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安居古城何時醒來?
說明:重慶唯一一座能稱為「城」的古鎮,就是位於重慶市銅梁區安居鎮境內的安居古鎮。安居古城始建於隋朝,原名赤水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重慶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鎮,自古便有「安居依山為城,負龍門,控鐵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歷千裡而入境,與篼溪、瓊江、烏木溪水會於城下,繞城三匝陷為深潭」之句,詩人韓愈、書法家米芾也曾流連於此。
「九宮十八廟」璀璨奪目,「安居八景」聞名遐邇;安居古城依山為城、傍水而生,既有巴渝古鎮特有的剛毅,也有水鄉的柔美與靈氣,在歷史的長河裡,瓊、涪兩江之水一直在此靜謐流淌,烏木溪穿城而過,造就了安居獨一無二的水墨山水。
安居古鎮是重慶市批准的20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於2008年授予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因境內有大安溪(瓊江)而得名,有安居樂業之意。景區面積13.2平方公裡,內含安居古城核心區3平方公裡以及黑龍嘴、琵琶島、黃家壩、波侖寺等文化旅遊功能區塊。
據報導,安居古鎮選擇與中鐵置業進行合作成立中鐵安居公司,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的旅遊古鎮,安居古鎮在項目上也進行了升級。安居古城是一座「活著」的古城,古城中居住著不少原住民,當地居民與歷史古蹟共生共榮,延續這座千年古城的「生命」。這是10年前寫的隨筆,相信經過規劃、打造,沉睡千年的重慶安居古城已經醒來。
沉睡千年的重慶安居古鎮何時醒來?
這裡曾有中國古鎮保存最完整的「九宮十八廟」:傳播道教思想的有萬壽宮、建於明代的玄天宮、以及上、下紫雲宮、紫桐宮、文昌宮、帝王宮、天后宮、南華宮;這裡有弘揚儒家文化的文廟,代表佛教風格的有波侖寺,明朝修建的城隍廟,康熙年間修建的武廟,嘉慶年間修建的川主廟,還有不同朝代修建的東嶽廟、火神廟、藥王廟、龍王廟、桓侯廟龍興寺、禹王廟、奎閣廟、上、下王爺廟、賽龍興寺、雷祖廟、古佛廟……
這裡曾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城牆、城門, 據光緒元年(1875年)《銅梁縣誌》記載有美妙絕倫的「安居八景」:「化龍鍾秀」、「飛鳯毓靈」、「玻侖捧月」、「石馬呈祥」、「瓊花獻瑞」、「紫極煙霞」、「關濺流杯」、「聖水晚眺」。現在還能找到殘留下唐代詩人韓愈的「鳶飛魚躍」和宋代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的石刻。
這裡依然保存有清康熙年間「湖廣填四川」時各省移民為同鄉聯誼所建的湖廣會館、福建會館、江西會館、廣東會館……
中國著名古代的愛情悲劇「碧玉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安居古鎮是銅梁民間彩扎工藝的發源地之一,數度晉京參加國慶大典銅梁龍就是安居鎮的能工巧匠製作的。
1916年,在護國戰爭中右眼受重傷的劉伯承在安居療傷,時常在安居街道上張金山茶館喝茶,以便了解時事,掌握反袁動態。1938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四期從武昌移駐安居鎮,馮玉祥將軍來安居視察學校,接見群眾,宣傳團結抗日,並為文昌宮石碑題字……
這就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重慶銅梁安居千年古鎮!
