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

2020-12-07 中國青年網

2020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正在進行,吸引全球目光。為世界最高峰定位置、量「身高」的行動,在人類歷史上已進行了多次。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活動。

名稱之爭背後的測繪史

「最先發現珠穆朗瑪峰的,是居住在西藏南部的藏族同胞,他們給予這個峰以名稱。但是把這個山峰,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在地圖上的,則是1715至1717年到西藏地區測量的我國測量隊員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佔巴。」

寫下這段話的,是已故著名地理學家林超。他在1958年發表的論文《珠穆朗瑪峰的發現與命名》中指出,西方世界普遍認為是英國人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發現了珠峰,並將其命名為「埃佛勒斯峰」。然而,「這是一種帶有殖民主義色彩的傲慢。」

林超寫道,從1851年到1865年間,英屬印度測量局從印度境內採用大地三角測量法對珠峰高度進行遙測。時任局長安德魯·沃卻「『慷慨』地以此峰來紀念他的上司前任局長埃佛勒斯」,這便成了西方對珠峰名稱百餘年錯用的起源。

但西藏人民卻早就賦予過這座山峰本地的名稱。對此,歐洲人也是心知肚明。1922年,英國探險隊在珠峰實地考察後在倫敦報告時稱:「西藏人稱埃佛勒斯為珠穆朗瑪……顯然這是該峰正確的名字。」

但此後,歐洲人卻並未改正「埃佛勒斯」這一錯誤名字的使用。

「珠穆朗瑪」之名,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繪製的《乾隆十三排圖》,這幅地圖則是依據成圖於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繪製的,其中,「珠穆朗瑪」被寫作「朱母郎馬阿林」。林超文中指出首先對珠峰進行測繪的勝住等三人參與了這幅地圖的繪製。

故宮館藏儀器實證300多年前的測繪

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一尊四遊標半圓儀。使用時,將其遊標與所測物體相交成三角形,應用比例關係可獲得被測物體的高度或距離。

「它代表了當時世界領先的測量技術。」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說,300多年前,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佔巴入藏的行囊中,便帶有這件儀器。

其時正逢清康熙年間。周乾介紹,清康熙帝親政後,先後平三藩、收復臺灣、討伐準噶爾,地圖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發現當時的地圖與實際有出入。在傳教士張誠、巴多明的建議下,康熙決定於1708年起重新測定全國地圖。1715年前後,勝住等三人被派往西藏。

這是我國首次用現代測繪技術對西藏地區進行國土測量,其中就包括對珠峰的測定。

這次測繪行動在《清史稿》《清實錄》等史料中均有記載,而最直接的史料證據則是《皇輿全覽圖》本身。圖中,珠峰以山形符號被標出,其名字中的「朱母郎馬」為藏語發音,「阿林」是滿語中的「山」,位置被放在圖中北緯26度40分、西經29度10分,約合現在東經87度18分。

林超在論文中指出,這個位置和當代測量結果(約北緯27度59分、東經88度55分)有出入,「但該地區山川地勢的相對位置是清楚準確的。」

站在這張1:130萬比例尺的地圖前可發現,珠峰地區的諸多地名與今天相似。山形符號附近有三條分支,分別代表中、東、西絨布冰川。這些冰川海拔均在5500米以上,在今天也只能徒步到達,足見300多年前測繪人員深入珠峰地區的程度。

遺憾的是,珠峰高度在圖上並未標出。周乾認為,清廷製圖完成後成果秘不外宣,公開資料很少,而戰亂也使一些史料流散海外。隨著研究資源進一步豐富,相信會有機會獲得當時所測的珠峰具體高度。

即便如此,故宮內諸多藏品還是側面證明,勝住等人嘗試對高度進行了測定。除了四遊標半圓儀,一尊銅質御製方矩象限儀也可用來測量物體高度和與參照物的水平角。

測量中使用了桑遜投影法等西方現代測量技術,一些儀器也為歐洲製造。但周乾說,我國在部分舶來儀器中加入了自己的技術特色。如1714年製作的御製銅鍍金星晷儀分為上下兩重盤,上盤周圈刻有我國獨有的二十四節氣,在求得時刻的同時,還可知道當日所處的節氣。

為人類拓展認知疆界 為珠峰正名

「《皇輿全覽圖》可以說是關於珠穆朗瑪峰測量最早的歷史文獻。我國測定珠峰的時間比西方早了近140年。」周乾說,1952年,我國正式將這座世界最高峰命名為「珠穆朗瑪峰」,這也與《皇輿全覽圖》依照當地藏語傳統發音命名的原則相同。

而珠峰南坡所在國尼泊爾也在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後,於1951年首次將「埃佛勒斯峰」改為了「薩迦瑪塔峰」,這在當地語言中有「高達天空的山峰」之意。

