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對於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鳳陽縣來說,這一年具有極不平凡的特殊意義。在過去的一年,鳳陽縣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主題主線,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心任務,把持續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領創新淮甸,呼應大江北,開創了大美鳳陽建設新的輝煌。
在過去的一年,鳳陽縣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優於同期、好於預期,前三季度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1.9億元,同比增長9.3%,總量全市第2,增速第4。
聚焦深化改革發展,活力持續釋放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以隆重紀念「大包幹」40周年為契機,遵循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堅定不移」要求,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化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整縣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清產核資摸底調查登記、資產量化和股權設置工作,農業農村部為小崗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頒發了全省首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書。激活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以縣農商銀行為貸款發放主體,發放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134.8萬元。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實現了從「戶戶分田包地」到「人人持股分紅」的突破。完成小崗供銷社綜合改革,建成小崗村惠民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
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力度,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啟動建立全縣鄉鎮衛生院編制「周轉池」制度,充實鄉鎮衛生院人才隊伍,首批59名醫療衛生人才納入周轉池事業編制。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謀劃新一輪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著力優化縣鄉收入結構,匹配鄉鎮履行事權財力,激勵鄉鎮財源培育。稅收徵管體制改革平穩過渡,受到國家稅務總局主要領導表揚。
聚焦實體經濟,綜合實力日益增強
牢牢把握髮展第一要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認真貫徹「六穩」工作部署,紮實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獲評全市企業幫扶工作「先進縣」。
創新發展取得突破。下好創新「先手棋」,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鳳陽久有創新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和3億元矽基產業投資基金,出臺《鳳陽縣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縣域經濟振興實施意見》,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技術)中心實現全覆蓋。
一批重大項目籤約落戶。新籤約億元以上項目45個,總投資151.3億元,申報到位資金115億元。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投產,伊賽克電梯等47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順利開工,瑞博鈑金等43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小崗盼盼等20個項目順利投產。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年實現總產80.25萬噸。全縣新增流轉土地5萬畝,總面積達到58萬畝;新型經營主體持續壯大,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43家,農業「兩區」劃定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86.8%。完成7.2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稻蝦共作」8000畝。
聚焦全域旅遊,四色板塊縱深推進
堅持高品質開發,精準編制《鳳陽縣全域旅遊規劃》《鳳陽縣小崗村旅遊總體規劃(2017-2027年)》,圍繞「金紅藍綠」四大旅遊板塊,推進實施了一大批旅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金色遊中都,全省首個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的項目——明中都考古工作站正式揭牌。投入4000萬元完成明皇陵景區入口環境提升等多項工程。紅色學小崗,對照5A景區創建標準,精心謀劃實施了小崗村景區23項重點項目。藍色走淮河,圍繞打造鳳陽境內淮河風情觀光帶,建成了淮濱小鎮、淮河進洪閘、鳳陽港,即將啟動50多公裡沿淮旅遊道路建設,臨淮關跨淮河大橋完成立項工作。綠色覽鳳陽,投資1.8億元實施的狼巷迷谷景區入口環境提升、韭山洞景區環境提升、省道S312景區道路、鳳陽山旅遊區「十裡畫廊」旅遊道路建設工程等19個項目基本建成。
聚焦城市建設,大明中都煥發新顏
堅持以「一座中都城,鳳陽城市魂」為引領,實施了總投資36.8億元的57項重點城建項目,城市建設再掀高潮,整體形象明顯提升。
城鄉規劃持續提升。編制完成《鳳陽縣空間規劃(2016-2030年)》《鳳陽縣「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設規劃》《如意河周邊地塊城市設計、控規及準修規》,啟動編制《鳳陽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鳳陽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城區道路更加通暢。永樂路、獨山路等多條道路相繼建成通車,塗山路等道路即將貫通。城市功能不斷完善。鐘樓文化中心基本竣工,中醫院新院區正式啟用,養老服務中心竣工交付,體育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即將落成,文華公園、武英公園建成開園,洪武公園、皇城根公園等多個城市公園相繼開工建設。
聚焦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加快建設
堅持規劃引領,印發《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圍繞「五個振興」,著力推進5個方向41條具體任務,結合鳳陽縣情,制定了《鳳陽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2018--2020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三大目標48項具體工作。
人居環境有效治理。實施城鄉一體的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年投資4800餘萬元實現生活垃圾收集全覆蓋。常態化開展鄉村清堆專項行動,排查農村各類黑臭水體172條82.8公裡,開展自然村改廁行動,年度改廁8493戶。安排1400萬元補償資金,累計關閉、搬遷、拆除禁養區養殖場57家。
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全年投資7.87億元實施了62.89公裡縣鄉道路和95公裡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總投資20.86億元的淮幹工程收官在即,全年投入6.5億元實施農田水利「五大工程」。投入6.7億元,完成6鎮4村197個美麗鄉村項目建設。
聚焦生態保護,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最嚴舉措,推動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集聚高速發展。
打贏藍天保衛戰。以雷霆之勢,爆破拆除縣域內34家粘土磚瓦窯廠,取締整治174家「小散亂汙」企業。開展城區餐飲油煙企業整治,314家餐飲服務行業安裝油煙淨化裝置,3家餐飲企業停業整頓。出臺《促進石英砂生產加工行業健康發展實施意見》等方案,推進石英砂產業集聚高效發展。
打贏碧水攻堅戰。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全面搬離鳳陽山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內養殖戶;淮河、濠河實現水質斷面在線監測;清除高塘湖1.4萬畝圍網,建立花園湖環保監管長效機制,增殖放流各種魚類450萬尾;持續開展濠河生態修復,啟動「通腸洗胃」三期工程。
打贏淨土持久戰。重拳出擊西部地區礦山綜合整治,非法開採得到有效遏制。
聚焦民生福祉,幸福指數逐步提高
始終將改善民生作為縣政府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年民生領域投入超過12.61億元。
健全完善保障體系。成立縣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實現醫療保險「三保合一」。發放各類救助補助和財政補貼資金6.45億元。
強力推進脫貧攻堅。持續開展脫貧攻堅「四季攻勢」,完善產業精準扶貧、就業脫貧、危房改造等政策,貧困村全部出列,2286戶5868名貧困人口順利脫貧。
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建成3個緊密型醫共體,組織實施農村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試點,啟動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
平安鳳陽紮實推進。以「雙提升」為目標,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嚴厲打擊「盜搶騙」犯罪。順利實現「全省雙擁模範縣」三連冠。完成第十屆村民委員會和第四屆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工作。
鳳陽縣委書記徐廣友在縣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上表示,2019年,全縣黨員幹部群眾,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大美鳳陽建設累累碩果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以昂揚姿態向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