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投千萬整治老樓院 開放式小區添「管家」

2020-12-16 半島網官網
  半島網11月12日消息

  僅僅三個多月,外出探親返青的崔素玲大媽差點認不出自己的家門,她所居住的濱縣路45號大院本身是開放式的,現在變成封閉管理的「順合家園」,原先破損的路面換成了瀝青和彩磚,小區內的老廠房也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這些都得益於

臺東街道

投入510萬元打造的威海路步行街

社區服務中心

及周邊樓院改造項目。  

老舊的廠房在小區內非常扎眼

  舒心:「一站式」服務送到家門口

  記者來到新落成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服務大廳集成了黨務、計生、社會保障等各種事務窗口,觸摸式落地彩色感應屏,方便來訪居民隨時翻看、了解便民政策和申辦條件。辦理業務時,只需要進一個門,就可以完成全部手續,規範化的服務流程讓居民覺得更加的便捷和周到。居家養老護理員牛瑞芳告訴記者,與以往登門送餐不同,現在孤寡老人們更願意到新建的養老配餐中心坐坐,在這裡吃飯有專人收拾打掃,不用操心整理,還可以待在休息室裡看看電視、嘮嘮家常。  

開心:「十大」功能室免費開放

  記者看到,新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新增了黨群民主議事廳、道德講堂、數位化學習港、棋牌室、和諧幸福家庭計劃指導服務中心等功能室,面向全體社區居民開放。百餘平的舞蹈室、設施齊備的書畫社,讓書畫愛好者和京劇票友們各自找到了「大本營」。漂亮闊氣的健身室,跑步機、塑身車等10餘類健身器材毫不遜色於專業健身房。在茶藝室和國藝坊交流茶道、國藝,研習傳統文化,是尋覓知音、密切鄰裡交流的好途徑。才藝培訓室裡,居民原創的手工藝品掛滿了整間屋子,為給困難居民提供增收機會,街道還協調婦聯、勞動保障等部門,聯絡打通商用渠道,為居民就業、創業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  

新的社區服務中心能更好的為市民服務

  省心:「一個電話」即可排憂解難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社區引入社會組織「12349」服務熱線和服務點,通過政府買時、補貼,由專業服務隊進家入戶為居民提供家政、投下水、開鎖、家電維修等幾十項低償、無償菜單式便民服務,居民通過線上呼叫,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貼心的線下服務。並且還設立社區慈善超市和工作專線,開展低保救助獎勵工作,由街道購買或由駐街單位捐贈生活物資和必需品,對於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居民,建立「愛心積分卡」,引導低保戶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積累積分,兌換相應額度的救助物品,創新了幫扶救助新模式。  

放心:物業、衛生、治安、調解都有人管

  記者了解到,小區居民選舉成立「樓院協管會」,為小區配備「管家」團隊,以居民自治的形式實施封閉式準物業化管理,實現了院內停車有人劃線管控,公共設施有人維護保養,文化活動有人招呼組織。標準化配置警務室、調解室「兩室」,常駐社區的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張吉和全國調解能手周珍香輪流坐班,發揮「和事佬」與「警世鐘」作用,營造了安心的和諧環境。針對常見的亂塗抹、亂傾倒、亂搭建,設立城管工作站,第一時間響應解決,整合司法、矯正、治安、消防安全等六個工作室進駐綜治工作站,實施「一站六室進社區 六位一體保平安」,切實維護了社區衛生環境和文明秩序。

  據了解,2010年以來,臺東街道共投入資金1210萬元,整治大型樓院4個,整治面積7.3萬㎡;改擴建社區辦公用房4處,新增辦公服務面積3380㎡,惠及居民群眾1.3萬餘戶。

  文/

王碩

  [編輯: 董芳]  

