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奧斯卡為難,《小婦人》與原著有何不同?為何逐奧綽綽有餘?

2020-12-23 大局看電影

今年的奧斯卡依然戰火熾烈,因為太多優秀的電影要搶奪數目不多的獎項,而當中「最佳改編劇本」這一項,競爭更是激烈。

4次入圍奧斯卡的安東尼·麥卡滕(Anthony McCarten )以《教宗的承繼》( The Two Popes )入圍。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奧斯卡得主斯蒂文·澤裡安( Steven Zaillian )以《愛爾蘭人》(The Irishman)入圍。

比較起來,年紀輕輕的格蕾塔·葛韋格(Greta Gerwig),改編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Louisa May Alcott )小說《小婦人》(Little Women),似乎理應敬老尊賢,事實上並非如此。

格蕾塔精彩的改編讓她被視為這個獎項的強力黑馬,不妨讓我們來看看,《小婦人》電影的劇本與《小婦人》原著有哪些區別?

1. 後設趣味

基本上,格蕾塔保留了大部分的《小婦人》劇情,沒有大幅度的刪動或添加。但是格蕾塔的版本有兩個巨大的變動,其中一項就是敘事角度。

《小婦人》原書是以第三人稱角度,平鋪直敘地書寫馬區一家的生活。

而在《小婦人》電影裡,大部分時間都是以二姐喬(Jo) 由西爾莎·羅南 (Saoirse Ronan)飾演──的角度敘事。

《小婦人》電影的劇情主軸事實上是喬追尋作家夢想的過程,其他三姐妹的劇情,大姐梅格(Meg)出嫁、貝恩(Beth)患病、艾米(Amy)隨姑媽遠遊。

乃至於鄰居勞裡(Laurie)等人的劇情,相較之下,都是這條喬成為作家劇情的支線。

但是這種轉變就電影劇本而言並非少見,特殊的是,《小婦人》電影採用了後設敘事。

簡單地說,用一個故事來訴說另一個故事,就是所謂的後設敘事──某些電影裡有所謂的「劇中劇」格式,就能說這是一種後設敘事。

《小婦人》電影最妙之處,在於處處都充滿著後設的趣味。

《小婦人》雖然是虛構的,但卻其實是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自傳小說:路易莎也有三位姐妹,早婚的大姐安娜從小想要成為女明星;

身為老二的路易莎從小喜愛寫作、同時也很男孩子氣;三妹伊莉莎白在幫助窮人家時不幸患猩紅熱,而後便持續體弱,才22 歲便芳年早逝;

小妹亞碧小時頑皮,長大卻得其所願擁有完美的家庭,令路易莎十分忌妒。這些姐妹的性格與人生,全被路易莎用在《小婦人》裡馬區四姐妹角色上。

很明顯地,格蕾塔想要讓觀眾明了,《小婦人》就是路易莎的自傳:《小婦人》電影裡的喬一度想要放棄寫作,但當貝恩去世之後,她決定將自家四姐妹的故事,寫成小說《小婦人》。

這種改編明確地指出,喬就是路易莎·梅·奧爾科特,而《小婦人》其實是一套自傳小說。

這種設計連帶地讓電影有更多空間,討論女性在當代小說中的角色定位。

電影裡主編說出了「女性角色最後一定要結婚」的臺詞,間接反映了19世紀末期的女性地位,是非常高明的一手。

2. 摺疊時間軸

《小婦人》早在1917年就有了黑白默劇電影改編版,有聲電影時代要改編、彩色電影時代也要改編、乃至90年代與現在的21世紀。

有趣的是,至今7次電影改編,自1933年的版本開始,《小婦人》電影全都改編了小說《小婦人》與其續集《好妻子》;《好妻子》為馬區四姐妹長大成人後的發展故事。

《小婦人》電影也是其中之一,但它並未遵照前6次改編的敘事流程,以流水帳方式自1861年的聖誕節前講起。

我們看到《小婦人》電影的開場,明顯已經成為小女人的喬,緊張地坐在忙碌又色調灰暗的報社辦公室裡,等待主編採納她的稿子。

《小婦人》電影將整段《小婦人》與《好妻子》的故事從中折半,而後頭尾相連,讓過去的家庭溫暖回憶,與未來成長後的自立艱苦緊緊相連。

雙方互為表裡、相互呼應。這是大膽的改編,也是格蕾塔有資格在角逐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呼聲高漲的理由。

