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總是引人無限遐想,在相機出現的早期,由於技術的限制,許多攝影人總是仰望於星空,苦於不能留下浩瀚銀河的身影。
但是隨著相機技術的一步步革新,現代人們有了高科技加身的器材,到了現在,已經有無數攝影師拍攝下了無數張經典的銀河照片。
今天就跟著」Hi攝影志「來詳細梳理一下,一張令人滿意的銀河照從前到後該如何去實現,有哪些技巧,耐心看完你肯定就會了:
詳解一:設備準備
1.相機:其實關於相機這一塊我相信大家都懂,既然是在晚上拍攝,那麼肯定會對相機的高感有所要求。相機越好,高感噪點就控制就越好,畫面就越純淨,所以如果可以選擇的話,請選擇高感較好的相機。
當然,有些朋友會問,入門機是不是就拍不了了?其實不是的,如果是入門級相機,只要操作得當,一樣可以拍攝銀河。至於入門級相機的畫質,我們還可以選擇增大鏡頭的光圈,後期降噪等處理方式儘量提高圖片質量。
2.鏡頭:雖然好像有點「唯器材論」,但是這裡我還是得老實的說一句,請選廣角大光圈鏡頭。一些新手朋友肯定會問:「為什麼?不要擔心小光圈曝光不足,我曝光時間往後延長就可以了,畫面一樣亮。」
看上去是這樣的,但是你忽略了一個問題,銀河相對地球是不斷移動著的,如果因為使用小光圈鏡頭而延長曝光時間,在你曝光的這段時間裡,銀河轉動的距離就會比較明顯,這會讓你拍攝的銀河有移動的軌跡,看起來畫面「發虛」。
因此我們需要在較短時間內拍攝銀河,這樣才能保證畫面清晰銳利,這就是為什麼我推薦使用「廣角大光圈鏡頭」。當然,一些剛玩攝影朋友會糾結於手裡的18-55能不能拍,我只能說,可以拍,但是你得儘量提高感光度,然後對畫面的噪點要有心理準備。(插一句:新手朋友們不用急,鍛鍊好技術,鏡頭會有的,相機也會有的)
3.三腳架:就像我之前寫的文章裡說的那樣,長曝光拍攝夜景必備三腳架。
4.快門線:快門線其實很重要,我現在已經離不開快門線了,可以有效的防止直接操作機身而引起的抖動。
5.照明設備:照明設備有兩個作用:1.尋路架設器材照明 2.方便相機對焦或者為前景打光。
6.APP:這裡推薦一款可以尋找銀河的手機APP:star walk。當然網上還有很多,可以百度搜搜看。
詳解二:拍攝地的選擇
這裡不對拍攝地方做具體的推薦,但是要拍攝銀河,起碼要遵循幾個條件:
遠離光汙染:如果你想在城市裡的樓頂拍到銀河,那只能說可能要讓你失望了。城市的光汙染太過嚴重,天空被各種顏色的城市燈光投射,你是拍不到銀河的。空氣通透,少雲或無云:雲會遮擋掉銀河。最好是高海拔地區:在高海拔地區拍攝銀河的條件更好。非滿月時期:滿月的光太強,也是一種光汙染,最好是新月或者無月。
詳解三:拍攝的技巧:
1.機位的設置:前景非常重要!請合理的設置你相機畫面的前景。
想像一下,如果整張圖都是銀河而沒有其他元素,那麼這張圖未免也太單調了。前景可以是雪山、樹木、石頭、流水等等,能讓你的圖片更富有層次。
2.相機數據的設置:
以比較理想的設備來看(例如5D3,16-35 F2.8),相機應該這麼設置:
首先把相機圖片格式設為「RAW」格式,方便後期處理,尤其是拍攝夜景圖片,很重要。把自動降噪給關了。相機調為「M」檔。對焦調為手動無限遠對焦。如果實在不會無限遠對焦,一般來說,如果要拍攝的前景不是離你很近,而是遠處的雪山的話,你對焦在雪山上也是可以的。(無限遠對焦方法:鏡頭上有個橫過來的「8」字,鏡頭對焦刻度旋轉到這個橫「8」上再往回調一點點)
光圈調為最大值或者略微收小一檔。感光度ISO可以先調至1600,根據相機性能來加減。如果曝光不夠,可以再往上調高一點,一般情況下,如果在高原上的話,1600完全夠了,當然相機性能夠高的話,ISO再往上走一走也是OK的。記住,不要超過相機適用ISO範圍,不然噪點會讓你崩潰。快門速度不宜超過30秒(最好是20秒以內),還記得上面說的嗎,曝光時間太長,銀河會移動,造成圖像變虛有拖影。焦距根據你的取景來調整。
對了,還有一個小技巧要分享:還記得讓你帶的照明設備了嗎?如果在拍攝過程中,自然光不夠,前景在曝光過程中拍出來太暗,這個時候可以用照明設備稍微照亮一下前景,讓它不至於拍出來太暗。舉個例子:前景是石頭,你設定拍攝銀河20秒,那麼你打開照明設備照亮石頭大概3-5秒(視現場環境而定)就收走,這樣拍出來的石頭會稍微亮一點,當然千萬不要用強光或者跟隨銀河的曝光時間也照亮石頭20秒,那樣說不定就過曝了。
最後,還是要叮囑大家一句:銀河雖美,安全更重要!當拍攝環境危險係數太高時,請及時撤離到安全的地方去!
好了,今天的銀河拍攝技巧就分享到這裡,不知道你看懂了嗎?後期我們會再來一起探討如何拍攝星軌,就像下圖這樣,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注,喜歡的話請點讚轉發收藏關注,歡迎留下你的評論,期待有更多精彩的觀點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