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人眼中的中國

2021-01-10 半月談網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非洲人對中國的印象也在逐漸變化。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領域的不斷拓寬,援建項目的不斷增多,當地人對中國了解逐漸增多,一些舊時的誤解也開始自然消除。中國企業在非洲當地創造就業的同時,成為非洲人了解中國的直觀窗口,展示著中國的國家形象。(《半月談內部版》2012年第6期)

2011年7月18日,在肯亞奈洛比—錫卡高速路一座立交橋的施工現場,中國武夷肯亞錫卡項目組的中方技術工人在教肯亞工人捆綁鋼筋。新華社記者趙穎全 攝

「打破對中國的誤解」

如同生活在中國偏遠落後地區的人對非洲不甚了解一樣,許多肯亞人接觸的信息有限,中國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遙遠的傳說。尤其是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裡,許多關於中國的誤解仍在傳播,其中最多的諸如「中國人都會武術」「中國人都住在古堡裡」等等。

當然,也有不少肯亞人認為中國已像歐美國家一樣發達,人人都過著富足的生活。尤其關於中國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原因,是許多肯亞人非常關心的話題。

由於肯亞人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當地媒體涉華報導也不斷增多。一家肯亞報紙就曾刊登題為《打破對中國的誤解》的文章。文章配發中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名勝古蹟、北京烤鴨和小商品交易市場等鮮活的圖片,並通過詳細的解說和翔實的數據,逐一破解了「人們不去中國遊玩」「中國人都是功夫大師」「『中國製造』都是便宜貨」「北京是自行車王國」「中國全是城堡式建築」「中國人和日本人是一回事」「中國人喜食狗、貓、蛙、蛇」以及「中國人痛恨美國人」等錯誤看法。作者在引言中寫道,一旦你去過中國,這些迷思和誤解都將不攻自破。

美國國際大學(該大學位於肯亞,是東非地區最古老的私立大學)歷史和國際關係學教授馬卡利亞•莫那那認為,中國應採取措施,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中國文化,通過文化交流改善國家形象。「電影等藝術形式是很好的方式。美國正是通過電影文化輸出,塑造了一個正面的國家形象。」他說。

肯亞的「中國路」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肯亞承建和援建了大批通信、道路等基礎設施方面的項目。包括分流、緩解奈洛比城內交通的奈洛比—錫卡高速路在內,中國公司所承建或援建的許多國道項目以高質高效贏得了肯亞人的認可。

中國企業員工專業的工程技術、細緻的工作態度也獲得了當地人稱讚。奈洛比大學地理信息系統學者南得加舉例說,中國公司在鋪設道砟前先填以土壤,這種做法糾正了以前肯亞建設道路前用大量巖石填充的方法,值得在全肯亞所有道路建設中推廣。他說,許多被譽為「中國路」的道路工程質量一流,是鮮活的中國品牌,給現任肯亞政府帶來好的名聲,讓其他周邊國家羨慕不已。

中國工人的奉獻和敬業精神也得到了肯亞人的認可。南得加認為中國工人和其他外資企業工人不同的是,「他們加班加點並與當地工人一起勞作,而不是站在一邊呼喝指揮」。

此外,中國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尊重當地的習俗,給當地提供便利。比如中國企業在奈洛比—錫卡高速路的建設中主要在周末或夜晚施工,以避免加重奈洛比本已嚴重的交通堵塞,這一點得到了當地的高度讚賞。

有了連接各縣鎮的公路,肯亞物資流通更加方便,人員流動也更加自由,經濟發展更有活力。如今,「要想富、先修路」這一中國俗語也在肯亞人中流傳開來。

是工作,更是文化

提起中國工程,肯亞人紛紛給予好評,同樣,中國工地的工作氛圍也得到了當地不少工人的認可。在中國武夷公司一處建築工地工作的塞繆爾說,許多肯亞人認為為中國公司工作薪酬低、工作時間長,這是被誤導、不真實的。「中國公司給的報酬還是不錯的,而且我非常讚賞中國辛勤勞作的文化。他們工作起來一絲不苟,非常專注。我們肯亞人需要學習這一點。」他說。

中國在肯亞的建設工程也成為一些學生認識中國的窗口。美國國際大學學生阿列克斯告訴記者,中國工程給他的直觀印象是機械化程度很高。同時,他很欣賞中國的文化,因此建議中國和肯亞通過更多的方式增加交流、分享經驗。

另一名為中國武夷公司工作的肯亞工人羅斯也告訴記者,如果公司願意與他續約,他很高興繼續在這裡工作下去。在他看來,中國企業比歐美公司更加優秀,而且中國人非常謙遜,與中國人一起工作非常有勁頭。