相關焦點

  • 老樓院文化範兒
    老樓院文化範兒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1.05 星期二     昨日,記者從市北區獲悉,該區2015年投資4000多萬元,對明霞路28號等老式居民樓院環境整治,使這些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開放式老樓院成為規範化小區。
  • 老樓院改造,這個昔日明星小區重拾往日風採
    「當時海倫一路這裡對比起我原來住的中山路還是挺偏的,但是這個小區環境非常好。我一個家住臺東的同事來我家的時候都說,這裡怎麼跟八大關似的。」王貽善提起20多年前小區的配套和綠化仍非常自豪。據介紹,四方實驗小區是一個有著54個樓座,3100戶居民的大小區。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星小區的設施變得陳舊,居民樓也年久失修。
  • 臺東投510萬改造老樓院 老廠房變社區服務中心
    新建的社區服務中心     僅3個多月的時間,濱縣路45號大院已華麗變身為封閉管理、環境優美、宜居溫馨的「順合家園」,原先破損的路面換成了瀝青和彩磚,單元門安裝了電子對講,院內的老廠房也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這讓附近的5000戶居民一起享受到了與高端小區無異的準物業管理服務。
  • 石家莊:九院合成一個小區 獨樓院變合心苑
    九院合成一個小區 獨樓院變合心苑  增加近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和花壇首席記者 杜慧 攝  「這棟樓蓋好後,我就住在這裡,經歷了從新樓到舊院,再到現在一個嶄新的小區,心情也是跟著跌宕起伏,從開心到糟心又到現在的稱心、合心!我們打心眼裡認為,這次老舊小區改造,真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得民心的工程!」昨日,家住新華區西苑街道合心苑小區的退休職工張大爺感慨地說。
  • 青島老樓院牆現逼真3D畫 動物呼之欲出(圖)
    昨日,記者在這個老樓院看到,隨著供熱站搬遷,街道投資140萬元對樓院實施改造,原先垃圾成堆的髒亂樓院,已經變身為有3D景觀牆和彩繪健身廣場的休閒小區。在社區的引導下,居民正在開始實施小區自治管理。在兩棟居民樓之間的一個小休閒廣場周圍,三面牆體都畫有逼真的風景壁畫,廣場地面鋪設了防滑大理石地面。為擴大健身空間,通往休閒廣場的道路上用鵝卵石鋪設了一條健身路徑,居民出了單元門,就能踩著健身路徑直通休閒廣場。   老樓院曾有「水雷陣」   「這個老樓院之前的地面被居民戲稱為 『水雷陣』,一下雨都不敢落腳。」
  • 市北交警啟動臺東商圈交通整治 直播執法過程
    原標題:殭屍車當倉庫 限3天內讓路    市北交警啟動臺東商圈交通秩序整治 網絡實時直播貼罰單等執法過程    早報訊昨日,交警市北大隊在臺東商圈開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動,重點治理威海路、桑梓路、東山路等路段亂停車,其中包括清理居民樓院附近的殭屍車和私設地鎖。
  • 鞏義這座老樓院改造真「用心」!舊貌換新顏啦
    一聲感謝,是對服務的肯定,一面錦旗,是對工作的稱讚,一座老樓院,搖身換新顏,不僅給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休閒娛樂的方便,也讓樓院的生活越來越多姿多彩。12月7日,鞏義市杜甫路街道隴海路社區迎來了特殊的「客人」,交通庭院的居民代表手裡拿著一面寫著「社區好幹部 群眾貼心人」的錦旗來到了社區,衷心地感謝社區對小區居民的關心和幫助。交通庭院位於桐本路6號,共兩棟樓,7個單元,70戶,建設於1993年,樓院基礎服務設施較落後,環境衛生也不好。
  • "大青島 新跨越"探訪篇:臺東老商業區換新顏
     新華裡老樓院改造前後對照。記者 劉雪蓮     臺東幾乎伴隨著青島建置,走過了百年曆程。    12月 2日,記者以臺東三路商業步行街為出發點,東南至雲溪小區 ,北至新華裡,一圈走下來,尋找見證臺東變化的人。市北和臺東合併近20年,臺東的熱鬧沒變,但臺東的舊貌已經一絲絲地抹去,一個繁華而又適宜居住的新臺東,呈現出來。
  • 濟南歷城區佳寶路5號院6號樓:說拆沒拆 被遺忘的老樓誰來管
    最近,濟南歷城區佳寶路5號院的聽眾向9600195新聞熱線反映,自家小區共有6棟樓,2018年其他5棟樓都被納入老舊小區整治範圍,進行了整治,可是唯獨撇下了自家居住的6號樓。  最近,濟南歷城區佳寶路5號院的聽眾向9600195新聞熱線反映,自家小區共有6棟樓,2018年其他5棟樓都被納入老舊小區整治範圍,進行了整治,可是唯獨撇下了自家居住的6號樓。
  • 青島市市北區:老樓舊貌換新顏 提高居民幸福感
