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實體店賣家道出生意有多差:每個月都在虧錢,大量商鋪沒人租

2020-12-13 電商新發現

正所謂「一鋪養三代」買到一個好的商鋪再將它轉租給別人,什麼都不做就可以很輕鬆的有一筆收入了。這法子擱以前還行的通,可是放在現在這個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的時代已經是行不通了。

具體是怎麼說呢?這是一位實體店老闆的親身經歷,原本是在一個商場裡面租了個服裝攤位,經營了幾十年,生意也很好。可是近兩年就一落千丈了,他租的商鋪還是一個中高檔的女裝店,店鋪的服裝不論是做工還是版型材質都是非常的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價格要比網店貴。平時一般來店鋪看衣服的人也挺多的,試試這件,摸摸那件。但是當談到價格的時候就有不盡人意了。後來,經過老闆細心的觀察,發現這些進來看衣服的人都是為了看價格,給衣服拍照,然後放到網店去搜,要是價格比實體店便宜,就去網上買了。

這位老闆說的確實沒錯,和網上服裝相比,實體店要稍微貴一些,但是實體店貴有貴的道理,畢竟租金在那裡,質量也是肉眼可見的。可是,終究還是敵不過網上便宜卻不能試穿的同款。

現在實體店的生意是越來越難做,每個月掙的錢都不夠交租金,商鋪也租不出去,各大城市大街小巷都貼著招租轉讓的廣告,但是來租房的人卻是越來越少。這其中原因也是大同小異,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從這位上面這位實體店老闆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實體店租金貴、人工費貴、最重要的還要和網店競爭。而電商市場的發展來勢洶洶,根本就不給這些實體店喘息的機會,一不留神大批消費者早已被電商收入囊中。

而實體店與網店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購物方式不同,像一般的普通商品,網店還比實體店要便宜很多,就連現在很多農村的老百姓,就都逐漸追捧網上購物,就目前的形式所看,不管商品的質量如何,消費者先下單買回來再說。

儘管也有很多人反映網上的東西沒有實體店的好,就拿服裝來說吧,實體店與網店同款的衣服,在實體店看的是一個樣兒,從網上買回來的又是一個樣兒,不論是質量還是色差都和實體店是天壤之別,唯一能讓大家看出來最大區別就是價格。總之,一分錢一分貨,都是自己選擇的。

