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如德在打掃院落。璧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7月2日電 「真沒想到自己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圓了『安居』夢。」近日,璧山區璧城街道大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汪如德眉開眼笑地說。據了解,全區像汪如德這樣因農村危房改造而受益的農戶達17758戶。
今年璧山區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這一總體要求,把農村危房改造列入重點民生實事之一,著力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安全問題,改善住房條件,助推農戶「憂居」變「優居」。
今年53歲的汪如德,幾年前還被生活困難壓得愁眉苦臉,妻子腰椎間盤突出,無法下地勞作,母親年老體弱,小兒子還在上學,一家4口蝸居在兩間土房裡生活,全家就靠他打點零工維持生計。
璧山鄉村「優居」。璧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之前住的房子是泥土砌的,前面住人、後面養豬,已經住了幾十年了。」 汪如德苦笑道,「牆體和屋頂已經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每逢下雨,都得全家人出動接漏水,遇到颳大風更是害怕房屋垮塌。」
一年前,汪如德一家的房屋安全等級被評定為D級,屬於整體危險的房屋,需要拆除重建。而當時老汪心裡有顧慮,家裡收入甚微,無力承擔高額的重建資金。
當他得知自己符合享受危房改造補助政策的條件時,信心就來了。在街道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補助申請流程,並得到了3.5萬元補貼,去年10月份老房子拆除,今年1月就搬進了新房。
「我們以精準排查、不漏一戶為目標,嚴格實行聯合比對、逐戶核查、村鎮評定、專家鑑定四個步驟,確保危房改造對象識別精準到位。」 區住房城鄉建委負責人介紹,在改造中,針對農戶無能力、無意願自行委託施工單位的情況,所在村(社區)還會向農戶推薦多家願意墊資為其進行危改的建築工匠或建築施工企業,供農戶自行選擇,有效減少群眾墊資負擔。
同時,在施工建設中,璧山還對農村建築工匠開展技術培訓,逐戶逐項開展現場質量安全巡查,並聯合相關部門對改造情況進行逐戶走訪,聘請專業機構對改造後的房屋進行安全認定,確保貧困群眾住得舒心、住得放心。
截至5月29日,今年璧山唯一住房改造完成率99.91%;非唯一住房改造整治完成率82.04%;非常住危房改造任務整治任務5284戶已完成304戶,正在施工598戶。
璧山區住房城鄉建委負責人表示,璧山區將全力做好農村危房改造督促、保障工作,繼續嚴格執行「農戶申請、村居評議、鎮街審核、部門確認、建委匯總」程序,實行留痕管理,保障了危改對象精準,確保危改資金用到實處。(劉政寧、謝佳潔、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