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歐陽倩 通訊員 熊其雨
經過3個多月「漂洋過海」,南非10多個貨櫃的堅果,10月下旬「亮相」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範園內;位於高橋大市場酒店用品城的長沙市「口杯先生」一次性用品商行內,工作人員忙著打包咖啡紙杯,準備「出海」……湖南高橋大市場納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已有一個月時間。作為自貿區中中非合作先行區的示範園區,高橋大市場區塊如何幫「非品入湘」建平臺,為「湘品出海」搭舞臺?
堅果交易「堅挺」
「下半年是堅果銷售旺季,從南非進口的開心果和腰果等很受顧客歡迎。」接待客商,查看調貨情況……湖南繼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思琪在店內忙個不停。
1996年,陳思琪來到高橋做起了乾貨生意。「從小門店搞批發,再到後面開起旗艦店打造品牌,再到如今走起『國際秀』,我們在高橋一步一個腳印。」
今年9月,高橋大市場在此前堅果乾貨區域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打造了非洲堅果交易中心。該中心引進了近200家優質企業和商戶,與加納、象牙海岸、肯亞、坦尚尼亞等非洲國家的堅果產地建立了直採合作,將共同建立包括種植、採購、加工、展示、貿易的完整產業鏈,構建低成本、高效率的規模化流通渠道。
休閒食品行業銷售的進口堅果產品,大多由外貿進口企業和總代理商集中採購,再分銷給各地批發商;一些大型企業會通過參股形式,形成「前店後廠」的產購銷一體化模式。然而,這兩種方式的運輸成本和周期較長。
「高橋大市場建立非洲堅果交易中心,對我們來說無疑又是一次發展機遇。」陳思琪說,企業一直想「放開手腳」發展,但物流、報關、報檢、結匯、退稅等跨境電商方面專業人才的缺乏,讓他們苦惱不已。他相信,隨著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企業發展底氣會越來越足。
如今,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範園已經打造了非洲咖啡街和非洲可可中國營銷中心以及非洲堅果交易中心三大區域,是自貿區獲批後高橋大市場落地的首批項目。
「口杯」出海
不起眼的塑料杯、咖啡紙杯,乘著東風出海,也能成為大產業。「我們主要出口一次性快餐消耗用品,去年一年,僅外貿銷售額就接近2000萬美金。」長沙市「口杯先生」一次性用品商行總經理王盛介紹。
2012年註冊「口杯先生」商標、2017年興建大型奶茶杯工廠……跟隨高橋大市場的發展步伐,王盛積極組織商戶參加各類國際性展會,並在市場外貿部門的幫助下,對接各類國際資源。
「以前一次性筷子主要銷往東南亞,現在德國和美國市場也來勢不錯。」王盛說。
面對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王盛說:「希望提高報關的便捷性,最好是能把貨物直接從長沙『出海』。」他說,相比寧波、天津等地港口航線多、時間快的特點,期待長沙也能降低物流成本。
自貿試驗區由於減少了審批、稅費以及若干現行法律法規限制,將在很大程度上縮減企業對外貿易的中間環節,降低各項成本。王盛也堅信,相關企業將能享受到諸多利好。
近年來,高橋大市場為吸引越來越多優質外貿企業集聚,通過全球採購貿易試點,建立供貨商、採購商和綜合服務三大平臺,完善「境外渠道拓展平臺」「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和「出口產品聚集平臺」生態圈,逐漸完善了業務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