相關焦點

  • 金華實體店陷入困境頻關門 商鋪經營不下去又轉不掉
    「現在開店生意不好做,每條街都有幾家店在轉讓,找下家有點難。」5月24日,在市區江南蘭溪街步行街經營服裝的店主有些心煩,每天的營業額還不夠支付店鋪租金,轉讓廣告貼出去很久了,問都沒人問。去年年初開始,原先繁華熱鬧的蘭溪街步行街店鋪一家接一家關門,二三十家店鋪近10家關門了,不少店鋪轉讓廣告貼了近一年,依然無人問津。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近兩年,許多幹實體商鋪的朋友反映,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相信幹實體店時間久的人都有體會,如今開店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近幾年店鋪轉讓的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深圳某整條街的店面批量倒閉,招租了許久也沒人問津,同樣在深圳坂田五和也發現有很多店鋪在轉讓中。」其實不僅是深圳出現這種現象,其他地區也基本一樣。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小廣告。
  • 火鍋店老闆:投了300萬加盟,每個月虧十多萬,說多了都是淚!
    火鍋店老闆:投了300萬加盟,每個月虧十多萬,說多了都是淚!如今實體店生意確實比不上前幾年了,因為這兩年的房租節節攀升,實體店老闆們的利潤也是被壓得越來越低了,而小編身邊做實體生意的朋友今年也都轉租了,問他們原因,他們卻也都只是笑著說今年沒生意...
  • 開實體店,商鋪「租」和「買」到底有何區別?內行坦露真言
    投資實體店,商鋪選「租賃」還是「購買」?商業地產角度分析!最近聽聞網絡上對商業地產討論眾多,很多家庭不僅擁有了住房,還增添了商鋪,買商鋪的人大多面臨難租、難售的局面,本想著通過投資門面養老,到頭來卻發現是在「養」門面,就算空置在那裡,物業費依舊產生,門面變得不再一如既往的「穩妥」!
  • 關門潮來了,實體店路在何方?
    張曉亮經營的是服裝生意,店鋪就在離家不遠處的興業街上。看到別人當老闆賺了大錢,2018年8月,他拿出家裡30萬元積蓄,在興業街上租了50多平方米的商鋪,裝修一番後幹起了服裝零售生意,剛開業時同學朋友都來捧場,每天的銷售額有5000多元,可好景不長,一個月後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到後來一天只有幾百元的流水,有時還可能是「白皮」。
  • 城裡的商鋪越來越多,低價甩賣卻沒人要,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平時有所留意,就會發現很多街道裡商鋪空置的越來越多,好地段的空置率相對較低。但是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很多城市的二環三環都沒發展好,就開始建設四環、五環了,以至於出現了很多空置商鋪。在過去,商鋪因為收入穩定、回報高等優點深受投資喜愛,但如今商鋪想要有穩定的盈利是越來越困難,好地段的房租高到離譜,差一點的地段又沒有流量,很多業主都是有苦說不出。商鋪數量持續增加各大城市的商鋪存量都在不斷增加,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各個地區都在發展,新城區規劃了一個又一個,使得人口分散開來。
  • 實體店賣家:店鋪裝修半年花了11萬,轉讓卻只賣了8000塊
    這年頭開店創業的成本非常高,光是租金押半年付半年就需要好幾萬了,店鋪租下來之後還要裝修,這又是需要花十多萬的。可花了那麼多的錢開的店,最後很有可能開一兩個月就幹不下去了,這個時候損失可是非常嚴重的。實體店賣家:店鋪裝修半年花了11萬,轉讓卻只賣了8000塊就看一位實體店賣家吐槽,說17年租了一個門面,自己去裝修,最後搞了半年花了11萬,後面轉讓才是轉了8000塊錢,還是燒香了才能夠轉出去的。
  • 3個店鋪2個租不出去,三四線城市商鋪面臨退租潮,原因很多人不知
    做生意,賺錢了就好,不賺錢,虧本虧的也不是小錢,所以在做生意這件事上面,尤其得格外注意。現在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商鋪是越來越多了,一些居民樓下面都是商鋪,雖然這對於住戶有利,但是商鋪多了也不是好事。
  • 電商賣家:花2200學淘寶,3個月砸進5000多,雖然虧錢但長了見識
    電商賣家:花2200學淘寶,3個月砸進5000多,雖然虧錢但長了見識一位淘寶賣家表示當年開網店什麼也不懂,可以說是純小白起步,為了入門,花了2200在淘寶大學學習,光筆記就做了厚厚一本。那時邊學習邊開店,偶爾有單出,有時候一天3單,不過因為貨源不好,也沒什麼利潤,後來不做了,三個月連貨帶學費一共砸進去5000多,雖然虧了錢,但也學習了一些東西,算是花錢見識了。像這樣做淘寶的商家人數不少,尤其是剛開店的大學生更願意深入了解淘寶,為了更快的熟悉淘寶網店,花錢進淘寶大學就變得很正常了。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近兩年,許多幹實體商鋪的朋友反映,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相信幹實體店時間久的人都有體會,如今開店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近幾年店鋪轉讓的也越來越多。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深圳某整條街的店面批量倒閉,招租了許久也沒人問津,同樣在深圳坂田五和也發現有很多店鋪在轉讓中。」
