的出路,文字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文字更是心的一種創造。
起先的時候,文字只是一個記錄。記錄很多的想法,很多的經歷,很多的過程,很多不為人所知的一切。我寫的,是我的故鄉,是我的生活,還有和我一起經歷過的那麼多人和事。這些人,這些事,都不是偉大的人,都只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人。我和這些人一樣,總會有一天會安靜地離去,在我們離去的時候,我們的名字只會留在公墓的墓碑上,會有我們的兒女輩,我們的孫輩記得我們。而後,我們的名字會消失在歷史的大河之中,沒有痕跡,沒有人在多少年後,記得在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這群人,他們經歷過什麼。而我,想用自己笨拙的筆去記錄。去記錄著這些簡單的人和事。圖片或許能代表了一部分,視頻也能記錄一些。但有些的東西,只有文字才能夠描述。
很多的時候,文字是种放置。有些心情,灰色天空,晴朗天空的心情,只是把內心深處的很多想法,悄悄然的放置在這裡。偶爾飄過的想法,深藏於內心的很多的東西。一個字一個字的碼出來,放置在這裡。
更多的時候,文字是一種交流。自己和自己的交流。這是自己和自己的心進行的交流。
堅持的路上都是孤單的,可以聽見自己心的聲音,可以聽到文字像一條平靜的小河在流淌的聲音。
所有的愛,所有的美好,都是平時匯集的雨滴。
一葉葉,一聲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獨行。
時間化雨。我們把痛過濾,風吹雨成花,燦爛的花。
三
雨住,天未晴。
新雨後的山,是空山。
暮冬時節,山間薄霧輕寒,細綿柔軟的霧似乎也能夠擰得出水來。溪流放慢了咆哮的腳步,山峰似乎瘦了,輕盈了許多。微風吹著修長的竹子在輕柔地飄,旖旎而成綠色的浪潮,在山間推湧著竹濤。遠處的山頭上,白茫茫的一片,一夜好不容易積起來的雪線,隨著氣溫的升高,不停地往天空收縮。
雪,在山上就是雪絨花,到了山下就成了雨滴。雨和雪,它們隔著融化的距離。
小鳥在開始鳴叫。奇怪的在雨天的時候,小鳥是不是都躲在窩裡的,聽不見它們的鳴叫。
山村裡,有雞犬之聲相聞,今年春節卻難覓人影。
山間歲月長。可以讓人擁抱一種寂寞,一種孤獨。我們和熱鬧在街頭分道揚鑣,稍有時間和機會,我就躲進山裡。
世界喧雜與否,短暫地與我無關。
山裡的時間,可以煮雨,雨中有花的芬香和氣息。
在這個世界的一個僻靜角落,我在黑暗中點燃呼吸的煙火,需要平息很多的創傷,需要療傷。心被掏空,需要閱讀,需要文字填補心房。
我把時間交給大山,大山把時間交給雨。
晨起,我站在露臺,看群山,看竹海,看雲霧,然後我在山楂樹的大廳裡,寫字看書。
雨中臨《書譜》,是件很開心的事,水如墨,行雲流水在宣紙上煮成很多很多的想像,很多很多的故事。
四
山間無數年的記憶,落下的痕跡,在老樹上,在古道的臺階上。
山間有古道,是我嚮往的地方。
我戴上帽子,口罩,匆匆忙忙穿過村莊。村莊上空無一人。
我飛速地奔跑。在古道中,我扯掉口罩,大聲地喘氣大口地呼吸。我們需要自由地呼吸。我們需要與自然和諧地相處,我們需要堂堂亮亮開門迎客,我們需要安安心心夜不閉戶。
現在居然自由地呼吸,也成了奢侈。
在山間,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
古道亦無人,我獨行。
古道西風,沒有瘦馬。斑駁的臺階上,擁擠著歲月腐蝕的痕跡。草鞋的腳印,踩踏著野草頑強的意志,山民在百年前鋪成了這條通往世外的古道。
朝代的背影在古磚古樹的細微表情裡,他們的眼眸是無聲的歷史。一陣的風吹過,是它們在記錄,它們在低語,是它們在回憶著過去的點滴。
古道。等一種滄桑將堅強風化,千鑿萬錘的光滑,在歲月風雨中,跌落在地上。
