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枯筆渴墨畫雲海,欣賞黃山美景,研究黃山松、迎客松的畫法

2020-09-22 秦國健

《用枯筆渴墨畫雲海,欣賞黃山美景,研究黃山松、迎客松的畫法》一秦國健

黃山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風景區,到過黃山的人,都知直「看過黃山不看山」的名言,意思是:看了黃山後再也看不到比黃山更美的山了。黃山美在哪裡?即美在奇松、怪石、雲海,還有黃山泉。要畫黃山景,必須要畫出這區域的美景特色。我曾多次去黃山採風、寫生、攝影,也創作過一些黃山風景的焦墨山水畫。下面就以這些作品畫面與大家共同來欣賞黃山美景,探討黃山松特別是名松「迎客松」的畫法。

這幅「雲海松濤」的畫面,實際上是黃山美 景的綜合縮影,黃山奇松、黃山怪石、黃山泉水及雲海特色描寫得淋漓盡致,黃山松由近及遠縱向深入,黃山石從茫茫雲悔中競向露頭,遠處的黃山泉水從半空中下落於雲海之中,通過山底虛白的方式把各座 山頭層層推遠,給觀者以極大的場面和無很廣寬的雲海情景,使想個畫面給人以比較完美的一幅黃山美景圖。由於黃山當地的氣候特點,變化無常,雲層多變,我們上黃山的沿途中,看到雲層漫集在半山腰,形成波浪滾滾的雲的海洋,很多山頭半露在雲海之中,有的露出大塊的山石與較大的山體.

有的在雲海中露出奇形怪石,如黃山名景「飛來石」

有的在雲海中有一塊猴形的巨形怪石蹲在山頂上仰望大海,這就是黃山名景「石猴觀海」

為此,黃山的雲海之景稱為「東海」、「北海」、「南海」等。

黃山中還有很多美麗的山泉,如名景「黃山桃花園」.

這幅畫是用「平遠法」沒計構圖的畫面,泉水穿過橋同形成了彎曲的溪流,溪流兩邊有茂密的樹林,重疊陰森,層次分明地縱深發展,樹林中的小路夾在林中,由寬而窄地向縱深引伸,橋後有隱隱的村宅建築在樹林中,使觀者有微花縹緲之感,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黃山遍山是松,黃山松奇形怪狀很有特色,松根猶如巨爪緊抱山石深扎於石縫中,為生存、求發展頑強抗爭,松杆猶如盤龍,每一彎曲都是力量的凝聚,每一衝刺都伴隨著壓力和載重,古幹粗枝張開巨大的手臂橫貫山谷、伸向天空,以顯示它的魂力和能力,形成了各種奇形怪狀,它描寫了大自然的性格,有頑強的生命力。黃山有很多的古松、名松,如迎客松、臥龍松、黑虎松等。

畫松,近處和遠處的表現手法不同,畫近松,幹技顯明,樹頭分叉多變又穿插不齊,錯落有序。要畫好黃山松,首先要取勢立勢,要畫出樹的氣勢、質感和優美感,畫出松之神。

畫名松,更不容易,一定要畫出它的特色,因為世人都熟悉它。比如畫著世聞名的「迎客松」

它生長在山的側位,路旁,有五枝長臂伸向山的外側,宏貫山谷,伸向天空。最上面的枝杆盤頂,從頂部的松葉中穿過,不十分清所晰,第二枝幹也較貼上部,與頂部的松葉連成一片,形成盤項扇形,第三枝幹微向外延伸微向下彎曲較短,第五與第四枝幹交叉向上,微微向下彎曲,向外延伸,成為五枝幹中最長的枝幹,這樣兩枝幹向外伸臂展枝,凝似展開雙臂歡迎遠方的來客,「迎客松」大概因此而得名。「迎客松」成了中國黃山象徵,美妙的詩句形容得多麼動人得體:「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畫樹要注意枝幹整體的平衡,如「迎客松」的五條枝幹都伸向同一側,肯定想樹站不穩,因此如觀者親臨現場觀察,就會發現盤頂的技葉在另一側比較厚重,並由較粗的短枝,彎曲的伸向另一側才保持樹的穩立,因此,我們畫「迎客松」時必須注意這一點。

至於「迎客松」的背景,由於觀察的角度和方向不同,可以畫有各異,但不能失去黃山的山石、山型和雲海之特點。

這幅「迎客松」的背景就是顯露小山頭的雲海,遠處有隱約的小山泉。同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背景不能畫得太複雜、太顯目,否則會宜賓奪主,會影響「迎客松」的形象。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幅「迎客松」的畫面.

這幅畫中突出了「迎客松」的主體,整個畫面除了迎客松之外,幾平全部留白,不畫其他背景,只是在空白處寫上一首詩句,這種留白,使觀賞者無需再聯想空白處表示什麼物象,而全付精神去賞識這棵「迎客松」的形象與精神。達到了較理想的觀賞效果。

黃山松隨著它的生長位置的各異,會有各種形態之別,但黃山上多生長為古松,主杆粗壯挺拔,但由於松樹的生長期較長,眾樹的疏密不同,眾樹技葉或本身的枝葉遮蓄等原因,會使它形成蒼勁有力的彎曲或向各種不同方向延伸,枝幹、枝葉分層向上展示.

