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內外發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間的報告、講話、談話、演講、批示、指示、賀信等92篇,分為19個專題。這本書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本刊編輯部對書中的專題進行逐一梳理,從中摘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便於讀者更好地學習和領會。為此,我們特別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員夏一璞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進行解讀。
繼《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之後,外文出版社於2020年6月30日出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該書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間的重要報告、講話、談話、演講、指示、批示、賀信等92篇,以19個專題分類編排,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立體系統地展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體系。全書收入文獻權威,編寫布局科學,既全面系統又重點突出,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傳承,又凸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創新,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前兩卷一脈相承,融會貫通,是系統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通過對該書的學習,能夠進一步增進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認識和理解,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把握大局謀新篇
黨的十九大報告確定了新時代這一中國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歷史使命和奮鬥目標,創造性地提出與總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判斷、新方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獨立開篇,以第一專題「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承上啟下,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交織的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清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密切聯繫世情國情黨情,積極妥善應對複雜艱巨內外部環境的信心、意志與舉措,深入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新氣象、新作為,深刻剖析了黨的建設方面新的偉大鬥爭,進一步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全書集中呈現出一系列具有時代性、科學性、實踐性、原創性和指導性的思想觀點,在理論發展上創新豐富了黨的理論成果,在戰略設計上為新時代中國發展謀定新篇,在實踐奮鬥中指引全國各族人民想在遠處、走在深處、幹在實處。
描繪藍圖布新局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以多專題、大篇幅全面深入地論述了如何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歷史課題,以科學明確的問題意識導入如何錨定「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具有辯證思維和歷史眼光的科學判斷與思想指引。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小康社會承載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奮鬥夢想,匯集著千百萬中國人民的幸福期盼,凝聚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實現夢想的強大力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目標從「總體小康」轉變為「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的「成」與「全」既包括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也包括了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還包括了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推進的發展目標。如何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繪到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給予了明確的回答。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奮力推進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工作部署,在新的起點上豐富和深化了中國共產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對此有著集中系統的呈現。如第三專題「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反映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部署;第五專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第八專題「增強憂患意識,防範化解風險挑戰」和第十三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分別從精準脫貧、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角度論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圖和作戰表;第九專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清晰呈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創新發展;第十六專題「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集中闡明了習近平外交思想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核心理念。
鑄魂育人揚新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而「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這裡,「文化」具有廣義的內涵,包括思想理論武裝、價值觀念體系和文化積澱等。科學先進的理論是國家民族鑄魂育人的動力源,成熟完備的價值觀是國家民族鑄魂育人的推進器,堅定的文化自信是國家民族鑄魂育人的護航旗。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在第十一專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中將黨的文化理論創新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從發揚「五四精神」到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從自覺承擔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到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清晰地梳理出了先進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實踐演進、時代特徵和現實需要,以問題意識為導向,提出要解決好用什麼樣的文化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
不忘初心立新志
世間事往往「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因此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時代是風雲詭譎,風險暗藏的時代,如何使中國共產黨始終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始終保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卓越的領導能力,始終成為適應歷史和時代需求的堅強領導核心,必須要以「守初心」的信仰、「擔使命」的志向、「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勇氣,堅定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不謀私利才能謀大利。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是因為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唯有如此,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國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審視自己,不迴避問題,不文過飾非,才能真正做到「找差距,抓落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在最後一個專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中用高達九篇的文獻篇幅,深入細緻地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正反兩個方面,剖析闡述了勇於自我革命這一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最具勇氣的志向和最鮮明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