世界最高峰,終於找回了她在歷史長河中的真名。

在珠峰兩側,中尼兩國當地居民一直將珠峰視為一座神聖的山峰。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山腳下便已圍繞這座高峰產生了許多悠久傳說。「珠穆」在藏語中為「仙女」之意,當地人認為珠峰是五仙女中的第三位。

直到300多年前,中國測繪人員作為歷史的先鋒,首先將人類科學認識世界的邊界拓展到了世界最高峰腳下。

《皇輿全覽圖》的成就遠不止於此,它也是當時世界上範圍最廣的實測地圖。英國近代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之《地學》中明確指出,清康熙時期繪成的地圖無疑是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幅,且比當時歐洲所有的地圖要更好、更準確。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珠峰「身高」測量史
    2020年,我國測繪工作者再攀珠峰,用更為先進的綜合現代大地測量技術,測定珠峰高度,刷新人類認識世界的高度。300年前:中國人首次測繪珠穆朗瑪峰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以著名地理學家林超為代表的我國學者便指出,在有史料可查的歷史中,世界上首次對珠峰進行測繪的是中國人。
  • 中國人測繪足跡:珠峰從8848.13到8844.43米(圖)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立即開始對珠峰的測量。當五星紅旗插上世界之巔,我們測出的珠峰身高被世界認同。測繪隊員攀登珠峰的足跡正是我國測繪水平不斷提升的軌跡。  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高度為()。這是中學地理試卷上經常出現的試題。2005年以前,括號裡的數字為8848.13,現在,正確答案則是8844.43。  當然,您會說這是個常識問題。
  • 珠峰「測身高」,與你有什麼關係?——專家解讀測繪與日常生活的關聯
    國測一大隊隊員在西藏定日縣曲當鄉境內進行水準測量(4月18日攝)。 水準測量是一種利用提供水平視線的儀器(如水準儀、水準標尺),測定地面不同點之間的高差,並以此推算高度的一種方法,是經典大地測量的重要技術之一。 在目前正在進行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中,部分國測一大隊隊員承擔了水準測量的任務。
  • 珠峰有了新高程!測量功勳儀器入藏中國測繪科技館!
    珠峰有了新高程!測量功勳儀器入藏中國測繪科技館!與此同時,中國測繪科技館也迎來了我國自主研發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儀器設備,峰頂雪深探測雷達、峰頂GNSS接收機、峰頂覘標、長測程全站儀、重力儀,這也是這批功勳儀器首次向公眾展示。由於珠峰測區環境的特殊性,以及技術方案中對相關儀器設備的特殊要求,2020珠峰高程測量峰頂雪深探測雷達、峰頂GNSS接收機、長測程全站儀和峰頂覘標等設備都是特別定製的。
  • 老測繪憶珠峰 聽王玉琨講當年測量珠峰高度的故事-廣西新聞網
    記者 唐廣生/翻拍 老測繪憶珠峰 ——聽王玉琨講當年測量珠峰高度的故事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唐廣生  通訊員 方 強 何燕君 ■核心提示 今年是我國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瑪峰高程精確測量40邵世坤等6名當年參加珠峰測高任務的老同志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國測一大隊的光輝歷程和年輕一代薪火相傳的奮鬥足跡。 7月1日,習近平回信充分肯定他們愛國報國、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對全國測繪工作者和廣大共產黨員提出殷切期望。
  • 測繪人的驕傲!關於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一點小科普
    一共30隊名隊員,將在2020年5月6日從海拔5200米的登山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開啟珠峰衝頂測量,其實應該就是對珠峰頂部的高程進行測量。這幾天隊員們其實也沒閒著,在大本營周圍進行了控制測量,11臺國產華測GNSS接收機同步進行控制測量。
  • 登峰測極|珠峰到底有多高?揭秘中國6次大規模測繪和科考
    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測繪隊員在作業點進行GNSS測量,圖為安裝國產設備儀器。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 圖回顧我國珠峰高程測定的歷史,每一次對珠峰身高的測量,體現了當時我國測繪技術的最高水平,而這一次,測繪技術人員和登山隊員將把握5月的登頂窗口期,一同衝頂給珠峰量身高。
  • 測繪者:用青春為祖國丈量大地 用生命測繪珠峰脈搏
    他們的歸來,並不是測量的結束——仍有九十餘名測繪隊員繼續堅守在崗位上,一部分留在西藏繼續珠峰測量的收尾工作,一部分前往其他地方繼續從事測繪任務。手捧著鮮花的工作人員把熱烈綻放的鮮花送到了馬強和其他隊員的手上。
  • 珠峰高度為何會有不同數據?
    康熙年間珠峰高度首次測量1714年,清朝理藩院主事勝檢、喇嘛楚格沁藏布和拉木贊巴受中央政府的委派,對廣大西藏地區進行勘測,深入到珠穆朗瑪峰腳下,採用經緯測圖法(經緯儀三角測量)和梯形投影法,對珠穆朗瑪峰的位置和高度進行了初步測量,並用漢文、滿文明確地在《皇輿全覽圖》上首次標註了珠穆朗瑪峰的位置和名稱。這是有關世界最高峰最早的文獻記載。