前面畫面中大部分樹幹多為雙勾畫些樹鱗,但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樹鱗都畫成光滑的圓圈,要自然、蒼勁、不規則,但有時畫古松也可不畫明顯的樹鱗,如

畫較密集的松樹林,樹幹不一定用雙勾,也可以用中鋒直接畫成全黑,但樹杆不能畫得太光滑,要有力度和滯感,如

有時還可以用潚灑隨意的筆法來畫,如

但不管你用什麼筆法來來畫黃山松,必須有它特有的奇形,能表現出它的神與韻,還特別要注意表現黃山松的畫面,它的背景必須能表現出黃山怪石和雲海的特色。

最後再請欣賞一幅重點表現黃山松的畫面,與大家共分享。

相關焦點

  • 迎客松,黃山第一景!
    說道黃山第一景,估計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黃山迎客松,雖然黃山的雲海奇峰也十分精彩,但是論知名度和知曉率還得是黃山的迎客松。在一定程度上,迎客松不僅是一顆松樹這麼簡單,它已經成為中國人對外友好的象徵,在人民大會堂的巨幅"迎客松"國畫前,黨和國家領導人接待過無數的外國領導人,這些我們在電視新聞中應該都會看到。黃山迎客松位於前山索道上站的玉屏樓左側,從慈光閣上山,前往迎客松更為方便。
  • 【你好,迎客松】黃山迎客松成名記
    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有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由於迎客松每年都在生長,根據最新的測量數據,迎客松目前樹高10.2米,胸圍2.16米,樹齡1000年左右,為國家一級保護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山迎客松名始見於1859年黃肇敏《黃山遊記》,第一次攝入鏡頭是民國元年(1912年),由著名畫家汪採白拍攝,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
  • 黃山風景區迎客松,很多遊客都知道,但迎客松這段歷史卻鮮為人知
    黃山「四絕」都是讓遊客們最為傾心的,特別是登上黃山之後,就會對黃山的「四絕」體會的就會更加深一些。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這黃山「四絕」之中,奇松以迎客松的名氣最大,雖然它是在黃山生長,但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迎客松的身影。每年更是有很多遊客都會來到黃山,就是為了看一下這赫赫有名的迎客松。
  • 黃山迎客松
    黃山迎客松 美文心閱 每當來到黃山,映入眼帘的是怪石嶙峋和蒼松翠柏。那一株株頑強向上的黃山松,紮根巨巖裂隙,或獨立巔峰,或倒懸絕壁,讓過往的遊客們紛紛慨嘆:「『黃山之美始於松』,名不虛傳!」黃山迎客松位於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一側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
  • 黃山迎客松和盆景迎客松
    黃山迎客一青松,枯乾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搖日月,迎風傲雪耐霜冬。迎客松生長在 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黃山以奇松、怪石,聞名於世。特別是這棵青松其一側枝椏伸出,似伸出臂膀歡迎遠客,姿態優美,另一側枝椏彎曲,似紳士背手彎腰鞠躬,雍容大度,迎客態勢,顧名思義叫「迎客松」。因其姿態獨特,迎客松被賦予深厚文化寓意,上至彰顯大國風範,下至呈現儒家禮儀。松樹也是盆景植物中常見的一種,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現在的人們都願意在家裡擺放一些盆景來裝點室內的環境,在挑選盆景時也會考慮到它的寓意與代表的含義。
  • 黃山迎客松,承載了800餘年的歷史,如今模樣卻讓遊人心疼
    黃山,可能並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大的,但我想,它一定是最獨特的。沒有認真了解過黃山的遊人,來黃山看到的或許只是一撥又一撥的人潮,和那些相差無幾的風景。可但凡你來此之前,認真研究過,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美。世人皆知,黃山有五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以及冬雪。
  • 黃山市資訊|黃山四絕之首,黃山松,除了聞名遐邇迎客松還有哪些松
    黃山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黃山四絕之首,黃山松,除了聞名遐邇迎客松還有哪些松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黃山松除了舉世聞名的迎客松和送客松,還有許多知名的松樹。陪客松,是黃山十大名松之一,陪客松生長在玉屏峰前文殊臺上。黃山的松,奇就奇在松下無寸土,只得紮根於山體花崗巖的裂隙之中。就這樣,黃山松居然活下來,扎扎穩穩地立足在堅固的巖石上,不僅風撼不倒,雪壓不斷,而且根深葉壯,四季常青,景色迷人。可是這裡還有一種松,它可沒那麼忙,它只是立在這裡,痴痴地盼著客人的到來呢!
  • 美麗的黃山和迎客松還可以這樣來畫