當然,不只是因為前6 部《小婦人》改編版本沒人這樣做過,而是代表編劇必須得對這兩本小說融會貫通,

懂得挑選小說中能夠產生今非昔比情懷的片段(或是添加小說裡沒有的劇情),而後透過影像語言的類比或反差,製造出銀幕上的戲劇效果。

但是這種摺疊手法並非《小婦人》電影改編最精妙之處,結合上述提到的後設手法,《小婦人》故事甚至成為了喬自信繼續執筆之路的根據。

《小婦人》電影開場時,喬還是一個缺乏自信、僅憑一腔熱血猛衝的「作家」──她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該繼續撰寫這些明顯無趣的題目。

但是當《小婦人》電影透過後設,將喬化身成為真實世界裡的小說作者路易莎,寫作成為了她回憶美好家庭生活、與宣洩悲傷回憶的管道。

《小婦人》電影的今昔對比手法,製造了更豐滿的戲劇效果,也同時更加強化了喬的創作動機。

她必須得寫、她有更真實的事物可寫、那些美好的事物能夠因為她的文筆而繼續存活著。

過往幾乎所有的《小婦人》改編,全以喬接受求婚作為結局,但《小婦人》電影無意讓結局停留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樣板裡──它甚至嘲諷了這種樣板。

3. 精緻的主題性小修改

在小說裡,艾米在準備與勞裡一起參加巴黎的聖誕舞會時,精心打扮,「我真想讓他(勞裡)認為我看上去漂亮。」

因為她意識到勞裡「是個男人」,想要讓他為她瘋狂。但是,這不是我們在《小婦人》電影裡看到的艾米,電影裡的舞會悽慘多了,

酒醉的勞裡左擁右抱,還出言諷刺艾米只是個拜金女,但是艾米沒有露出一絲討好勞裡的神情,她冷靜地反刺這個曾經是馬區四姐妹的「我們的男孩」,並且毫不留情地對他冷淡。

相同地,《小婦人》電影這樣的小修改非常地多。大姐梅格與丈夫的衝突,在小說裡很多時候是為了她們之間的一對雙胞胎,

長姐如母的梅格,成人後繼續以母親身份而活著,成為母親似乎是她唯一的方向與歸宿。

但是《小婦人》電影裡,看來梅格的一對子女好像沒出什麼亂子,你甚至根本看不到他們幾眼。

梅格與丈夫之間的問題,都纏繞在家中入不敷出的經濟狀況上,他們都被迫為此做出犧牲與讓步。

這種改編,另一方面更加與過去小說裡大姐被視為拜金的庸俗形象產生極大的對比:那個年代的女性,根本連經濟自主的機會都沒有。

想要自由,而只能透過被視為是不堪的拜金女方式,嫁入豪門才有可能。

《小婦人》裡原有的強烈宗教意味,也被《小婦人》電影大幅刪減,可能很多觀眾甚至不知道馬區爸爸在小說裡是一名牧師、也不知道馬區家的家訓是慷慨與慈善待人。

《小婦人》電影裁去了這些宗教相關的描述,而讓馬區家的善行,回歸到人性善良的本質。

路易莎本身就是一位即知即行的女權支持者,而格蕾塔的改編,事實上讓路易莎的小說,更扣緊了路易莎自身的理念。

她讓這些小說裡的女人更加立體、個性更加合理,自然,她們的困境與成長也就更加真實。

改編劇本不是照貓畫虎,難度更絕對不比原創劇本簡單,《小婦人》電影做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格蕾塔·葛韋格精心打磨這個150年前的故事,保留它的光華、去除它的不合時宜,但卻讓所有喜愛這個老故事的人們,更加喜愛這個全新面孔的版本。

評審奧斯卡的影藝學院會員們應該非常頭痛,他們得想想《小婦人》電影不能拿到最佳改編劇本獎的理由是什麼。

但是觀眾就不用操這種心了,他們可以全心擁抱《小婦人》電影的精彩,感受這份劇本裡超越150年光陰的美麗。

影片將於情人節檔期上映,2月14號我們一起相約《小婦人》!

