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孩提時代,梅花鹿是與大熊貓、東北虎、金絲猴一起,最早被納入「保護動物」認知體系的。可以說,在中國無人不識梅花鹿,在動物園也常能見到梅花鹿。
鹿,與「祿」諧音,所以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有著吉祥的含義。再加上小鹿們乖巧的樣子,以及溫順的性格,總能讓它們從眾多動物中脫穎而出,贏得人們的喜愛。國人最熟悉的鹿應該非梅花鹿莫屬了。作為重要「滋補品」的鹿茸,大多數都出自圈養的梅花鹿,也是由於這些圈養的鹿,才能讓我們對這種動物有了更多了解,對它們增添更多的喜愛之情。
家族龐大,分清不易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一種中型鹿,在分類上,它和其他鹿科動物一樣隸屬於哺乳綱鯨偶蹄目。成年雄鹿體長約1.5米,體重約100千克,可比大多數人類重。雌性梅花鹿個頭稍小,沒有長角。皮毛呈黃褐色,背中線為黑色,腹部和臀部為白色。身體自然排列著很多白色斑點,形似梅花狀,所以得名梅花鹿
無論雌雄,梅花鹿都有一雙大而圓的眼睛,長耳朵豎在兩邊,還長著長臉、長脖子和大長腿,看起來很有靈氣,十分討人喜歡。它們全身遍布白色斑點,像朵朵梅花,這也是「梅花鹿」一名的由來,據說這種白斑能夠模仿樹陰下的太陽光斑。它們的毛色會根據季節改變,一般來說冬毛比夏毛顏色要暗淡一些。
雖然梅花鹿分布廣泛,但一直以,人們始終弄不太清楚它們的分類地位。有的人覺得梅花鹿雖然分布面積很大,但外表差異卻不明顯,因此歸為一種,多個亞種。但隨著分子手段的介入,以及不斷的研究,最新觀點認為應該把梅花鹿分成7個種。
幾家歡喜幾家愁
歷史上,梅花鹿曾經遍布中國的廣大地區,喜歡集群活動,它們是一夫多妻制。小鹿2~3歲達到性成熟。在繁殖期,雄鹿會發出特殊的鳴聲召喚自己的「後宮團」。雌鹿的懷孕期有八個月長,每胎生一隻小鹿,極少數情況會生兩隻。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除了中國,在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根據地理分布,全世界的梅花鹿可分為十餘個亞種
因為俄羅斯、日本等地野生梅花鹿種群數量的穩定和上升,IUCN紅色名錄將梅花鹿評為無危物種,但紅色名錄同時指出,其他地區尤其是中國的梅花鹿亞種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不是所有帶梅花的都是梅花鹿
如果讓大家猜猜,怎樣區別梅花鹿和其他鹿,估計很多人會說,這還不簡單,長著梅花的鹿不就是梅花鹿嘛。但是很遺憾,就像騎著白馬的不只有王子,長著梅花的也不只有梅花鹿。在歐洲,就生活著一種身帶白斑的鹿——黇[tiān] 鹿(Dama dama)。如果單看雌性,似乎不太能將它和梅花鹿區分開來。但只要看到長著角的雄鹿,就能區別開來了。黇鹿的角長得很特別,杈的末端連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手掌或者鏟子一樣。
除了黇鹿,在印度還生活著一種鹿,叫斑鹿。它身上的梅花斑更醒目。要將它和梅花鹿區別開來,主要也是看角的形狀,斑鹿的角通常分三個杈。除此之外,斑鹿的喉部是白色的,這也是兩者的不同。
其實除黇鹿和斑鹿外,很多鹿小時候都是長著斑點的,作用就是讓自己的體色更加斑駁,將自己更好的融入周圍環境中,以此保護自己。不過隨著它們不斷成長,這些白斑也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