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蘇省輔助決策地圖聯動更新工作會議
「這是我們建立的三個系統,高雄市行動地籍圖資定位系統、高雄市多目標數值圖庫應用系統、WEB版多目標數值圖庫系統。」在臺灣高雄市舉行的第九屆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地理信息技術展的現場,一名來自高雄市政府地政局的技術員抓住難得的機遇,熱情地向濟濟一堂的兩岸四地嘉賓作介紹。他表示,將基於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所建立的各類系統置於公共服務平臺之上,為政府單位服務民眾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016年,當第八屆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在廈門勝利閉幕時,根據輪值,下一屆將在臺灣舉行。
「研討會一屆三年,輪值需要十二年,所以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承辦單位代表、臺灣測量工程學會理事長、研討會臺灣方面組委會主席崔國強表示,「我們甚至覺得三年太長了,一年或者兩年就有一次集中交流的機會就更好了。」
崔國強向記者回憶了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創辦之初:1988年,臺灣成功大學史惠順教授與王之卓先生聯合倡導舉辦海峽兩岸測繪學者研討會。史惠順教授曾師從葉雪安先生,後來創辦了臺灣成功大學測量系。臺灣絕大部分測繪人才都畢業於該系,他們隨後開枝散葉,在不同的高校創辦測繪專業,為測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今年的主題是『同建智慧時空共贏美好未來』,它體現了智慧、智能是未來測繪發展的大方向和大趨勢。」共同承辦單位的臺灣省測量技師公會理事長王啟鋒說,「我剛剛聽報告,大陸已經成功發射了第47、48顆北鬥導航衛星……地理信息從二維走向三維,衛星定位從GPS到北鬥,科技進步太快了。」
「我特別希望交流會能擴大交流層面,將更多的研究生、本科生納入進來,可以是論文發表、技能競賽等等形式。」王啟鋒說,「也要鼓勵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充分展示科技落地成果。」
據了解,臺灣地區的測繪產業規模相對較小,測繪企業約200家,其中營收最高的企業一年約3-4億新臺幣,約7000萬元-1億元。從業人員約1萬-2萬人,主要分布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尤其是地震單位。
一位白髮蒼蒼的臺灣退休測量技師告訴記者,自己是專門從臺北趕來高雄參會學習的。他表示,大陸的測繪行業近年來發展得非常快,國家對測繪的重視程度也很高,測繪新裝備新技術層出不窮,這次能在研討會上集中參觀了解,是難得的機會。
「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為大陸、香港、臺灣、澳門測繪同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通過交流,大家共同提高,也提升測繪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和對該地區發展的貢獻。」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史文中教授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道。
在香港,將測繪學科與其他學科深度融合,如城市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已經促進測繪學科深入應用到城市規劃、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同時結合人工智慧、ICT(信息和通信技術),使得測繪學科在新的形勢下煥發了新的生命力。例如,在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建設中,就充分應用了相關三維測繪新科技。
在澳門,主要從業人員多為外來企業和人員,當地對傳統測繪需求量已不大,與填海相關的測繪工程類項目相對較多,澳門測繪部門已開展利用無人機航測、雷射雷達測量技術解決居民非法佔地高發的問題和參與港珠澳大橋配套建設。
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表示,大陸在測繪儀器製造、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軟體以及位置服務等領域已經形成較強的實力,形成了相當一批知名品牌,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希望與港澳臺地理信息產業界加強交流和增進了解,積極開展產業合作,用大陸的技術、製造優勢支持港澳臺產業的發展。同時,港澳臺也可以利用信息暢通、市場渠道和金融資本發達等優勢,與大陸產業界合作,提供諮詢、金融服務和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等。
南方測繪集團、超圖集團、蒼穹數碼公司、正元地理信息集團、青島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等大陸知名企事業單位參加了此次研討會展示。在青島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的展臺上,琳琅滿目的地圖文化創意品讓人眼前一亮,別致的掛圖、精美的擺件、新穎的用品……吸引了兩岸四地行業人士的目光。據了解,由該院精心設計製作的系列地圖文化創意品,成為此次中國測繪學會向三地同業敬贈的紀念品。
更加值得期待的是,在研討會的閉幕式上,經眾多專家學者推動,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指導委員會初步決定,將極大縮短兩岸四地交流會舉辦時間間隔,在原來三年一次大型交流會的基礎上,每年將舉辦一次兩岸四地的中小型交流會,並公布了2020年會議舉辦地——河南鄭州。此舉贏得了現場雷鳴般的掌聲。
文 /本刊記者 林溪
圖/林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