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湖濱步行街有這樣一家新開的嵊州小吃店,外面看像一家電子產品體驗店,裡面點餐用「平板」,送餐用「高鐵」,支付只需用手機掃一掃碼就能完成。這樣一家又「潮」又有「科技感」的小吃店,裡面的店員竟是一群60多歲的老年人,兩個老闆的平均年齡也超過了60歲。這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小吃店?記者進行了探訪。
用「高鐵」送餐
「花甲」姐弟
開出潮流小吃店
這家小吃店名叫「鵝撈爺鵝吱吱」,面積不大,100平方米左右。店內裝飾簡約樸素,半牆假花和半牆陶瓷錦鯉相對,中間是一排桌子,桌子的隔板上還擺放了一排五彩繽紛的塑料假花,給這個現代風的店面增添了幾分復古感。
這家店的創始人高先生是嵊州人,今年59歲。他自稱是一名「吃貨」,以前工作出差的時候,他總會去仔細了解當地的特色美食,甚至去了解食物所需要的原料和製作過程。每當他發現一種從未見過的並且很好用的配料時,他都會如獲至寶。
高先生的姐姐高女士今年64歲,現在是這家店的店員。高女士曾在嵊州百貨公司工作,退休以後又打過幾年零工,當高先生提出想在杭州鬧市區開一家高品質的嵊州小吃店時,高女士很支持,並表示要一起參與。高女士雖然沒有當廚師的經歷,但作為地道的嵊州人,她會做很地道的嵊州菜。記者了解到,這家店的店員也都來自嵊州,平均年齡超過60歲。
姐弟倆一致覺得,既然要開店,就要開一家特別的店。雖然姐弟倆平均年齡已過60歲,但二人都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高先生說,自己曾經見過飯店用軌道機器送餐,很受年輕人的喜歡。為了貼近年輕人的喜好,高先生聯繫了朋友幫忙找相關廠家,為店鋪定製了3條送餐軌道,軌道上的餐盤則設計成了「高鐵」的模樣。為了讓顧客能更方便地點餐,他給每一桌都配備了專門用來點餐的平板電腦,點點屏幕就能完成下單。
高先生認為,店裡的服務人員越少越好,這樣才能給顧客一個不被打擾的舒適環境。高女士一開始覺得這樣很不習慣,可開業幾天後,看到很多年輕人安安靜靜地獨自來用餐,店裡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就漸漸轉變了想法。
把家鄉味道
帶到大都市
小吃店生意不錯。正在店裡用餐的食客小吳告訴記者,她是在朋友的推薦下才來這家店的。用完餐,小吳覺得店裡的食材很乾淨,調料放得少,口味清淡,吃起來很健康。獨自用餐的小陳則告訴記者,她是第一次見到一家店放置了這麼多平板用來點餐,這比服務員點餐、微信點餐要方便許多,用「高鐵」送餐也很新奇,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高先生姐弟倆都對嵊州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發現很多嵊州人在外開小吃店,都會把店名取作「杭州小籠包」,一方面是怕有一些人不認識「嵊」字,一方面是因為杭州的名氣比較大。看著遍地開花的「杭州小籠包」店,高先生和高女士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嵊州的一方美食。於是他請來嵊州的親戚和朋友,打算把家的味道帶到這高樓林立的大城市。
高先生還發現,現在很多年輕人經常點外賣。他說,實際上,很多外賣的餐品都是批發來的半成品再加工而成的,食材的來源和新鮮度都沒有保障。而商家為了掩蓋食材本身的缺陷,往往會添加很多調料來刺激顧客的味蕾,十分不健康。長期保持這樣飲食習慣的年輕人,很可能會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因此,他也立志要開一家用料安全、烹飪方法健康的小吃店。
除此以外,高先生覺得,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很需要獨處的時間,因此他們在規劃店內布局的時候,特別設置了一長條適合一個人吃飯的桌子,在大多數餐位上都放置了一個平板電腦。顧客來店裡吃飯,只需要用平板點餐,等待「高鐵」送餐,最後掃碼付款就好了,完全可以做到不用和任何人交流。
「媽媽的味道」
成為招牌菜
店裡有一道菜叫做「阿五醬缸肉飯」。這道菜是店裡的招牌菜之一,深受食客們的歡迎。
「阿五」不是別人,正是高先生和高女士的母親。高先生說,自己共有8個兄弟姐妹,從小過著貧苦的生活。為了給生活多一點滋味,每年的梅雨季節,母親都會親自製作豆醬。母親利用梅雨季節獨特的空氣溼度來發酵豆子,直到三伏天時,將其曬成醬餅。制醬的手藝是外婆教給她的,母親又將這老手藝傳承給了高先生和高女士。
如今,母親已經不在了,但每年做豆醬的傳統依然在延續。每年5月開始,高女士和高先生都會忙活著做豆醬、曬醬餅。用這樣的豆醬製成的「醬缸肉飯」,成為了深受食客喜愛的「下飯利器」。
店裡還有一道招牌菜是「筍乾菜味豆腐」,這也是一道傳承「老手藝」做的菜。雖然菜名全是素的,但是食客卻能吃出肉香味。這是因為每次大廚在做筍乾菜蒸五花肉的時候,都會多放些筍乾菜,多出來的筍乾菜則用來做筍乾菜味豆腐。
筍乾菜也是該店的一大特色配料。每年3月是春筍上市的季節,高先生負責去購買大量鮮嫩的春筍,而高女士和高先生的妻子則負責製作筍乾菜。用精心製成的筍乾菜做出來的筍乾菜蒸五花肉,既有五花肉蒸出油花後的香味,又有筍乾菜的鮮味,吸引了不少食客前來品嘗。
想把小吃店
開遍大江南北
「老手藝」不能丟,創新菜品也很豐富。在這家小吃店,高先生自創了一種主食小吃,取名「鵝吱吱」。這其實是一種油炸春卷,做法是春卷皮裡包著鵝肉和拌好的醬肉飯,再用油煎炸。高先生打算等生意再紅火一些時,在店內設置一個外帶區域,專門賣可以打包帶走的小吃。
除了鑽研嵊州特色菜,高先生還給店裡添加了一些非傳統嵊州美食的創新菜,比如芋艿燉大鵝、大鵝燉年糕等一些含有鵝肉的餐品。這些餐品的存在,是因為高先生喜歡吃鵝肉,店裡的大廚擅長做鵝肉,加上高先生有朋友在養殖高品質的大鵝,可以為他提供鵝肉。
雖然姐弟倆的店才剛剛起步,但高先生心中早已構思了一個嵊州小吃餐飲店的新模式。他說,他的夢想是在打造一家小而精的嵊州小吃店的基礎上,讓店鋪開遍大江南北。(見習記者 俞佳倩)
信息來源:紹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