史料記載,安居古鎮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樓郭下船牆蟻聚,兩江上渡舟往來,自古便有「安居依山為城,負龍門,控鐵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歷千裡而入境。」 史志記載:北宋時期,銅梁縣治在東流溪壩時,安居為銅梁縣轄12鎮之一,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劃銅梁、遂寧兩縣的一部分設置安居縣,這裡作為縣城。後歸銅梁管轄。安居鎮位於銅梁縣北部,距縣城20餘公裡,據《方輿紀覽》載:安居鎮「東起飛鳳山,南繞煙坡包,化龍山,西跨小溪,接冠子山,北面涪江,山勢高峻,壁立江岸。」 安居因境內有大安溪(瓊江)而得名。
銅梁安居古鎮地處瓊、涪兩江交匯處,布局依山就勢,順應自然,具有典型的巴渝山地城鎮布局特點,依託其自然山水構築良好聚居環境。近年來,安居古鎮開發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3500萬元,完成了核心保護區2.3萬平方米的修舊如舊工作和建設協調區1.5萬平方米的仿古修建。蔡律攝
「月出江頭半掩門,待郎不至又黃昏。深夜忽聽巴渝曲,起剔殘燈酒尚溫。」明朝王叔承筆下的重慶,銅梁安居古鎮經過保護性的搶修,只可惜養在深閨人未識,我問了重慶的朋友,生活在重慶幾十年還未聽說過。蔡律攝
安居古鎮城隍廟明成化十七年(1481)建,萬曆四十七年(1619)知縣唐運生重修明末被焚,清乾隆十年(1745)僧一川募眾重建。道光六年(1826)巡檢沈慶安率眾補修,改觀音殿為寢宮。城隍廟依山而建為「三合頭」構造,中間合簷,兩邊飛角精雕細鏤,十分美妙。蔡律攝
下紫雲宮,坐落在安居古鎮涪江東岸,始建於明,清代補修,建築面積401平方米,坐南朝北,木結構歇山頂,抬梁式梁架,面闊6間,垂帶式踏道54級,高6米,宮門雄踞,飛簷翹脊,青瓦白牆,古樸凝重,氣勢宏偉。廂房為四合院布局,內有天井、膳房、戲臺等。不但氣勢宏偉,而且造型獨特,裝飾典雅,工藝精湛,雕刻細膩。宮門飛鰲翹脊,生動自然,整棟建築雖為木結構,但百年而不腐。戲臺簷枋的浮雕更是美輪美奐,內容包括花卉、鳥獸、人物故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顯示出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蔡律攝
「綠濤東西南北水,紅霞九宮十八廟」,安居古鎮的湖廣會館。蔡律攝
湖廣會館上面的雕龍畫鳳,形態清新高雅,磚雕、木雕、石雕栩栩如生,精湛絕妙。蔡律攝
安居古鎮湖廣會館雕刻裝飾題材豐富,如八仙過海、飛禽走獸、花草靜物應有盡有,具有珍貴的文化藝術價值。蔡律攝
安居古鎮湖廣會館擺放的觀音神態生動逼真。蔡律攝
「萬家燈火氣如虹,水勢西回復折東;重鎮天開巴子國,大城山壓禹王宮。樓臺市氣竽歌外,朝暮江聲鼓角中;自古全川財富地,津亭紅燭醉東風。」這是清代詩人趙熙的詩人客居重慶時對商賈風情的寫照。安居古鎮湖廣會館戲臺。蔡律攝
銅梁安居古鎮老街坊——桂林春大藥房。蔡律攝
經過維修的古鎮舊房子。蔡律攝
安居置縣築城,設八門,東為紫氣門;西為挹爽門,南為星輝門,北為承恩門、引鳳門、迎龍門、安慶門、小南門。現保存較好的有二座。引鳳門(明城門),位於十字街,高15米、寬7米、厚5米。蔡律攝
安居古城牆一段,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長約300米、高6米、寬3米。蔡律攝
電視劇《凌湯圓》就是在安居古鎮街道取的景。蔡律攝
亟待覆修的元天宮。蔡律攝
尋常巷陌的門市,導遊說,邱少雲烈士生前在這裡打短工。蔡律攝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四期校址,馮玉祥將軍來這裡視察學校,宣傳團結抗日主張。蔡律攝
「實事求是、力戒空談」古城臨街的木樓上依然保留六十、七十年代的革命標語,毛主席的語錄猶言在耳。蔡律攝
古鎮民間藝人製作的稱具,據說稱量很準,我們買了幾把作為工藝紀念品。蔡律攝