  • 珠峰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而對於國家來說,登頂珠峰不僅僅彰顯我國在攀登珠峰方面的能力,還有利於測繪工作的進行。《攀登者》這部電影就是以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國家登山隊兩次徵服珠峰的故事。
  • 珠峰有了新高程!測量功勳儀器入藏中國測繪科技館!
    珠峰有了新高程!測量功勳儀器入藏中國測繪科技館!與此同時,中國測繪科技館也迎來了我國自主研發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儀器設備,峰頂雪深探測雷達、峰頂GNSS接收機、峰頂覘標、長測程全站儀、重力儀,這也是這批功勳儀器首次向公眾展示。由於珠峰測區環境的特殊性,以及技術方案中對相關儀器設備的特殊要求,2020珠峰高程測量峰頂雪深探測雷達、峰頂GNSS接收機、長測程全站儀和峰頂覘標等設備都是特別定製的。
  • 測量珠峰最新高程背後 他們為測量珠峰「身高」提供「尺子」
    記者9日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珠峰高程測量的順利完成,背後有國防科大科研人員的助力,他們提供了一把測量珠峰高程的「尺子」。 為珠峰高程的精確測定提供「尺子」 2003年開始,國防科大與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合作,進行捷聯式航空重力儀的研製。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現已發展出三代四型重力儀。
  •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 |《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精彩搶先看
    珠峰新高度的公布,展現了中國人不斷攀登、勇於突破的精神,也彰顯了中國科技的進步和大國風範。《中國測繪》雜誌2020年第12期將為讀者講述那些為珠峰新高而「攀登」不止、奮進不止的動人故事。《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封面
  • 剛剛,他們成功登頂珠峰
    咱們這次珠峰測量,要在峰頂進行測量工作,還要留下時間,所以一般來說,計劃要早上七八點之前,儘量登上珠峰頂端。所以,我們要在凌晨一兩點就出發。」>據介紹,登山隊員要做的工作包括:①立起覘標,以便讓在海拔5000到6000米的測繪隊員可以瞄準覘標進行交匯測量
  • 珠峰咋有4個高度?專業測繪科技工作者解讀珠峰高程測算過程
    本文轉自【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微信公眾號】;在專業測繪科技工作者眼中,珠穆朗瑪峰的高程並不是只有一個,而是有「雪面海拔高」「雪面正常高」「巖石面海拔高」「雪面大地高」…… 你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蒙圈了呢?
  • 8848.86米 珠峰長高
    「處於碰撞前沿的珠峰整體向長春或北京方向每年移動約3釐米;在垂直方向,珠峰地區每年隆升約4毫米。」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說,珠峰需要進行定期測量,理論上10年到15年重測一次比較理想。  據介紹,此次測量中,我國首次將5G和北鬥結合,利用通信專網和北鬥數據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高寒高海拔環境下北鬥二號、北鬥三號衛星信號同時接收、實時解析和質量預評估。
  • 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本報珠峰大本營5月2日電 (記者袁泉、谷業凱)2020珠峰高程測量首場新聞發布會4月30日在珠峰大本營召開,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為推動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順利開展,保證測量工作的科學性、高程成果的精確性,自然資源部組織了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的精銳力量,編制珠峰高程測量技術設計書和實施方案。
  • 中國珠峰登山隊登頂了!珠峰身高水準原點是青島這座小石屋,就在...
    從1960年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到1975年我國測繪工作者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穆朗瑪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 今年 我國再次向珠峰出徵 重新進行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
  • 珠峰為何突然「長高」?珠峰測算有何意義?權威專家解讀
    然而,大地水準面無法直接測量,需要珠峰地區現勢性強、解析度高、數量龐大的重力數據、水準數據、地形數據和衛星定位數據綜合計算得到。受地球板塊運動和地震等因素影響,珠峰地區環境持續發生變化,我國在不同時期對珠峰地區進行科學考察並發布珠峰高程。
  • 珠峰測量有何價值?為何不能用無人機?
    我國在1975、2005、2020年共進行了三次測量,上一次所採用的核心儀器和裝備是進口的,包括峰頂冰雪穿透測量的義大利雷達和測量採用的GPS觀測設備,這次在技術上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開展珠峰測量是對我國科技實力的綜合考驗,也是我國相關科學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記者:珠峰高程測量的方法原理是什麼?本次測量取得了哪些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