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這種武器是大炮巨艦時代的產物,厚重的裝甲和超大口徑的巨炮是戰列艦的王牌。從航空母艦出現以後,飛機對軍艦的巨大優勢就逐漸挑戰了戰列艦海上霸主的地位。
美國海軍和日本聯合艦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交鋒,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回味,時至今日美日海戰仍然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航母交戰。而通過美日太平洋海戰,世界海軍的發展思路也得到了極大的改進。其中,日本最強軍艦的覆滅,對美軍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同時也宣告了航空母艦霸主地位的無可替代。
1945年,戰爭打到這個地步日本海軍已經是無力回天,只能勉強抵抗。為了鼓舞士氣同時做垂死掙扎,日軍出動當年頂尖的戰列艦——大和號。在二戰之前,戰列艦實際上是海軍的絕對主力。在航空母艦出現之前,海軍的王牌就是擁有厚重裝甲和巨炮的戰列艦,誰的裝甲更厚重,誰的火炮射程更遠口徑更大,很大程度上就會佔據上風。而大和級戰列艦實際上就是這種思想指導下,日本海軍造成的最強軍艦。
從紙面數據看,大和級是絕對的戰艦王牌,當年的戰列艦裡幾乎沒有對手。大和號的滿載排水量為72810噸,火力空前強大。大和號上擁有三座三聯裝460毫米艦炮是當年世界各國海軍中口徑最大的艦炮。同時,還有12門155毫米三聯裝副炮,12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以及156門25毫米三聯裝防空炮。
為了增強這艘軍艦的防護,日本拿出了家底,為這艘軍艦安裝了總計達到21266噸重的裝甲,以及1629噸的裝甲防禦板,僅僅是防護裝甲的重量,就已經比今天的一艘兩棲攻擊艦全重還大。在這艘軍艦的艦體主裝甲,可以承受自身主炮在20-35公裡距離的打擊。主裝甲帶的厚度達410毫米,460毫米三聯裝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達到驚人的650毫米,主炮炮塔頂部的裝甲厚度也有270毫米,具有很強的抗彈能力。
總體來看,大和號的設計就是依託厚重裝甲和重炮來進行艦對艦海戰,依靠大量的防空炮來擊毀來襲飛機,是典型的大炮巨艦思想下的產物,屬於以海制海戰術下出現的最強王牌。即使是美軍裝備406mm重炮的戰列艦,和大和號單挑也不會佔到一點便宜。大和號從1942年6月開始服役出擊,但多年的服役並沒有創下什麼值得一提的戰果,反而期間被美軍潛艇和魚雷機擊傷兩次。在1945年3月26日,大和號出動試圖支援衝繩日軍,對美軍水面艦隊發起攻擊。在4月7日,美國海軍第58特遣編隊和大和號交戰,只不過攻擊大和號的是美軍飛機,沒有一艘軍艦和大和號進行日本人想像中的海戰。
後續的戰事也許可以簡單概括,那就是這艘巨型軍艦遭到了美軍艦載機的圍毆,美國航母起飛的一波又一波艦載機,將大和號炸的千瘡百孔。最後的致命傷來自於美軍魚雷機的魚雷,其動力艙被摧毀後便宣告失敗。在大和號的最後一戰中,美軍總計出動了227架飛機進行打擊,其中只有10架美軍飛機被擊落,戰損率不足5%,這完全可以接受。尤其是僅僅以10架飛機為代價,就令這艘造價等於3艘飛龍級航母的戰列艦沉入海底,這個交換比是極端地有利於美軍。
可以說,大和號的覆滅代表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戰列艦不是航空母艦的對手,延伸一下說,那就是水面軍艦都不是飛機的對手。美軍大獲全勝,此後大力發展航母,也是深刻地直接理解了這一點。哪怕是最現代化的水面戰艦,去對抗航空母艦,毫無疑問會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
直到今天,美國海軍大洋作戰的核心就是航空母艦,而軍艦不是飛機的對手這個印象在美軍中仍然被奉為經典教條。某種程度上說,這句話今天也完全正確,要進入大洋作戰,還是需要依靠航空母艦,任何其他水面軍艦都不能媲美航空母艦的統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