千年古鎮安居位於銅梁縣的北部,瓊江、涪江的交匯處,幅員面積56.7平方公裡,轄13個行政村4個社區,人口3.8萬。重慶銅梁安居古鎮背依俊秀的山脈,北臨平靜而悠遠的涪江、瓊江,烏木溪穿鎮而過,是古鎮位於山與水構成的整體環境中。圖為跨越瓊江的泉溪大橋。蔡律攝
「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對是對昔日安居古鎮繁華勝景的生動描繪,銅梁安居古鎮似乎隱藏現代氣息中。蔡律攝
銅梁安居鎮建成的萬畝蔬菜基地,重慶市民的菜籃子十分之一由銅梁安居鎮提供。安居鎮黨委書記劉勁松(左)鎮長王萬勇(右)在查看蔬菜長勢。蔡律攝
銅梁安居鎮黃家壩灘岸地勢平坦、土質疏鬆肥沃,水草豐茂,水牛悠悠閒閒地吃草。蔡律攝
柔順聽話的水牛與丁老師和諧相處,但眼睛警惕地盯著我的鏡頭。蔡律攝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封閉的、理想中的桃花源因東晉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名聞天下,而這個有著千年厚重歷史古鎮,散發著文化芬芳的重慶安居古鎮,幾乎不為外人所知。安居古鎮距重慶主城不過五十餘公裡,我在重慶生活幾年,知道古鎮有磁器口街區、湖廣會館及東水門街區、合川淶灘鎮、江津中山鎮、潼南縣雙江鎮、永川松既鎮、酉陽縣龔灘鎮、榮昌縣路孔鎮等等,卻從未聽說銅梁縣安居鎮。我隨手查閱《2010年重慶商務交通旅遊圖》,在銅梁縣境內有邱少雲紀念館、舊石器文化,但沒有安居古鎮;用百度、谷歌搜索「銅梁安居古鎮」,還遠沒有我這個博客作者的網頁多。就是在渝遂高速公路上,也沒有安居古鎮的指示牌,讓行人、遊客一不留神就到了潼南縣。
供銷合作社門市部依然在營業。蔡律攝
夕陽影裡碎殘紅,安居古鎮處在瓊江、涪江交匯之處,三面環水,呈半島之勢,自然景觀富麗,環境優美,兩江清波蕩漾,舟船往來,沿岸修篁覆地,翠靄蒙蒙,民居依岸崖而建,高低錯落,吊腳飛簷,風景如畫。蔡律攝
涪江水清澈透明,給冬泳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好處去。蔡律攝
安居古鎮依山傍水、景色清幽奇特,自然山水靜怡秀美,黃家壩灘涂空氣新鮮,陽光和煦,芳草紛披,寂靜的原野給都市人提供了一個周末度假原生態的新去處。蔡律攝
務實、注重實幹的重慶人遠不及沿海烏鎮、甚至四川成都那樣善於包裝、營銷古鎮,在資訊時代,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已經落伍了!封閉固然能保留古鎮的文脈氣息,但開放合作能把文化發揚光大。從古鎮保留許多斑駁的標語裡,我們仿佛看到中國歷史的背影,如:「為人民服務」、「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毛主席是我們心中永遠不落的紅太陽」,「實事求是、力戒空談」等等等等,還有依然營業的供銷社,邱少雲打短工的店鋪,拍攝《凌湯圓》的街景……相信能引起很多人的駐足、回味。
安居古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環境秀美、風情獨特、技術精湛、兼容並包、布局適宜,古鎮的文化芬芳讓我們心靈震撼。蔡律攝
沉睡千年的重慶安居古鎮何時醒來?上任10天的安居鎮黨委書記劉勁松及鎮長王萬勇等父母官把我和丁華乾先生邀請去實地考察,從規劃、文化、歷史、資源、產業及招商引資聽取我們的意見和建議,劉勁松書記介紹,「2002年,安居鎮被評為重慶首批歷史文化名鎮,2009年安居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縣委、縣政府已經高度重視保護安居古蹟,有序開發安居的旅遊資源,古老而又神秘的千年古鎮吸引越來越多的目光,我們正在和幾位港商談判,我們正在聽取許多高人的意見,我們要借天下之力敲醒千年古鎮!」
拳拳赤子之心溢於言表,在街道上偶遇幾位加拿大籍華人驢友,看到他們拿著專業設備拍攝安居古鎮,劉勁松書記熱情問候,關照致謝每一位宣傳安居古鎮的人們……
蔡律 2010年11月13日首發 2020年8月23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