中水電的一名技術員摩西說他和中國的工友「像一個幸福的家庭」,在中國工地上,本地人不會被瞧不起。摩西每天早上8點開始工作,一般工作時間為8小時。如果加班,也會得到合適的補貼。此外,中國公司按時發放工資,很注重傾聽當地人關於工程質量的意見,工人有事請假一般也會得到批准。這些做法得到了很多肯亞工人的認可。(半月談駐奈洛比記者 郭倩 宋晨)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肯亞人眼中的中國工程:幹大事就要向中國學習
    中國網奈洛比訊(記者 李小華)肯亞總統肯雅塔9月24日晚宣布,奈洛比韋斯特蓋特購物中心襲擊事件目前造成包括61名平民、6名軍警和5名武裝分子死亡。在此背景下,中國網記者採訪了位於奈洛比的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肯亞辦事處總經理李強,了解中資企業在肯的有關情況。
  • 肯亞導遊眼中的中國遊客:素質不高但有錢 最愛買象牙
    閩南網7月24日訊 被稱為非洲野生動物天堂的肯亞,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國遊客前來。據中國駐肯使館統計,去年肯亞迎來4萬人次的中國遊客。但是,到處喧譁,驚嚇動物,購買野生保護動物產品……與其他國家遊客相比,一些同胞在這個動物天堂的表現實在令人汗顏。
  • 肯亞人眼中的日本馬拉松,感激日本幫助他們走向世界
    近日,肯亞媒體奈洛比之星報就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了肯亞人眼中的日本馬拉松是什麼樣子。 2,日本成功文化的挑戰 日本人追求成功的永不言敗的態度一直是許多肯亞人到達該國的挑戰。 用一句流行短語概括是:「我不會在累時停下來,只有完成後才停下來。」
  • 肯亞民眾眼中的蒙內鐵路(高清組圖)
    6月9日,已經100歲的乘客哈娜在肯亞蒙內鐵路的旅客列車上展示自己的乘車感受:舒適、便利、安全、非常美觀。蒙內鐵路東起肯亞海港城市蒙巴薩,西至首都奈洛比,貫穿肯境內8個郡。新華社記者 李百順 攝  新華社肯亞蒙巴薩6月11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小鵬 李百順  「快看,我們追上『米軌』列車了!」經營電腦零部件生意的肯亞人理察興奮地指著窗外。  在距蒙巴薩-奈洛比標軌鐵路(蒙內鐵路)奈洛比始發站約100公裡處,「中國製造」的這班現代列車,與行駛在一百多年前修建的「米軌」鐵路上的老式列車不期而遇。
  • 中國同肯亞的關係
    中國和肯亞兩國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時就曾到過肯亞。中肯自1963年12月14日建交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發展順利。肯亞是中國在東非的重要合作夥伴,近年來雙方在經貿、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2005年,中國和肯亞雙邊貿易額為4.75億美元,同比增長29.7%。
  • 駐肯亞使館發布中國公民經肯亞中轉回國提示
    中國僑網11月15日電 據中國駐肯亞大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期,部分中國公民經肯亞奈洛比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中轉時,因不了解中轉旅客二次檢測要求和肯亞入境政策導致旅行受阻。
  • 肯亞衛生部長:中國經驗為肯亞防治疫情提供幫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3月18日,肯亞衛生部門官員及專家與多名中國專家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首次視頻會議。此次會議由中國外交部與國家衛健委舉辦,除設在北京的主會場外,還在非洲24個國家設分會場。在約三個小時時間裡,多名中國專家分別就新冠肺炎傳播特點、中國抗擊疫情舉措和海關邊檢防控工作等介紹情況,與肯亞等24個非洲國家的專家們進行深入交流。肯方就如何應對全球大流行病,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法及病患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問題,雙方進行了細緻的交流探討。
  • 中國投資者被敦促遵守肯亞的移民法
    中國日報網消息,6月22日,中國駐肯亞使館舉行的在肯中國企業和公民安全風險防範知識講座在奈洛比舉行。   在該講座上,肯移民總局(Directorate of Immigration)高級官員Samuel Kariuki鼓勵中國投資者確保他們的工作許可證有效,並遵守既定法律。同時敦促生活在肯亞的中國公民要遵守肯亞的移民法,以避免被驅逐回國。
  • 中國駐肯亞大使:3名在肯亞中國公民確診新冠肺炎 均為輕症
    中國駐肯亞大使:3名在肯亞中國公民確診新冠肺炎 均為輕症 原標題: 中國駐肯亞大使吳鵬13日做客央視新聞直播間,和在非華人、中資企業代表在線交流。
  • 肯報:為什麼肯亞欽佩中國
    同時,在肯中國企業也向受乾旱襲擊的地區捐贈了2560萬肯先令,並已在乾旱地區打了兩口水井供災民使用。中國駐肯亞大使劉光源說,中國政府隨時準備幫助肯亞保證糧食安全。他說,中國有著數十年收集雨水和利用小水庫保存水源的經驗,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同時,中國還發展了先進的灌溉系統,使用滴灌技術提高幹旱地區的糧食產量。
  • 肯亞與中國服務貿易合作潛力巨大 服貿會將促進肯亞經濟復甦
