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水鄉,有住寫唔完的歷史,名人軼事、歷史典故、鄉野趣聞、威水過往,都值得我們一一細數。「大話裡水」是夢裡水鄉公眾號的全新欄目,裡水君邀你一起用文字、圖片和聲音記錄鄉愁。
往期回顧:裡水為什麼叫裡水| 裡水毛巾廠的威水史|古時候的裡水人是怎麼過七夕的|石門中學與裡水有段古
逢年過節,相信不少裡水街坊,就會有到西華寺祈福的習慣,其實這座低調的千年古剎,有著「先有西華,後有南華」的傳說,歷史可上溯至五代南漢,更是宋、元時期「羊城八景」之一,還和東晉清官吳隱之有關係。
今期大話裡水,就和大家說下西華寺有關的故事啦~
(戳一戳👆聽美女主播講故事)
千年西華寺,悠悠香火情
西華寺位於裡水西華村內,現在我們見到的這座寺廟,是2009年原貌重建的,而舊西華寺建於南漢時期,兩者位置相距離不遠,大概就是重建版西華寺所在位置前30米左右。
武廣高鐵在現西華寺後方穿梭而過
來到西華寺,只聞得梵音嫋嫋,而在寺廟上方的高鐵橋上,轟隆而過的武廣高鐵,承載著夢與遠方,川流不息。你會發現,虔誠乾淨的信仰和繁忙的交通大動脈,在這片土地上原來都可以這麼和諧共融。不過這樣的和諧其實來之不易,背後是有段古的。
西華寺信眾
時間要說回到2006年,武廣鐵路客運專線選址跨越西華寺,殘破敗壞的寺廟面臨被拆的命運。
重修前的西華寺殘破,只餘門前臺階與正殿,香火凋零,資料圖
拆?這裡是西華村的村史見證,情感上過不去。不拆?武廣線建設任務重、時間急。究竟應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盤桓在一眾西華村民心中。當年10月,西華村村民認為不能坐以待斃,於是請來挖掘機,在殿前左側廢棄的磚石瓦礫堆積處開挖,相傳這個位置原來有個石碑,估計能說明西華寺的重要歷史價值。
用村民的話來說「老天絕對有眼」,宛如大海撈針的挖掘,在開挖不久後,竟然就恰好挖開上面的磚石,不多不少就露出石碑的正面,原有的碑文是毫髮無傷,似乎就是靜靜地躺在那裡,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刻。
考古人員在拓印明代重修西華寺碑,資料圖
之後,省、市專家陸續進駐,又出土了不少可以追溯至唐朝的、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文物,證明了西華古寺可能是南漢時期「中央級別」的官寺,甚至可能是南漢28寺中的西部7寺之一。再後來,到了2008年7月,舊西華寺正式拆除,為遷就武廣高鐵建設,新寺位置後移30米正式開始原貌重建。
在西華寺出土的文物,至今在寺內有專門的展示區
2009年5月,自乾隆末年開始就石門深鎖的西華寺,重新煥發光華並對外開放,重建資金全部都是由西華鄉民與信眾捐贈。
西華寺內一景
紅光瀲灩映西華,最美儘是石門景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西華寺還是舊羊城八景「石門返照」的重要組成部分。沿著西華寺附近的珠江邊走,對著江面往大橋方向望,就是舊羊城八景「石門返照」的石門所在處。
「石門返照」的石門所在處
相傳江水流到這裡,岸邊兩山對峙好像門一樣,所以就叫做石門,直至水流改變之前,這裡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代中原官吏進入廣州的必經之路。
而著名的「石門返照」也出現在這裡,據廣州文史記載,「石門返照」出現的時候,江上雲霞靄靄,車馬往來、樓房浮於水面,好像海市蜃樓。另外,曾經有專家提出,舊西華寺地處宋、元時期的「羊城八景」之一「石門返照」所在地,其鼎盛於宋、元時期,衰落於明清的「身世」,與「石門返照」的盛衰在時間上極為吻合。
因此,西華古寺很有可能就是當年「石門返照」美景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還有一個講法就是說「石門返照」是指石門亭、西華寺、沉香沙等勝景倒影江面,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
一曲貪泉歌未了,芙蓉花發西華寺
各位街坊如果有去過裡水法治文化公園的話,都會留意到一個人物雕像,他就是東晉清官吳隱之。雕像不遠處還有一個井,叫「貪泉」。不過裡水法治文化公園內的這個「貪泉」是仿製的。根據廣東省考古所早年的考古發現,正牌「貪泉」其實是在西華寺遺址旁邊的。
貪泉這個名,一聽就覺得是貶義,但吳隱之卻是一世廉潔儉樸,深受百姓愛戴,連皇帝都讚賞有加的他,與西華寺有段流傳至今的故事。
當時的廣州雖不如當今這麼繁華和富庶,但也是一塊肥得流油的地方。自東漢以來一直是重要的海上貿易中心和通商口岸。來自南洋、天竺、獅子國(今斯裡蘭卡)、波斯等地的商船,一年數次運來大量的珍奇異寶、海外洋貨。當權者只要隨意「撈一把」,洋財、橫財便發定了。誠如《南齊書·王琨傳》有言:「廣州刺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萬。」
然而飲了貪泉並賦詩唱誓的吳隱之破了這個例。他在廣州刺史這個肥缺上,始終保持不貪不佔的清白操行。任期滿後,他從廣州乘船返回建康時,與赴任時一樣,依然身無長物,兩袖清風,與前後刺史離任歸還時「船載洋貨,車裝珍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酌貪泉》
東晉 吳隱之
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人人都說喝了這裡的泉水之後,就會貪財愛寶,但我相信,就算讓古代同樣以品行高潔著稱的伯夷、叔齊飲用後,都不會改變那顆廉潔的本心。)
而明代大儒陳白沙曾寫過一首詩叫《石門貪泉碑記》,亦描述過當年的西華寺與貪泉的境況。
《石門貪泉碑記》
明代 陳白沙
芙蓉花發西華寺,遠訪殘碑到石門。
一曲貪泉歌未了,夕陽紅近水西村。
如今,昔日西華寺前的芙蓉花早已不見蹤影,貪泉早已被歷史的風塵迷離了清澈,但吳隱之和他的《酌貪泉》卻依然警醒著世人,清廉為官不移心。
你跟西華寺有什麼故事呢?
一起在評論區下方講古吧!
夢裡水鄉編輯部
音頻:李潔瑩
編輯:杜婉容
審校:陳淑儀、朱嘉泳、吳碧霞
-----
-----
回復關鍵詞看乾貨
身份證 | 港澳通 | 保障房 | 通行證
電動車上牌 | 疫苗預約 | 賢魯島 |裡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