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訊(記者 顏劍)近年來,隨著支付手段的增加和支付場景的豐富,人們對支付方式便捷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籤業務的推出便是將原本需要「插卡(刷卡)、輸密碼、籤名」的支付流程簡化為「一次交互、一揮即付」,交易時間由十多秒縮短到三秒左右,極大提升了銀行卡和手機行動支付的用戶體驗,也滿足對結帳速度有一定要求的行業和商戶。如何達到便捷與安全之間的有機平衡,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
專家:同步開通兼顧便利與安全
記者採訪了上海市靜安區某銀行一櫃檯工作人員,他表示,小額雙免功能藉助於金融晶片卡,而金融IC卡是目前全球欺詐水平最低的支付工具,該技術的安全性已經過一段市場實踐並被全球廣泛認可。與此同時,對於經營不穩定、誠信度不高的商戶,銀行不會為其開通該項服務。以此來保證持卡人用卡環境的安全可靠。由此不難看出,並非任何一家商戶都有開通受理小額雙免的權限。金融機構對此有嚴格的把關門檻和準則。
該工作人員進一步指出,在交易時,銀聯及發卡銀行都會通過後颱風險監測來監測交易特徵、識別可疑交易並立即暫停授權等方式來保證用戶的交易安全。因此各家銀行將該功能作為銀聯IC卡的功能之一,與卡片同步開通。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無論對於哪種支付方式,安全性肯定最重要,需要放在第一位考慮。「只有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去追求便捷性。」而銀行卡小額雙免功能大大提升了銀行卡和手機行動支付的用戶體驗,符合行動支付市場未來發展方向。該方式以具有高安全性、可靠性的金融晶片技術為基礎,商戶經過嚴格篩選,且持卡人可獲得足額賠付,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用戶的安全感。
銀行:全方位告知保障用戶權益
記者獲悉,銀聯從雙免業務創設伊始即充分重視對持卡人知情權的保護,並通過業務規則對各家銀行提出了明確要求。持續推動發卡行做好優化持卡人業務告知服務,做好協議優化,並通過觸達程度較高的方式進行持卡人告知。
記者了解到,目前至少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北京農商銀行、齊魯銀行、浙江農信、浙商銀行、杭州銀行、鄞州銀行、東莞農商行、順德農商行、長沙銀行、福建農信社等多家銀行已將小額雙免業務在持卡人領卡協議裡明確告知。記者也從多家銀行了解到,主要商業銀行均通過官方網站向其持卡人告知小額雙免業務。
銀行業專家表示,銀行需要面對的客戶眾多,通過合同進行告知是行業慣例,是行業特性決定的。不僅僅是銀行業,保險業、消費金融領域亦是如此,商戶會以具體的紙質協議或官網告知等方式進行說明。法律專家指出,銀行通過官網進行公告是向公眾傳遞信息的有效手段。
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僅是協議條款和官網公告,銀行也已經通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簡訊、營業網點等各類渠道向廣大用戶進行業務告知,維護用戶相關權益。例如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等通過手機銀行APP向持卡人進行告知。
調查中,不少採訪對象表示手機APP的傳播效果很好。「手機銀行APP推送信息到達率很高,銀行的通知都能第一時間看到」。證券分析師侯先生說,手機銀行APP越來越受用戶青睞,通知覆蓋的人群更為廣泛。
據了解,除了手機銀行APP,在銀聯的推動下,各家銀行也在藉助手機簡訊等更為傳統、覆蓋面更大的傳播媒介,通過點對點觸達方式向用戶進行告知。目前,民生銀行、北京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滙豐銀行等已通過手機簡訊的方式就小額雙免業務向用戶進行告知。由於各家銀行工作開展情況不盡相同,部分銀行相關工作仍在緊密推進中。
經記者走訪發現,除了業務告知,銀行也向持卡人進行了磁條卡升級、開通卡片動帳提醒功能以及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卡片等用卡提示,確保持卡人用卡安全。
與此同時,小額雙免業務並不強制持卡人開通使用,持卡人可以自主選擇向發卡銀行要求關閉該業務,自主決策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之間的平衡點。
為充分保障用戶選擇權,銀行持續完善線上、線下的關閉及恢復渠道。用戶現可以通過營業網點櫃面、電話客服關閉或恢復小額雙免功能。銀行也增加了手機簡訊、手機銀行等新的便捷渠道,滿足持卡人關閉或恢復小額雙免功能的訴求。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邢會強教授認為,雙免業務其實是便捷持卡人的一項舉措,其目的是為了效率。在效率與安全之間求得一個適當的平衡。雙免業務「默認開通、可選關閉」的模式以及其限額的制定是符合目前的市場通行做法的。
「風險全賠付」:讓用戶更安心更滿意
對於持卡人而言,最為關注的仍然是開通小額雙免業務後,自己的帳戶安全是否得以保障。
為減少持卡人用卡安全顧慮,更好地讓持卡人放心安心,銀聯已明確賠付政策堅持「風險全賠付」原則。對於正常用卡客戶發生的風險損失,銀聯聯合商業銀行設置了專項補償金,經審核後可退回至持卡人的指定帳戶中。法律專家認為,銀聯官網上的賠償流程表述清晰,該項政策能夠切實保障持卡人的用卡安全。
記者從銀聯方面了解到,此前華夏銀行某客戶發生多筆小額雙免異常交易,總金額超1.6萬元,且異常交易距離掛失達720小時。後經銀聯審核屬於正常用卡損失,已對該客戶進行全額補償。當事人表示,因為損失金額較大,掛失較晚,起初認為可能無法獲賠,沒想到銀聯進行了全額賠付,而且流程簡單,沒有耽誤時間。
銀聯工作人員表示,小額雙免安全度高,2017年雙免欺詐率0.18BP,約為傳統銀行卡業務總體欺詐率1.36BP的十分之一。但如果出現用卡損失,持卡人也不用擔心。銀聯聯合各商業銀行提供失卡保障「風險全賠付」服務,旨在提升用戶支付體驗以及使用滿意度。目前的賠付政策對於持卡人的正常用卡損失,銀聯與銀行可以進行足額補償。此外,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銀聯推動銀行將補償申請流程由5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
公交地鐵應用場景廣受歡迎
支付行業專家表示,雙免業務自推出以來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用於杭州地鐵、廣州地鐵、廣深高鐵、武漢高校園區、麥當勞、星巴克等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比如在乘坐地鐵時可以「揮卡」直接過閘,不需要預先購票或者充值,進站效率大幅提升。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地鐵日均銀行卡過閘交易近8萬筆,對於便利百姓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廣州的陳小姐表示,此前因為擔心安全問題關閉了小額雙免業務,後來看到身邊人都在用銀行卡過閘乘地鐵,方便而且安全,於是又主動向銀行申請開通。
不僅在地鐵出行領域,小額雙免業務也適用於加油站、商場、大型連鎖超市、便利店、餐廳等日常消費場景。記者調查發現,多個國際支付機構都在快速推廣免密免籤快速支付模式。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曾表示,小額雙免支付模式發展越來越快,該功能滿足消費者便捷支付的需求。他認為,傳統支付工具將在新興技術的支撐下獲得巨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