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011級管院本科畢業。
1、學業方面
我報考志願時,就想選一所不一樣的大學,看到上海大學的三學期制,很吸引我,分數估計著,絕對夠,所以自作主張報了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的短學期制,是一年有三個學期,每個學期12周,10周用來上課,2周用來考試。時間緊、課業多、壓力大,平均每年的畢業率,據說是70%。
不過平心而論,考試難度不是特別大,考前用用心,絕對能通過,部分專業課可能會掛科,但是問題絕對在自己身上,一般帶課老師不會刻意為難你。況且能考進上海大學的,一般都是尖子——沒錯,我高中時候,勉強也算。
本科教育,總體而言,難度一般。
上海大學另外一個制度,很有包容性。即第一學年不分專業,只分大類,包括理工大類、經管大類、人文大類(這幾年有沒有新的不知道),大二再細分專業。
第一年學的都是基礎課,如高數、大學英語等,還有自己選修興趣課,學分少、難度低、自由度高。目的是讓學生廣泛接觸各個學科,再找準自己的專業方向,比其他院校要更寬容些。
這個制度我一直很推崇,因為本來高考以後選專業就是個盲人摸象的事情,一直關在學校裡的高中生,哪懂什麼專業前景,甚至有的人自己都認不清自己,哪能一下子綁死呢?
上海大學的師資力量,其實不錯,起碼在上海這個地方,一本院校裡也不算太差,但水貨絕對有不少。讀到第二年,差不多就知道怎麼來評判一個老師和ta的課,價值究竟如何,能別浪費時間就別,可能自學的效果會更好。
哦,還有,上海大學畢業的條件之一:必須通過遊泳50米。對於我這個山西人來說,下水是很陌生的事情,因為從小生長的環境就沒什麼水。為了能順利畢業,一個學期硬是撐著學下來,其實也就10節遊泳課,多喝幾次就會了。
2、生活方面
首先住宿是一個寢室4個人,一年1500的費用,空調、水電費另算。
寢室相對寬敞,一樓會有點潮。我之前從沒到過南方生活,暑假回家的時候,把被褥全都放在床上,還靠了牆,結果開學一看,全發黴了,綠窪窪的一大片。梅雨季節時,地板上滲出水,一滑一滑地,走路「便利」的很。
學校食堂一共有6個,飯菜便宜,口味也全。哪怕畢業了,只要辦了校友卡,也能打七折來就餐。
寶山校區西門那邊,是附近唯一的繁華地段,餐館林立,服務業態較發達。以前還有條「黑街」,小吃眾多、半夜還都在,很受學生歡迎,不過後來被取締了。
因為學校沒有門禁,晚上十一點後刷卡也能進校,所以平時都是自由進出,外面浪幾天也不打緊,阿姨會查寢,但不嚴。這個我也很支持,成年人嘛,管不住自己還行?用得著學校管小孩似的嗎?
3、社交方面
由於上海大學的上課、排課很分散,導致一個班的人,基本都互相認不全。所以你的熟人,僅限於自己室友、隔壁寢室,還有經常找你的班幹部。
大學校園的社交,與高中時期封閉的環境不同,這裡可以放大某個社交達人的光環,也能迅速掩藏不善言辭的一部分人。
所以,在學校裡的人際交往,全憑自己,畢竟,絕大部分人都不怎麼很活泛,你只要稍微活絡些,就能脫引而出。
與老師、領導的交流、溝通也是如此,厚著臉皮混個臉熟,有什麼機會也會提前考慮你。
進入職場、官場以後,這些經歷能讓你快速適應環境。
上海大學的氛圍相對自由、輕鬆,學校不怎麼管你私人時間,能給你足夠的時間來拓展自己。
還有一點,透露一下:經管大類中藏龍臥虎,平時不顯山不漏水,實際上有些人的家庭背景、能力特長、交際圈子,超出一般人想像。我畢業後才知道......
———
總結而言,這個地方是天堂,又是地獄:自律者的天堂、放縱者的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