相關焦點

  • 《小婦人》電影中,西爾莎·羅南扮演的喬,結局為何與原著不同?
    格蕾塔·葛韋格在影片中採用了一種非線性的方法,在遵循原著的基礎上,卻對西爾莎·羅南扮演的喬,在結尾上做了很大的改變。粉絲們好奇為何《小婦人》改變了原著中,喬最後的結局?對此,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做出了回答。(還未看過電影的,可以先收藏下本文)由西爾莎·羅南主演的《小婦人》,對主角喬的結局做了很大的改變。因為她沒有嫁給巴爾先生,而是保持單身,自己管理學校。
  • "小婦人"原著作者路易莎梅逝世132周年
    時光網訊 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暖心療愈佳片《小婦人》,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奪得最佳服裝設計獎。3月6日恰逢原著作者、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1832.11.29-1888.3.6)逝世132周年。1868年,《小婦人》一經出版便震動文壇。
  • 《小婦人》艾米誰演的 扮演者佛羅倫斯珀資料作品介紹
    《小婦人》艾米誰演的 扮演者佛羅倫斯珀資料作品介紹  電影《小婦人》改編自經典同名原著,講述馬奇家四姐妹的親情、愛情和成長故事。自去年北美聖誕節上映以來,影片便以暖心療愈的情感內核、神仙演員陣容的傳神演繹,以及好萊塢頂級團隊的精良製作,贏得業內外一致好評,並拿下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六項重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服裝設計大獎。
  • ...小婦人》的改編之道|美國電影|小婦人|葛韋格|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作者:池豔萍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電影《小婦人》憑藉六項提名廣受關注。影片改編自同名小說,這是其第七次被搬上銀幕,由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執導。葛韋格以現代化的敘述話語重構這一經典文本,由此帶來主題的遷移,觸發人們對女性主義表達的新思考。
  • 《小婦人》今生不舍,唯有愛與自由
    《小婦人》是由格蕾塔·葛韋格執導,西爾莎·羅南、艾瑪·沃特森、佛羅倫斯·珀、伊萊扎·斯坎倫、蘿拉·鄧恩、提莫西·查拉梅聯袂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獎。  推薦理由電影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
  • 三八節|女性書單推薦之經典名著《小婦人》
    在眾多女性讀物中,《小婦人》是繞不開的話題。19世紀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根據孩提記憶撰寫了一部關於「女孩子的書」《小婦人》,作品一經出版便大受好評。 去年聖誕節期間,由艾瑪·沃森、「甜茶」、「梅姨」等全明星出演,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小婦人》在美國溫暖上映後,更是引爆口碑,橫掃2020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等6項重量級提名,最終斬獲最佳服裝設計獎。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原著珍藏本《小婦人》也已由譯林出版社隆重推出,打造全新的該社未刪減口碑譯本。
  • 《荒野獵人》原著圖書開始預售 2015年奧斯卡圖書排行榜發布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黃裡)2月26日,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之一,第88屆奧斯卡大獎輪番頒獎。在為世界各地影迷帶來優秀影視作品的同時,也為原著圖書銷售帶來新的增長契機。奧斯卡揭曉之際,亞馬遜中國網站盤點出三年奧斯卡原著圖書,並發布了2015年奧斯卡原著圖書排行榜,《教父》、《了不起的蓋茨比》和《為奴十二年》佔據榜單前三甲。
  • 缺席奧斯卡的「瘋」女人們-虎嗅網
    《拆彈部隊》,導演畢格羅今年的奧斯卡,《小婦人》也許曾有希望。喬奔跑的鏡頭既像路易莎,也令人想起格蕾塔主演的《弗蘭西絲·哈》一開頭,長大成人的喬正在寫這部《小婦人》,不同從年少時的聖誕節開始的原著荒謬的單選題但也因為不甘心地接受痛苦,她們一瞬間的悔意,才成了沉重的質問:為何這個世界,逼得這兩者是衝突的?這太荒謬了。描寫她們的電影,和《小婦人》一樣,從來就不會放過這樣的瞬間。簡·奧斯汀生平資料極少,但僅憑她和湯姆·勒弗羅伊語焉不詳的互相傾慕,便有了《成為簡·奧斯汀》,這部半虛構作品。
  • 到今天,我們還是會被這個100多年前的故事感動——《小婦人》
    所以搞影視化,有不同的辦法。有完全貼合原著時代拍年代戲,像小李子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有按照當下改造故事,比如《華氏451》的網飛版相對於特呂弗版,就對原著部分科幻設定做了現代改編。這種名著現代化,一般會做更符合現代觀影習慣的改動。
  • 從《小婦人》到《金智英》:迥異的悲歡,相通的不幸