粗糙成真實的表象。裸露內心的顏色給天空端詳,等一雙溫暖的手,喚醒前世的哀傷。
亂石板鋪成的路啊,在歲月的撫摸中,承擔了無數的步履,高高低低,上上下下。
蜿蜿蜒蜒,走出山村。
要走很久,要走很多年,才走到外面的世界。變遷是肩頭汗水浸溼的土布,上面壓得彎月一樣的挑擔,沉重地擔著,筐裡重重地裝著,流在臉上的汗水,無法輕鬆地拭去,都滴進眼前的臺階中。
王孫已去,年年不回。芳草菁菁,年年常綠。
歲歲的季風從遙遠的大洋過來,在山間擁擠著,化成了雨,蕩漾開了古樹的心頭之花。山上有無數的花兒,冬天的白色山茶花,從雜草之中挺身而出,鶴立雞群,開著純情的笑意。
這裡的,時光走得越來越慢。深山經歷唐宋繁華夕明清變遷,在某處有塊湮滅的碑文,曾經記錄這裡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山間的所有老樹對經過的人們,都充滿了慈祥的愛憐。
無數的故事,像一場一場的大雨,衝刷著石頭,將記憶深埋進土地,肥沃了土壤。
把故事的細節,在老樹的枝枝葉葉中生長發芽。
好奇是臺階角落上吐綠的青草。它們每遇到狗狗的鳴叫,在微風中飄著搖著,好奇而認真地翹首等待著,看著。
——誰來啦?
——來幹嘛啦?
只要有時間,我總會從山楂樹旁的古道上走一走。從竹林沿著古道往山上走,不過十五分鐘,就到守山獨居的老爺爺老奶奶那裡,我在山中老樹下坐一坐,在老爺爺老奶奶那裡喝口茶。
神奇的雪線,就在這個老爺爺們的房子這裡。從這裡往山下面,就沒有了雪。從這裡往山上面,白雪皚皚。
山上,風吹雪成花,天空中有雪花飛舞,落入山下就成了雨。
便覺人間美好,人生值得。
五
人生最美的遇見,無語用言語言訴說。
山中有三條古道:歡喜嶺,大嶺和回峰嶺古道。歡喜嶺和大嶺古道已經走過多次,一直沒有去回峰嶺古道,我想留點遺憾給山楂樹,想在下次回來的時候,有個到來的理由。
在山中,山居的日子其實很是平淡。在這裡,安靜下來,安靜下來。一種踏實的溫和。每天都在讀書,寫字,寫文字,偶爾爬爬山,就過去了一天,又一天。
日曆就翻過了一天又一天。
時間消逝,迅雷不及掩耳。
在山楂樹的民宿裡,我撫摸著房子裡原木的柱子,凝望著原來牆壁中,土牆斑駁的歲月的痕跡。段王爺他們在改造這個民宿的時候,都不忘給房子留點呼吸的出口,讓歷史能和現在相互交流。建築也是有生命的,樹木離開了森林,在建築之中,也有它們不一樣的生命。我們要給大自然萬物充分的尊重,才能在和諧的世界裡迎得更美好的未來。
山居不管多久,總要回去,迎接一個嶄新的開始和未來。回首向來蕭瑟去,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吹雨成花,花落到泥土裡。耳邊響起《春泥》的旋律:「那些痛的記憶,落在春的泥土裡,滋養了大地,開出下一個花季……」
我們都在等待春暖花開,在那樣的季節裡,自由地呼吸,快樂地相遇。
再堅持一會!
相信美好會馬上到來!
桑洛,原名李建成,浙江永康人,項目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桑言桑語》系列散文集作者,已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記憶的畫卷》,《稻草人之約》,詩集《相遇不晚》等。兼任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編輯。作品散見各報刊,有作品入選各類年選。
主營
平面、logo、包裝等設計、排版印刷、PPT製作、攝影寫真、創意策劃等
電話:18867598205(368226)
微信:13790734173
郵箱:397936067@qq.com
辦公地址:城東路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