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1.0M
前幾天,微博掛了個熱搜,話題是「女明星毫無偶像包袱的瞬間」。
評論區有條高贊留言是:想都不用想,肯定有賈玲。果然,賈玲一個經典救場赫然入列。
某個發布會現場,採訪一度陷入沉默和尷尬,賈玲站出來說:怎麼都沒有問題問我啊?我都不火成這樣了嗎?
巧妙打破僵局,記者們爆笑,隨即開始「刁鑽」發問:你和劉一帆怎麼回事?
賈玲調侃:不可能,他不是我的菜,他可能是你的菜!
男記者:你是我的菜!
賈玲瞬間「女漢子」上身:那你別走,你多大了?
男記者:我比你小8歲。
賈玲哈哈笑著,內涵了一把:小的絕對不行,各方面小的都不行!
先把火力引向自己,一招化解現場尷尬,再靠幽默輕鬆「滅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被網友贊為當之無愧的「名場面」。
說起賈玲,很多人嘴角會禁不住上揚。她受歡迎到哪種程度呢?
去年豆瓣「最愛女明星top20」的投票,她力壓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毫無懸念奪冠;
作為B站響噹噹的第一女主,收割一眾男神,如宋仲基、金秀賢、言承旭、許光漢、朱一龍等等,被譽為「只有真正紅過的男明星,才有機會和賈玲組CP」;
點擊播放 GIF 1.6M
她的搭檔沈騰曾這樣評價她:賈玲最大優勢是,男人都喜歡她,女人都不會嫉妒她。
在這個百花爭豔的娛樂圈裡,相對來說賈玲算是胖的樣貌也不是特別出眾,她究竟憑什麼成為全民女神?
1.
「胖」女人的悲哀
胖,幾乎是所有女人的公敵。它常常靠近的關鍵詞是「一胖毀所有」「醜」「土」「沒人愛」「沒前途」。
電影《瘦身男女》裡,鄭秀文飾演的Mini因失戀患上暴食症,體重飆升至260磅,與從前身材窈窕的自己「胖若兩人」,甚至連參加初戀的鋼琴演出時,不小心摔倒在他面前,都沒被認出來。
她感覺人生一片黑暗,自卑之至,甚至企圖自殺。
一個胖女人,往往對自己的攻擊是毫不留情的,她痛恨的不僅僅是脂肪,而是輕易地彌散至整個人,乃至整個人生。
抖音上有一個很火的減肥勵志視頻,博主生完孩子後,胖了五十多斤,對自己厭惡至極,於是記錄每天的運動打卡,一邊咬牙堅持平板支撐,一邊配著旁白:
每當我堅持不住的時候,就照著鏡子,看看那個邋遢、油膩的自己,這樣的你值得被愛嗎?值得擁有美好嗎?不,你什麼都不配!你是一個loser!
有點兒「把自己逼上絕路」的意思,給出的暗示是:只能變瘦變美,否則你就完蛋了。
由羞恥感和恐懼感生成的「狠勁兒」,可能有短時的爆發力,但付出的卻是分裂的代價:一邊沉溺理想自我,一邊踩低真實自我,結果自我接納度和整合度越來越低。
靠恐懼減下來的肥,只能在恐懼中維持,無法擁有太多自由和快樂;如果靠恐懼都沒能減下來,又無法自我接納,就只有把自己釘死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絕大多數的胖子,都有著一個自卑而憂鬱的靈魂,以及深深的不配得感。
但事實上,「胖」是有心理意義的,比如對父母保持忠誠。
賈玲曾經也是一個清純苗條的美人兒,卻在母親意外離世後的幾年裡,胖了40斤。
她把自己的遺憾和愛寄托在小品《你好,李煥英》中,感動了無數人,後來還親自操刀導演了同名電影。
她置頂的一條微博是:媽,電影《你好,李煥英》殺青了。我厲害不?
可見對母親依戀之深。
賈玲曾和姐姐說:我覺得媽媽走了,我這輩子都不會快樂,我這輩子的快樂都缺一角。
這缺失的一角,我猜測她可能是在用「胖」來彌補,因為只有從一個成年女人,退行到一個胖嘟嘟的嬰兒,才能與母親繼續保持連結。
所以,即使有減肥成功的經歷,100天內瘦了30斤,被眾人誇達到「顏值巔峰」,也很快反彈了回來,還比之前更胖。
很多人減肥失敗,也是如此,並非單純的毅力不足,而是潛意識為了防禦痛苦或彌補匱乏,而啟動的「自願發胖」策略。
可惜,不懂得就無慈悲,人們總是對自己殘忍又苛求。可賈玲不是。
2.