    原著小說作者趙南柱說,自己所描寫的就是身邊女性「日常、普遍卻本不該承受的經歷」,是「僅僅因身為女性就感受到的絕望、精疲力竭和恐懼」。趙南柱但剝去兩者不同的氛圍底色,你會發現,它們實在有著太多的相通之處。
  • 《小婦人》:1868到2019,女性的天路歷程
    2019年的電影版裡,纖細、金髮的西爾莎·羅南(Saoirse Ronan)雖然未必是我們心目中的喬的樣子, 但也演出了她的熱忱、驕躁和心氣。電影努力還原了奧爾柯特的真實生活:作為一個思想超前的女性主義者,她終生未婚,始終以寫作支持著自己和家人的生活。2019年版還為原著的書迷們呈現了《小婦人》出版的過程。
  • 她跟誰在一起,跟原著有何不同?
    2020年壞消息不斷,年底總算有個好消息,一部真正的好劇火了。它就是《裝臺》。這部劇改編自同名小說,原著是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的獲得者,這就保證了故事的精彩好看。看多了殘酷青春劇,油膩都市劇,總算有部貼近普通人生活的劇,來給觀眾洗洗眼。《裝臺》結局:刁菊花怎麼樣了?她跟誰在一起,跟原著有何不同?
  • 將《小婦人》時空交錯,完美重現女性成長故事
    《小婦人》(Little Women)再次改編上大銀幕所譯的中文片名,或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但如果看完電影,了解導演葛莉塔潔薇巧妙運用19世紀原著作者露意莎奧爾柯特出版《小婦人》的故事在劇中,融合了書中馬區一家四個女孩的成長故事,即她們家族的故事,應該會有感,尤其安排劇情說故事的手法特別
  • 電影《小婦人》舉辦全球首映禮 主創合體再掀顏值風暴
    此外,《小婦人》的導演兼編劇格蕾塔·葛韋格也一襲華服亮相紅毯儀式,這位80後顏值與實力並存的美女導演此前自編自導了女性青春成長題材的《伯德小姐》,而此次同樣由她操刀改編並導演的電影《小婦人》相信也將不負眾望。當晚,在萬千粉絲矚目中入場的「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帶上了「一百分的可愛」。不僅在導演個人留影時搞怪搶鏡,而且在媒體鏡頭之外還忍不住手舞足蹈與影迷互動,引得現場迷妹們尖叫不斷。
  • 2019年十佳影片之一,奧斯卡6提1中,上映後票房一路飄紅
    每次的改編不僅有凱薩琳·赫本、伊莉莎白·泰勒、薇諾娜·瑞德等明星的參演,而且還收穫不少獎項,比如1994年版獲得4項奧斯卡提名,1949年版獲得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處女作《伯德小姐》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2年後的第二部作品《小婦人》再入圍,歷史上提名這一獎項的女性只有五位。二、巧妙新穎的敘事方式。新版《小婦人》一改之前版本以及原著按時間敘事的方式,大膽採用了非線性敘事。
  • 寡姐奧斯卡雙提名《小丑》獲11項提領跑;《小婦人》官宣國內定檔...
    《小丑》獲得11項提名領跑,斯嘉麗詹森憑藉《婚姻故事》提名最佳女主,同時還憑藉《喬喬的異想世界》提名最佳女配角,這也是寡姐首次獲得奧斯卡的提名!今年憑藉《小婦人》新出圈的西爾莎·羅南也被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本周看點 | Netflix 華語新劇《彼岸之嫁》本周播出,《小婦人...
    近期有哪些小說發布了影視化改編計劃?原著作者窪美澄是日本知名作家,去年曾憑藉小說《三位一體》獲得日本織田作之助文學獎,代表作有小說《不中用的我仰望天空》《迷途鯨魚眼中的黃昏》等,其中《不中用的我仰望天空》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小說改編電影《愛情人偶》本周五日本上映小說改編電影《愛情人偶》本周五日本上映,電影改編自該片導演棚田由紀創作的 同名小說。
  • 小婦人觀後感,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看完獲得6項奧斯卡提名的2019年版《小婦人》,我忍不住點開豆瓣看影評,果不其然,在為數不多的差評裡,又有人跳出來大喊女權主義了,或是針對愛情的部分暗戳導演處理不好,改編不當。也無怪乎很多小姑娘會被PUA,估計都把自己當成傻白甜女主角了……《小婦人》是原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生活為背景創作的故事,當時的美國社會籠罩在層層陰霾之下,可以理解為什麼作者會寫出這樣一個頗具溫暖氣息的故事並且大受歡迎!也非常能夠理解在故事的結尾所有的姐妹都有了歸宿,確實沒有人希望看到女主角們永遠不結婚。
  • 第92屆奧斯卡提名名單揭曉,盤點他們和奧斯卡的淵源
    提名最佳影片的9部作品中,《小丑》以11項提名領跑,《1917》、《愛爾蘭人》以及《好萊塢往事》則均以10項提名緊隨其後,《寄生蟲》《喬喬的異想世界》《小婦人》《婚姻故事》則各有6項提名,獲得提名最少的《極速車王》,也有4項傍身。可謂每家都收穫滿滿。
  • 奧斯卡重磅提名佳作:治癒系《小婦人》溫暖人間,不負愛與自由
    治癒系《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創作的家庭傳記小說。1868年,《小婦人》一經出版便震動文壇,成為後世之經典。《小婦人》第一次登上電影銀幕是1917年,由英國導演亞歷山大·巴特勒(Alexander Butler)執導,這部早期黑白默片已經遺失,僅有一幅珍貴的畫面存世。二戰後,備受讀者喜歡的《小婦人》繼續成為改編和翻拍的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