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國家統計局:2019年末城鎮常住人口佔總人口60.6%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目前高質量發展已進展到什麼程度?2020年針對高質量發展將做哪些工作?
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月1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過去一年,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產業結構逐步升級,需求結構趨於優化,城鄉和地區發展差距有所縮小,2019年末城鎮常住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60.6%,創新驅動繼續增強,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新的一年,必須促進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目前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寧吉喆表示,2019年所取得的成績,可以用兩句話概括,一句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一句是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過去一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都是穩步提升的。
一是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各方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實現了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這四大宏觀指標的協調匹配。全年經濟增長6.1%,1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2%,CPI全年平均上漲2.9%,對外貿易實現了穩中提質的正增長,所以主要指標都符合預期、處於合理區間,這也是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二是產業結構逐步升級。服務業較快發展,2019年服務業即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9%,快於第二產業1.2個百分點,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9%。根據經濟普查的結果,2018年服務業的比重是53.3%,所以又上升了0.6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要高一些,達到了59.4%,比第二產業高出22.6個百分點。所以,服務業增長是經濟增長重要的穩定器。工業結構繼續優化,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的增加值增速都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這兩個行業佔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32.5%和14.4%,反映出工業結構在轉型升級。
三是需求結構趨於優化。消費發揮主要拉動力作用,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比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要高26.6個百分點。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反映在服務性消費比重上升。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較快增長,2019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3%,快於全部投資11.9個百分點;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3.2%,快於全部投資7.8個百分點。
四是城鄉和地區發展差距有所縮小。城鎮化率超過60%。2019年末,城鎮常住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0.6%,是第一次超過60%,也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個標誌性數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於城鎮1.2個百分點。中西部增長快於東部。2019年,中部、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7%和6.2%,分別快於東部地區2.9和1.4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有10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可以說是在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的前提下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五是創新驅動繼續增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較快發展。2019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4%,快於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2.6%和26.8%。1-11月份,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都在12%及以上。2019年,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9.5%,快遞業務量完成630億件,增長24%。
六是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世行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升至第31位,比上年上升15位。財稅改革紮實推進,全年減稅降費預計超過2.3萬億元。全方位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成功舉辦,增設了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交往活躍,2019年與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0.8%,快於全部進出口7.4個百分點。從1-11月份數據看,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佔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12.9%。
寧吉喆表示,新的一年,要為「十三五」的圓滿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完成決勝攻堅,還要為「十四五」的發展和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必須促進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他表示,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提高政策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促進重點項目加快落地,提升工業基礎能力,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帶動終端消費,釋放強大國內市場潛力;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推動產業升級發展。同時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補短板強弱項,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加快產業升級步伐,使經濟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