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兩敗俱傷;合作,互惠共贏。這是一個基本的道理,但是就有人搞不明白,總是想既得便宜又賣乖。
日本對IT領域的外資限制的內容
近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日本財務省和經濟產業省計劃最早將於2019年擴大對IT領域的外資限制,意在防止日本技術外流,日媒稱,所謂的外資針對的就是中國。
眾所周知,日本《外匯及外國貿易法》把武器、飛機、核能等相關行業設定了投資限制,但現在日本認為半導體等IT相關業務可能與安保和網絡恐怖襲擊有關。因此,這次將新增手機和電腦製造業、半導體存儲器等IT及通信相關的20個行業。
根據規定,海外投資者獲取相關行業上市企業10%以上股份,或者獲取非上市企業的股份,需要事先向日本政府提交申請接受審查。如果發現存在問題,日本政府可以要求海外投資者調整或中止計劃。
此前美國政府就擔心技術流向中國而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日方也是考慮到這一點,與強硬的美國保持了一致的步調。
日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作為美國的「跟班」,日本與美國步調保持一致也是經常的事情。
去年7月,美國商務部就對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要求,禁止使用華為的5G技術,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就明確表示,日本政府將考慮排除中國通信設備製造商,理由就是擔心中國製造的這些設備中加入了可以竊取他國秘密信息情報的軟體,威脅到日本國家的安全。
直到今年3月,日本政府才宣布,不會禁止日本企業採用的華為5G技術,為什麼呢?因為華為去年從日本採購了約7000億日元(約420億元人民幣)的手機零部件和其他產品。這一數字,佔到2018年中日貿易總額的5%。禁止華為,讓日本就一定要考慮為此所付出的代價。
所以,日本此次針對中國擴大對IT領域的外資限制,對於近期有所緩和的中日關係,無疑是再一次蒙上一層陰影。
同時,雖然美國仍是日本最大投資來源國,但是2018年中國對日本的投資也不少,同比驟增327.8%。一旦日本採取對外資的限制勢必會對本國相關產業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換句話來講,恐怕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因為日本本國市場容量有限,如果為此切斷與中國等其他國家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市場聯繫,依靠自身發展,速度和空間都將受限。
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止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對全球經濟的貢獻超過30%,甚至超過美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長期以來為跨國企業提供商業機遇和有利營商環境的舉措。
而目前《中國外商投資法》的落地,更是意味著中國進一步向世界開放市場,拓寬對外開放的領域,並且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所以,任何壓制中國發展的措施,並不會阻礙中國的發展,回到開篇,還是那句話:對抗,兩敗俱傷;合作,互惠共贏。
作者:水皮雜談工作室
編輯: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