「瑕疵」的另一面
賈玲曾在節目中表示:即使是平凡人,即使是像我這樣又醜又胖的女孩子,也能散發屬於自己的光芒。
在與脂肪的相處中,她日漸安然和通透,發展出了難得的自洽,而這種狀態也回報給了她一些新的東西。
「毫無攻擊性」
知乎有個熱門問題:如果賈玲沒這麼胖,她還會火嗎?
高贊回答是:不會,胖是她的人氣基礎。
很多人把賈玲的受歡迎,歸結於「她看上去毫無攻擊性」,而這其中,「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一個人若是潛意識對父母保持忠誠,就會壓抑自己的性魅力,用「胖」來掩飾成熟女人的身份,是最好的方式。
恰因如此,賈玲在女人堆裡,幾乎不會對同性造成壓力,省去了吃醋和嫉妒,而男人又特別容易關注和欣賞到她的敬業、幽默和性格,相處合作起來輕鬆又愉快。
比如,宋仲基的中國綜藝首秀上,賈玲和他有個擁抱,粉絲非但沒有變成「檸檬精」,反而一眾誇讚:如果沒有她的神助攻,我偶像也不會表現得這麼出色。
點擊播放 GIF 0.9M
這樣一顆純潔的「開心果」,誰不愛?
接納力
自我接納度高的人,因為足夠善待那個「不那麼好」的自己,投射給世界的惡意少,理解到的善意多,所以賈玲對胖基本是沒有忌諱的。
在春晚的表演中,她不僅不介意自己演「女漢子」,襯託瞿穎演的「女神」,還各種自我調侃:
「我沒心沒肺,一群男生前呼後擁,找我掰腕子。」
「男友陪我去吃飯,還沒餵呢我吃完了。」
不僅接得住自己,還能把這份同理心和包容心推己及人,去接住別人,於是才有那麼多經典救場。
有一次姚晨被提問:你的嘴變小了,是不是整容了?
氣氛陷入尷尬之際,賈玲站出來說:你是不是說話收口音?就跟我有時候知道自己胖,一般都側著站。
用「自黑梗」解圍,相當於替別人承擔火力,可見接納力有多強。
接地氣
所謂「接地氣」,一定要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和絕大多數保持一致。作為一名喜劇演員,「胖」至少幫助賈玲做了兩層暗示:
第一,我也是外形一般的普通人,沒有絕世容顏和身材;
第二,我也是瘦不下來,管理不好身材的普通人,沒有那股超凡的「狠勁兒」;
這些都會讓人有天然的親近感,和群眾打成一片的人,自然會擁有群眾基礎。
再加之胖胖的外形,本就比較討喜,適合諧星搞笑,賈玲把「胖」的另一面算是發揮到了極致。
3.
「揚長避短」的人生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看待「瑕疵」和「局限」,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被困在了「問題面」。
一個網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不愛社交,她認為這是種缺陷,不吃香、不討喜、很難獲得成就,一直致力於改變自己的性格。
看了很多書,參加了不少培訓班,努力練習各種社交技能,強迫自己出入各種場合,可每一次都搞得身心俱疲,越發想要逃離人群。
她對改造效果很不滿意,深感挫敗,鬱鬱寡歡。
點擊播放 GIF 0.6M
實際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心思細膩敏感,自省力、洞察力和思考力強,行事更加沉穩,這些資源成就了很多傑出的領導人和創作者,比如比爾蓋茨、巴菲特、史匹柏、村上春樹等。
賈玲的通透就在於,一方面,在自身的局限中,充分挖掘和連結「資源面」,把「胖」的短板活成了優勢;另一方面,又牢牢把握著真正的長處,用超高的情商、真誠的性格和優秀的業務為自己贏得口碑。
將劣勢轉為優勢,再疊加優勢,按照「木桶原理」,這樣將「揚長避短」發揮到極致的人生,基本不會差。
與「資源面」連結有兩個關鍵點:
一是停止自我攻擊,從情緒中抽離出來,看見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那位網友,如果能停止與 「缺陷性格」較勁,通過各種途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自己,也許就會發現性格優勢。
點擊播放 GIF 0.4M
二是保持敞開,接納不在預設中的狀態。
很多減肥不成功的人,也無法像賈玲那樣心安理得地胖著,因為這不符合理想自我。於是瘦不下來,又胖不敞亮,當下的自己怎麼都活不痛快。
更多地關注真實自我的需求,而非執著於幻想,靈活性也會得到增強。
萬一,老天就是想給你開另一扇窗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當必須與局限相處時,「賈玲式活法」也許可以帶來一些啟示:
不要總是糾結阻礙了你什麼,多去想想給你帶來了什麼,嘗試去看見、去連結、去體驗它的「資源面」,沒準就會有新的收穫和突破。
要知道,那些能「將一手爛牌打出王炸」的人,都是資源轉化、整合、利用的高手。
賈玲的用心之作《你好,李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