    肯亞出口促進與品牌局執行長威爾弗雷德·馬魯貝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肯亞與中國在服務貿易領域合作潛力巨大。肯亞期待通過參加服貿會,促進本國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復甦。服務貿易將成為肯中貿易的亮點肯亞出口促進與品牌局執行長威爾弗雷德·馬魯貝表示,該機構與中國駐肯亞大使館合作,吸引了眾多肯亞服務供應商參加本屆服貿會。服務貿易將成為肯中貿易往來的下一個亮點。他說:「中國是肯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
  • 翻臉不認人,肯亞無故毆打中國援建工人,結局會是怎樣
    中國的基建工程走向了歐洲,幫助英國進行基礎建設,幫助非洲落後國家進行開發,幫助印度高鐵建設,中國工人無論走到世界的哪裡,當地人都不得不豎起大拇指誇讚我們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力量,無論從工程設計還是工程質量,還是造價方面,建設速度之快都令人瞠目結舌,受到國際廣泛關注,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力。
  • 肯亞,最美的風景是人
    一提起肯亞,每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鋪天蓋地的野生動物,那叫一個美,真美!可是,一個到處亂走的怪老頭兒卻堅持認為:肯亞最美的風景其實是人。肯亞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北部圖爾卡納湖(Lake Turkana)附近曾出土過距今約290萬年的人的頭骨(被稱為「1470號人」)。有很大一部分人類學研究者認為,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各色人種,大部分都源自非洲。而現代基因研究成果,也支持了這個觀點。老祖宗的老家,自然也是我們的老家。
  • 「中國造」鐵路讓肯亞「提速」一個多世紀
    「這就是我們在追求的肯亞,也是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乃至他們的孩子從我們手中繼承的肯亞。」5月30日,肯亞總統肯亞塔在蒙內鐵路移交儀式上對這個世紀工程給予了高度評價。(中新社蒙巴薩5月30日電) 由中國公司承建、連接肯亞首都奈洛比與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的蒙內鐵路舉行了通車儀式。
  • 肯亞駐中國華東籤證中心成立
    中國公民憑有效證件只需5天時間,就可以辦理好赴肯亞的商務和旅遊籤證。昨天(10日)一早,記者來到剛剛落戶上海的肯亞駐中國華東籤證中心,看到不少市民前來諮詢和辦理籤證業務,而以往他們只能前往北京辦理籤證申請。
  • 穿越歷史時空 鄭和船員肯亞後裔回到中國
    中新社南京七月三日電(記者王國安)「很小的時候就聽我媽媽說,我們是中國水手的後裔」。在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之際,鄭和船隊船員的後裔、肯亞女孩姆瓦瑪卡·沙裡夫應邀來到中國,並於今天在南京參加了大型紀錄片《鄭和下西洋》的首映式。  十八歲的沙裡夫皮膚黑中帶黃,頭髮也沒有其他肯亞人那麼彎曲。
  • 挪威人或涉肯亞襲擊
    原標題:挪威人或涉肯亞襲擊  多名肯亞反恐人員18日說,反恐機構正追查一名索馬利亞裔挪威公民,他可能是上月韋斯特蓋特購物中心恐怖襲擊的嫌疑人之一。  這些不願公開姓名的反恐人員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這名挪威人涉嫌關聯索馬利亞反政府團體青年黨、即「伊斯蘭青年運動」武裝指揮官阿卜杜勒—卡迪爾·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卡迪爾。阿卜杜勒—卡迪爾也被稱作伊克利瑪。  挪威情報人員正在肯亞調查伊克利瑪和那名挪威公民,同時已經與那名挪威人在挪威的姐妹對話。挪威當局沒有提供那名公民的名字。
  • 肯亞「中國女孩」的求學路
    600年前,鄭和從太倉瀏河率幾百艘木質船、兩萬多人的龐大船隊,經過許多東南亞國家,穿越印度洋,抵達肯亞蒙巴薩。    600年後的2004年5月到2005年3月,有關方面組織了一次「重下西洋」的活動,他們從太倉瀏家港出發,沿著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的路徑,航程1萬多海裡,途經20多個國家。
  • 肯亞留學生訴說中國情: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
    位於非洲東部的肯亞成為中非之間務實合作的受益者,為落實北京峰會上作出的承諾,中國政府2008年批准的肯亞赴華留學獎學金名額達到80個,是2007年的兩倍。這些身在中國的肯亞留學生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求學經歷,但他們都有著一份訴說不完的中國情。   「大家好,我是露西,在孔子學院(學習)。」   時尚女孩兒露西目前在奈洛比大學孔子學院接受中文培訓。
  • 今年的威尼斯,參展肯亞國家館的為什麼多是中國藝術家?
    今年的雙年展中,第二次登場的肯亞國家館將再次由義大利人寶拉·波波尼策展,參展藝術家大多數均為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真正來自肯亞的藝術家只有一位。肯亞藝術界對此感到茫然而反感,當地藝術家麥可·索伊(Michael Soi)在Facebook上發表了一系列圖畫,稱這一事件為「威尼斯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