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各種節假日就會多起來,聖誕節,平安夜,元旦等。但是每到這個時候,一場關於過不過洋節的討論就會激烈起來,過洋節是不是崇洋媚,可謂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那問題來了,如果外國人過春節,會不會他們老百姓說是崇中媚外呢?
12月29日,泰國媒體報導,泰國文化部長伊提蓬指出,為促進泰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當天召開的內閣會議,一致同意將增加部分特別法定假日。
其中,泰國政府將把2021年2月12日,中國的農曆春節,作為泰國的法定假日。這也是泰國首次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春節作為法定假日,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中國的春節,設為法定假日的國家。
過中國春節,其實在東南亞許多國家都很流行,除了有部分華人的因素外,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也是外國人喜歡春節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過元旦,過聖誕節等就有人高舉崇洋媚外的大旗,聲嘶力竭的痛斥?既然引進了手機,電腦,西醫,英語,世界名著,隨之而來的西方節日是不可避免的,過還是不過?
這應該要看自己的文化是不是有生命力,絕對肯定,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有很強的生命力的。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他生命力的源泉來自哪裡?來自長久以來的尊崇和弘揚,更是來自兼容並蓄,吸收包容其他文化的優秀成分,才是維持強大生命力的根源!
再說,西方洋節在中國,更多的是商家的炒作,是為了利益,才把洋節推崇的比較頻繁和重要。就有人舉著牌子,在大街上到處宣傳抵制聖誕節,抵制元旦,舉著維護傳統文化的大旗,站在民族大義的制高點,質問每一個貨洋節的人。
有網友就問,為什麼不抵制手機,不抵制網絡,不抵制醫藥等。怎麼做是對的,這是大部分人比較疑惑的事情。
過,說你是崇洋媚外,不過,感覺孩子喜歡,西方節日裡的浪漫氣氛也很有意思,萬聖節在年輕人群體裡有很大的影響。
我的意見是,有時間就過,作為成年人,只要放假,是一個休息的機會,是一個和家人,朋友團聚的機會,為什麼不過?
我們的節日主要也是以團圓為主題,過聖誕節,過元旦,過平安夜,我們也把他看作為一個團聚的節日不行嗎?為什麼要把一個節日綁架在崇洋媚外的道德大旗上呢?說到底,也就是對自己文化的自卑和不自信的心理作祟吧。
但凡是有信心的,就不會懼怕任何外來的因素影響,日本吸收了西方的一切,但是日本的傳統文化繼承的比我們更優秀,當年大清國閉關鎖國,照樣逃脫不了割地賠款,走向亡國的結局。
所以,排斥優秀的東西,必定是守著陳舊的糟粕不放,美國吸收各國移民,帶來也肯定是多元的文化,但是他們最後都信奉了美式的價值觀。也就是把自己的文化,最終歸納到了美國文化的元素裡去。
師夷長技以制夷,說的雖是學習人家先進技術,但是先進技術是在自身文化上發展而來的,我們能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就應該包容他們的優秀文化。
最根本的是,我們要弘揚我們的優秀文化,只有把我們的文化發揚光大,讓他有更強的生命力,感染力,任何外來文化,都是為我們傳統文化做最美的點綴!過,就舒心地去過,把他作一種享受。不過,也不要聲嘶力竭的去反對,因為實在沒有必要。
過洋節就是崇洋媚外嗎?
如果你喜歡我的心文章,按住點讚三秒,把他推送給更多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