    青島市樓院改造提升作為一項惠民利民工程,一直備受關注。前不久,青島市市北區鎮江路街道的幾處老舊樓院已經完成了外牆加裝保溫層等工作,舊貌換新顏,不僅為美化了轄區環境,讓居民們更真實感受到冬天的「溫暖」,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家住市北區北仲路57號的王阿姨已經在這裡生活了30多年,由於老樓建成時間長,許多硬體設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老化。
  • 昇平苑將升級封閉小區 李滄區投資1600萬整治
        半島都市報9月13日訊(記者 楊洪星) 破舊的老樓院外牆將重新進行粉刷,小區內部道路硬化、花園重新綠化增設停車位,開放小區實施封閉管理……9月13日 ,記者從李滄區建管局採訪獲悉,近日該區啟動對昇平苑小區的綜合整治工程,涉及60個樓座惠及居民2992戶,據了解,整個項目總投資約1600萬元,分五大工程實施,將增設不少便民設施,工程預計今年
  • 蘭州市秀川街道開展「三不管」樓院消防安全、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動
    、車輛亂停放、亂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整」市場亂象 還小區靚麗環境據了解,秀川新村小區位於西津西路秀川橋以東,建設於上世紀80年代,小區內多家樓棟產權單位已破產或者不存在,屬於典型的「三不管」樓院,現有住宅樓21棟,住戶1650戶,5000餘人。2017年,秀川街道已聯合相關部門對秀川新村市場進行取締。
  • 接二連「三」 市北區臺東街道第三部老樓加裝電梯正式啟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公俐 通訊員 夏素素 青島報導  11月2日上午,市北區臺東街道老樓加裝電梯開工儀式在長春路46號舉辦,市北區愛國衛生運動工作委員會主任蔡立
  • 老樓加裝電梯可用公積金!市北區臺東街道家門口搭臺辦提取業務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公俐 通訊員 夏素素 青島報導  近日,在市北區臺東街道歷城路37號居民樓前,青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現場搭起了辦公平臺
  • 青島市北區臺東街道戰「疫」先鋒:舍小家為大家,關鍵時刻顯擔當
    秦嘉兵笑著對同事和家人說道,「街道開放式樓院多,進行封閉管理正是用人的時候,我熟悉樓院管理工作,這時候更應該靠上」。大年初二開始,秦嘉兵就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除了做好信息摸排、人員管控以及宣傳引導等日常工作,他還承擔起對開放式樓院實行封閉管理的任務。在短短的3天時間內,他帶領工作人員更換閉門器84個、整形單元門41個,切實為居民構築好「第一道防線」。
  • 宜賓翠屏區:200多位「老巷管家」盡責守護老舊小區
    「我哪裡都不去,就認真值守我住的這棟老樓。」2月2日,在宜賓市翠屏區合江門街道長春社區拱星街46號小區,69歲的老黨員江永秀,繼續「執拗」地守在小區大門口,做宣傳、拿快遞、搞登記。她是翠屏區專門針對老舊小區、樓棟成立的「老巷管家」志願服務隊中的一員。
  • [分享]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圖紙資料下載
    老舊小區綜合整治  工程概況  本工程此次改造涉及到 25 個小區建築面積為 289719.98m2 ,小區名稱是:海澱昌運宮 9#院、海澱北窪路 7#院、增光路 40#院、二裡溝中街 44#院、北窪路 46#院、北窪路 50#院、永定路 1#院、田村路 48#院、北蜂窩路 15#、永定路 127#、阜成路北甲 9#樓、羊坊店村北 5#樓、羊坊店東路西小區、小馬廠建安宿舍、車公莊西路 16#院、萬壽
  • 邢臺襄都區老舊小區有了「共享管家」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邢雲 通訊員王宏雁)「住了30多年的小區又變了,引入『大物業』進行統一管理後,路面有人掃了,垃圾有人清了,還增設了監控和路燈,居住更安全了。我們心裡別提多舒坦了!」日前,河北省邢臺市襄都區車輛廠家屬院居民白伯義如是感慨。
  • 融創田強:開放式小區依然可以進行高端物業的打造
    人民網上海3月4日電(徐倩)「開放式的社區,也可以進行高端物業的打造,以後或許會有很好的解決方案,也許是整體的圍合,也許是兩三棟或者單獨的圍合,其他公共的配套可能會更好。無論是打開的還是封閉的,都一樣能做出好的產品來。我們最近就準備考察國外比較成熟的開放式小區。」
  • 記憶中的臺東市場樓
    解放前,老臺東有座最大的商業建築叫「市場樓」(現利群旁邊,已拆),它始建於1933年,是商人楊聖訓等人集資入股所建,這是一處地道的商辦市場,是青島人自行設計、開發、建設的第一個正規化市場,經營也採取規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它由一片二層樓相連接,是一座呈「回」字形的建築,中央一片還是露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