    黃山是安徽的一個風景區,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還有我們熟悉的迎客松,在很多文章裡我們都聽到過那裡美麗的風景,好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畫一幅黃山和迎客松吧。使用灰色畫出黃山的結構和一些小山。
  • 黃山之遊,賞奇石怪松
    導語:黃山之遊,賞奇石怪松黃山作為五嶽之一我想很多都知道,不管是哪裡總有人喜歡在家中掛上一幅迎客松的圖。黃山只古以來便是遊人們觀石賞松的絕佳之處,在遊覽的黃山的時候,我發現山上的風景可是比家中那副黃山迎客松的圖還要美上許多倍。
  • 七言絕句 詠黃山迎客松
    七絕 詠黃山迎客松落落大方欣立峭,一松優雅世人誇。歡迎四海賓朋至,來到黃山即為家。我們於2018年4月20日晚入住黃山腳下,21日趕第一波遊客開始登山,於8.40分到達迎客松景區。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釐米,地徑75釐米,枝下高2.5米。樹幹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遊覽。
  • 鬼斧神工迎客松,人傑地靈黃山行!
    到了黃山後,所有一切都由黃山松石導遊負責.全程下來真的都特別輕鬆愉快,因為他的盡心盡責讓人很有安全感。讓你能感受到所謂的賓至如歸!所有一切的活動安排,導遊都會在提前一天就聯繫告知時間安排.並接送!出行特別便利.酒店的住宿環境相當舒適,早餐豐富多樣。黃山上北海賓館還準備了看日出的大棉衣,甚是暖心呢!在黃山上感受了一番黃山那瞬息萬變的壯觀景象!
  • 圖文教程:黃山雲海畫法
    本素材摘錄自天津楊柳青畫社《黃山雲水畫法》,劉有成繪,分享其中的部分內容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劉有成,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巢湖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紫薇畫院院長。黃山雲海畫法步驟一:大致畫出前景部分峰石和松林,用筆要注意大的結構關係並輕鬆率意,乾濕、濃淡、虛實有別。
  • 黃山松與黃山石
    黃山有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句詩詞,說的就是黃山的奇特之處。
  • 800多年的黃山迎客松「美容」
    可以在出行安徽黃山景區對迎客松進行了大維修改造,黃山迎客松位於玉屏樓左側,文殊洞穴上方,據悉,裝修預計完成,維修後的迎客松可在「」前與全國遊客見面。在這種流行病的情況下,太多的醫務工作者競相成為「逆行者」,他們離開了舒適安全的家,把自己置於最危險的流行病面前。
  • 「迎客松」上新了,原來黃山有這麼多迎客松文創產品
    作為黃山奇松之首,迎客松因其挺拔的姿態和所承載的精神廣受遊客的喜愛。不少人從五湖四海而來,攀登千米高山,只為在一睹「樹王之王」——迎客松的風採。他們拿起相機、手機用影像記錄這棵壽逾千年的松樹,再與親朋好友分享那些於黃山有關的旅途故事。 然而你知道嗎?「迎客松」上新了!
  • 黃山雲海是這樣畫的!
    黃山雲海畫法步驟一:大致畫出前景部分峰石和松林,用筆要注意大的結構關係並輕鬆率意,乾濕、濃淡、虛實有別。步驟二:淡墨畫出遠景山峰,用幹筆淡墨皴擦雲海的基本結構層次以及出沒在雲海中的山巔。雲海的皴染要以側鋒扁筆為主。
  • 百年老照片,破解黃山迎客松真假之謎
    2、上圖為1926年出版《藝觀》雜誌第1期,此頁刊載了兩張黃山風景,上圖為迎客松下方的一線天,對面為天都峰,下圖為迎客松照片,旁註:小心坡舊傳有迎送二松,今僅存其一,筆者據此考證,清朝詩人王灼於乾隆五十三年登黃山,寫下《黃山紀遊》一文,對迎客松有這樣的記載:過石上天門檻,復下經蓮花庵舊址,右轉,復自下而上二裡許,有巨石當路
  • 家裡掛迎客松好麼,體驗國畫迎客松的奧妙
    「黃山迎客一青松,枯乾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搖日月。迎風傲雪耐霜冬。」---山水畫迎客松畫家蔣偉及其山水畫迎客松作品合影「迎客松」的發現,出自安徽省風景聖地黃山一棵古松。此松,古樸端莊,帶動感。溫文內涵,青翠秀麗。熱情奔放的形態美,深受遊客的敬仰和愛戴。
  • 春來了,黃山迎客松,迎客天下
    迎客松是黃山松的美稱,位於5a級黃山景區。黃山,位於安徽黃山市。迎客松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樹齡足有800年了。黃山迎客松不僅是黃山景標,也是安徽的象徵之一。人民大會堂鐵畫「迎客松」,已經成為我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徵。
  • 畫家筆下的水墨背景 迎客松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
    說起水墨畫,迎客松可算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要看迎客松,當然以黃山最佳。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是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有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的稱號,也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