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餘傳媒聯合早報獲悉,新加坡醫療用品設備專家,講解普通民用和醫用口罩的區別,以及如何選擇可靠的醫用口罩。
口罩主要由三層結構組成,中間的熔噴無紡布是最核心的部分,具有防塵、防飛沫、防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可分為普通民用、醫用或外科級別。
普通民用級別又稱日常防護口罩(Disposable Face Mask),中間層所使用的熔噴布,是沒有經過極化處理加入電荷的普通熔噴布。這種熔噴布的孔徑一般在幾微米到十幾微米之間,大的飛沫直徑100微米;如果風乾失去水分,很快可以降低到1微米以下,所以它只有阻隔大飛沫的效果。
沒有靜電吸附效果,在吸氣的時候,細菌和病毒會隨著氣壓差進入體內,防護作用可想而知。熔噴布供應緊張時,更有很多小作坊的不合規熔噴布流入民用口罩市場。
醫用口罩(Disposable Medical Mask)或外科口罩(Disposable Surgical Mask)使用有極化處理的熔噴布,使熔噴布帶上靜電並長時間保持這一狀態。
空氣中的顆粒即使尺寸小於熔噴布的孔徑,也會因為熔噴布表面靜電強大的吸附力,在通過口罩時會被增加的靜電作用吸附。
醫用口罩還須滿足其他嚴苛的防護標準,如細菌過濾效率(BFE)須達95%以上,有些能達到99%。此外,防水、密閉性能相對較好,可用於醫院工作人員,普通民眾也可以使用。
醫用口罩的佩戴時間一般是四小時,使用了四小時就建議更換,一旦有唾液飛濺物沾汙,也須立即更換。口罩不應重複使用,因為呼吸的潮氣會使熔噴布的靜電吸附效果下降,降低對細菌病毒的阻隔效果。
如果有選擇,建議儘量不使用可水洗的傳統紡織布口罩,因為布口罩的纖維孔徑更大。
中國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或醫療器械註冊證,是一個可靠的資質證明,因為要拿到這個證書,須經過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現場核查生產環境、第三方機構嚴格檢測;
有部分在疫情後轉產口罩的不合規廠家通常拿不到。中國海關目前也規定,沒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或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廠家,所生產的口罩不能出口。
不過,也有不合規口罩已流到海外,特別是民用口罩。它們在中國根本沒有市場,現在就主打海外市場了,還在包裝盒或廣告上印FDA、CE字樣。中國海關從4月起已禁止這樣的包裝,因為FDA和CE是監管醫用口罩的,根本不會對民用口罩進行認證。這類口罩價格也一低再低。
因此,建議認準包裝盒上是否有「醫用」或「外科」(Medical或Surgical)口罩的字樣。若負擔得起或到人多的地方,還是儘量選擇正規的醫用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