  • 商鋪住宅價格倒掛了,一鋪還能養三代嗎
    老話說一鋪養三代,確實以前家裡有一商鋪那是多麼的自豪,是中產階層的標誌,有了一商鋪娶親嫁女都是一個很重要的籌碼,可以挑揀別人家,有一間旺鋪幾代人可以吃香喝辣衣食無憂,但近些年來隨著電商的崛起,網購的普遍,還有城市綜合體眾多,小區林立,使得商鋪的供求數量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 女裝實體店賣家月入十萬,不滿足,再花二十萬開網店,虧得厲害!
    何賣家原本在商場裡面經營一家女裝實體店,由於裝修風格、衣服質量、款式等各方面做得不錯,店鋪得到了很多顧客的認可,生意相比其他門店同行是做得如火如荼。大概除去租金、人工等開銷每個月能賺是個十萬左右。何賣家按理說在生意場上還是有一定的頭腦的呀。實際上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簡單,何賣家對於開實體店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老人,而對於開網店來說卻是一個小白。不能說會開實體店就能開好網店吧,況且這兩者的區別還是蠻大的。
  • 網購衝擊實體店,香港小商鋪生意蕭條被迫另尋出路
    「品質不是網購消費者很關心的一個問題,他們只想要優惠,」他說,「但是婚姻是人生中一件千載難逢的大事,人們不會吝惜錢。準新娘們需要試穿很多禮服和其他配飾,網購做不到這一點。」Lam還補充:「年輕的女性更喜歡在實體店購買化妝品,」因為她們可以查驗產品的品質。 甚至是中型商場都受到了網購的衝擊,許多商鋪被空置。銅鑼灣金百利商場的商鋪空置率約為25%。
  • 開實體店,商鋪「租」和「買」到底有何區別?內行坦露真言
    投資實體店,商鋪選「租賃」還是「購買」?商業地產角度分析!最近聽聞網絡上對商業地產討論眾多,很多家庭不僅擁有了住房,還增添了商鋪,買商鋪的人大多面臨難租、難售的局面,本想著通過投資門面養老,到頭來卻發現是在「養」門面,就算空置在那裡,物業費依舊產生,門面變得不再一如既往的「穩妥」!
  • 以前有轉讓費還搶著租,現在不用轉讓費都租不出去,這變化真快
    實體店是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下來的最主要賣貨模式,有個好地段的店面可以養三代甚至更多,也有很多人通過經營實體店發家致富,以前一般的店面都要轉讓費喝茶費,那時粥少僧多一鋪難求,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現在有時一些黃金地段的店面不用轉讓費喝茶費都租不出去了,這節奏變化真快,到底什麼原因呢?
  • 做生意掙的錢不如上班 電商巨頭線上線下「夾攻」 個體實體店該...
    「每天營業12小時,但賣下來每個月僅略有盈利。」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個月固定開銷由6000元店鋪月租,以及水電、物業等費用大概500元組成。滷菜平均每天能賣500元左右,一個月1.5萬元。扣除開銷和成本,最後只剩四五千元錢,還不如上班。
  • 實體店難做為什麼商鋪出租方不降租,任由商家倒閉而空置?
    籤訂長租合同,一般很少會和個人,都會找中介,花點錢,省心,籤訂短租合同,就要看運氣了,經營不好,或者趕上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有的連一年都做不到的,損失也是在所難免。實體店做業務,受大環境影響,也不是什麼行業都好做,光是抱怨房租高,一點用都沒有。有些地段的商鋪,仍然會一鋪難求。
  • 生意有那麼難做嗎?小超市老闆:不用轉讓費都租不出去
    這就說明問題了,也就是說,你不要錢,給他做,他也沒有多少生意可以做!他也賺不了多少錢,可能利潤連房租水電都覆蓋不了,他在這個店鋪耽誤時間不划算,不如去做別的事情,還賺的多,還沒有多大的成本,總之,現在開店的機會成本很大。
  • 大量商鋪「降價」轉租,店主:生意不好做
    不少實體店老闆表示,好不容易賺點錢,其實都是在為房東「打工」。因此不少人將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的原因,歸結於電商。有商鋪甚至虧本轉賣也沒有人接手,這是為什麼呢?對此內行說出了真相。同樣賣一件商品,實體店由於租金和人工成本等因素,價格上很難有太多的優惠。而且相同的產品,在網上一搜可以搜出一大堆,價格高低不等。
  • 實體店是如何被房東逼倒閉的?要麼漲租,要麼趕走後自己開店
    都說實體店不容易,那麼到底有怎麼不容易呢。有些人會說是電商的衝擊,導致客流越來越少了。不過只要選址比較好,人流還是有的,自己再多提高一些轉化率,也是可以生存下來。實體店是如何被房東逼倒閉的?要麼漲租,要麼趕走後自己開店更多人將實體店倒閉的原因怪在房東身上了,覺得都是可惡的房東逼得他們好好的店鋪倒閉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個說法還真的有道理的,因為房東的責任還真的不少。現在的房東多數都會拖創業者的後腿。反正你的生意不好的時候房租照樣還是要漲,而看你的生意好,那更是想吸乾你的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