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內掘進施工。
工作間隙吸氧。
雀兒山盤山公路。
清晨5時30分,我們從康定出發,沿川藏公路向雀兒山進發。連續16個小時的顛簸,海拔一路上升,溫度從30多攝氏度降到零度。
到達中鐵一局四公司雀兒山隧道工程項目部時,天已全黑,握著工人的手,冰涼冰涼的。
雀兒山,藏語意為鷹飛不過的地方,終年氧氣含量不到內地的60%。記者明顯感覺胸悶、頭漲、噁心、發飄。
「這裡海拔4270米,剛上來都會失眠頭痛,甚至流鼻血。」項目部的人說,外來的人,還要坐車到海拔3600米的德格縣城住宿,不然晚上睡不著。
繼續往德格走,路太差,50多公裡越野車走了兩個多小時。
「我寧肯走十幾小時好路,也不再走這爛路了。」同行記者感嘆。
「等雀兒山隧道打通了就好走了。」司機陳明華說。
打通雀兒山隧道,是所有人的期盼。主峰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是川藏公路北線進西藏、青海玉樹的唯一通道,山高路險,是著名的「鬼門關」。雀兒山隧道貫通後,「鬼門關」10分鐘就能穿過。
在雀兒山動土,有「三高三低」——海拔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高,氣溫低、氣壓低、含氧量低。最初的130米,打得異常艱難,冰、砂混著塌落的碎石,結構鬆散破碎,一挖就大量湧水。高原缺氧,工人們幾班倒,24小時不停工,每天進尺只有0.5米。
在作業面,前晚還因發燒輸液的工人陳體貴,今天又一身泥水地在隧道內奮力掘進,「燒退了,就來幹活了。」在分不清臉上是汗水還是泥水的狀態下,他一幹就是七八個小時。
陳體貴說,「真正考驗人的是冬天。」冰天雪地,空氣更稀薄,呼吸都困難,工人們仍然晝夜不停開挖,實在幹不動了,就吸幾口氧氣,再接著幹……
開工到現在,項目部先後走了600多人,甚至有人一到雀兒山,就直接掉頭走了:「這不是掙錢,是要命。」
施工隊長林修建,第一次上雀兒山,待了18天就跑了,「每天難受窒息的感覺,讓我害怕。」可在福建老家待了24天後,他又回來了,「我不能失了誠信,工人是我叫上來的,不能把他們扔在這裡自己跑了。」
「在雀兒山這樣的地方,拼的就是意志。」項目負責人王劉勳說,「也許今生咱們不會再見面了,但我相信,凡是到過雀兒山的人,都不會忘記這裡。」(記者 雷聲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