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青島5月7日訊 (記者 楊廣科 通訊員 李彧 楊海峰) 「奧運聖火的光輝照亮著我奮鬥的道路和夢想……」45歲的李克,雖然先天性雙下肢畸形屬於肢體一級殘疾人,但這些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殘疾而停止奮鬥的裡程。他的努力與堅韌,最終有幸成為2008年奧運火炬手,李克對自己的生活更是充滿了信心與希望。
「握過火炬的溫暖與光輝,成為我人生中最為珍貴的記憶,因為感受到火炬的光與熱,更堅定了我努力奮鬥的信念……」面對先天性雙下肢畸形,李克並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努力,相反,李克卻面對採訪的記者笑言「苦難是最好的財富」。
「我在1991年初中畢業……」昨天上午,記者趕往青島市即墨區的一家公司見到了正在上班的李克,為了這次的採訪,李克特地請假半小時,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李克告訴記者,初中畢業後為了謀生,好強的他並沒有在家等吃等喝接受社會救濟,而是自學修鞋,將家裡的破舊鞋子不停的拆拆補補,縫了拆拆了縫。從沒拿過針線的李克,為了今後的生活,第一次笨手笨腳的拿起針線,引線、接扣、穿眼、針縫……小小的銀針卻總不聽使喚,每每故意和他作對似的扎他的手指。
為了學會修鞋,能夠學有所成自食其力,李克全然不顧手上扎滿針眼的痛疼。他說:「那個時候,我只有一個念頭,不想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針扎的痛算不了什麼……」通過磨鍊,好強的李克勤學苦練,硬生生的將一雙男人的大手磨練成一雙縫縫補補樣樣精通各種針線活的巧手。
「那個時候,生活很累很苦,生意並不好做……」李克告訴記者,因為自己行動不便,修鞋攤就設立在自己的小村,很多村民都喜歡這個堅強的小夥子,哪怕走再遠的路也願意把鞋子送到李克這裡修補。 「擔心吃飯來回折返耽誤生意,每天中午,我都堅守在小鞋攤前,用涼開水泡饅頭就著鹹菜簡單的湊合成一頓午餐。」生活的苦,並沒有阻止李克放棄自己的奮鬥,通過他幾年的努力和技藝的精湛,小小的鞋攤已經完全可以養活自己了。
「2001年的一個夏季,同村的一個小孩溺水,因為水深,很多人都束手無策,無法打撈上來。「自幼進行遊泳鍛鍊的李克聞聽後,毫不猶豫的跳入10多米的機井進行打撈,最終,他借憑過人的遊泳技術和超常的毅力,在自己下肢畸形的情況下,愣是依靠雙手將已經奄奄一息的孩子打撈上岸。雖然孩子因溺水時間過長而無法挽救,但作為殘疾人的李克奮不顧身,深入十多米機井依靠過人的膽識和超常的遊泳技術勇救落水兒童的佳話深深感動了青島殘聯的領導:「這樣自強不息的殘疾好青年值得學習!」。
因為李克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他良好的遊泳潛質,同年,李克被青島市殘聯選拔為殘疾人遊泳運動員, 2002年被青島市殘聯選入輪椅競速隊,2005年被選入中國殘疾人帆船隊。2001年,李克獲得了全國殘疾人遊泳錦標賽200米和100米的亞軍;2002李克獲得了大連國際馬拉松輪椅競賽組第二名……
李克的努力和奮鬥成為殘疾人最勵志的榜樣。
「2008年,我光榮的成為北京奧運火炬手……」回憶起自己擔任奧運火炬手的幸福時光,李克把昨天的榮耀依舊當做今天努力奮鬥的動力。「我作為一名奧運火炬手,曾向全世界展示自強不息努力奮鬥的中國殘疾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傳遞的是一種健康、陽光,百折不屈的精神,讓全世界知道堅強可以戰勝一切困苦。」
退役後的李克,收穫了愛情,更多了一份平淡,而今的他,坐在輪椅上與常人一樣在即墨一家電子廠從事元件安裝工作,他用自己的雙手撿拾生活的甜蜜。
「傳遞光和熱,用光輝照亮前進的道路!」當記者再次提起奧運火炬手的光榮時,李克的雙眼溼潤。「我是殘疾人,但生活並沒有拋棄我,而是給予了我太多的眷戀和榮譽,讓我手握奧運火炬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樣的驕傲讓我終生難忘!」
李克通過努力,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自食其力,不僅養活自己更承擔了照顧妻兒的家庭責任,這種自強不息的堅韌與火炬傳遞的奧運精神何其相似……
但願,每個人心中像奧運聖火一樣的生活信念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