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朝乾隆三十一年
到如今
這200多年
廈門島地形變變變
地形輪廓像白鷺所以廈門叫鷺島?
前些天,這個話題引起了廣泛討論
廈門多位專家學者各抒己見
從事地球科學50多年的老技術工作者
廈門市地震局高級工程師葉清
否定了鷺島名字由來因為島形似鷺的觀點
並且還帶來了新說法——
有人所依據的「18世紀繪製的廈門地圖」
是《鷺江志》清乾隆三十一(1766年)
廈門島地圖
只是一張手繪示意地圖
清乾隆三十一(1766年)廈門島地圖
從自然地理和地殼運動方面
葉清詳解了200多年來廈門島圖形的變遷
葉清是誰?
葉清
75歲
廈門市地震局高級工程師
畢業於南京大學大地構造專業
對廈門自然地理有一定了解和研究
在學術刊物發表
《論東南沿海的發震構造》
《論閩西南滑脫斷層》
《廈門地理環境變遷》
等90多篇科技論文
著有廈門市文史叢書之
《廈門綺麗山水》
參與編撰《廈門市志》
《廈門經濟特區地理》等書
重 點 來啦!
古廈門地圖或以篔簹港—鍾宅灣
作為參照物
地圖是在平面上描述各種製圖現象
野外實測地圖是採用測量儀器
測定地球表面的局部區域地物、
地貌的空間位置和幾何形狀
並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繪製成地圖
古人沒有經緯度之分
根據登高而觀察地形繪製地圖
多以河流、山川為參照
再具體標出城池、村鎮
道路、渡口等標誌性地點
古廈門島地圖
很可能以篔簹港-鍾宅灣作為參照物
因此,其地形並不完全與實際吻合
廈門島東南部分成為古地圖繪製的重點
葉清介紹說
廈門島中間一條北東向
篔簹港-鍾宅灣斷裂帶
形成兩個斷陷港灣
篔簹港和鍾宅灣(五緣灣)
以篔簹港-鍾宅灣為界
廈門島形成了西北和東南
地貌景觀完全不同
廈門島西北部分
由火山巖構成侵蝕
剝蝕低山丘陵
多呈渾圓狀、坡度比較和緩、
風化土層較深厚的小山丘
以及紅土臺地和海蝕階地
很難形成自然風景區
而廈門島東南部分
則由花崗巖構成
侵蝕高丘陵
基巖裸露,山勢險峻陡峭
溝谷密度較大
流水侵蝕易形成
峭巖凌空、巨石嵯峨、流水淙淙的風景區
廈門舊二十四景都在廈門島東南部分
(除「篔簹漁火」 在篔簹港)
廈門島東南部分
成為近現代開發最好的地方
因此成為古地圖繪製的重點
古地圖只能算是一種手繪示意地圖
200多年前的
「清乾隆三十一(1766年)廈門島地圖」
廈門島西北和東南兩部分完全不成比例
葉清認為
事實應該是西北和東南兩部分面積大小相當
古地圖呈現出的西北部分
成為東南部分十分不起眼的「盲腸」
不符合現代地圖製圖原理
只能算是一種手繪示意地圖
類似今天的廣告、手繪導購圖、導遊圖
不能真實反映廈門島當時形態
廈門島原海岸線彎彎曲曲
有4個古海灣,分別為
廈大古海灣、思明古海灣、
公園古海灣、文灶古海灣
鷺江道海岸線
在大中路-橫竹路-開禾路口
從1900年至2010年
廈門島地圖基本形態是等軸形
南北長12.5公裡、東西寬13.7公裡
1900年廈門島地圖
1963年廈門島地圖
1980年廈門島地圖
2010年版廈門島地圖
力求復原200多年前的廈門島古地理環境
至於以歷史名人墨客的詩詞或名言作為憑據
葉清認為也不靠譜
1000年前,唐朝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中
「飛流直下三千尺」 三千尺即1000米
如果以此就斷定廬山(三疊泉)瀑布
落差有1000米,實屬荒唐
世界上落差大於600米的瀑布有3個
落差最大的委內瑞拉的安赫爾瀑布(天使瀑布)
落差979米
廬山三疊泉瀑布落差是155米
四百多尺,比「三千尺」相差6-7倍
而我國最著名的黃果樹瀑布
落差67米
落差最大的雲南省尼珠河普立瀑布
落差約250米
這樣評說「鷺島像啥」
距離科學事實較遠
那麼200多年前的「鷺島像啥」究竟如何解?
葉清說
必須組織強大科研團隊
進行大規模廈門島第四紀地質調查
根據地層、古生物、沉積物
碳十四、考古學等科技手段
才能力求復原200多年前的廈門島古地理環境
到時再談「鷺島像啥」才有意義
舊廈門港(玉沙坡)-廈大古海灣一帶地理環境變遷示意圖(葉清繪製)
鷺江道及思明古海灣地理環境變遷示意圖(葉清繪製)
廈門及周邊地質圖
近年來
葉清一直指導廈門工學院畢業生
完成《廈門島地理變遷系列》幾個研究課程
力求復原廈門島局部的古地理環境
我們拭目以待
期待早日揭秘「鷺島像啥」
記者:崔曉旭 曾宇姍
地圖:葉清提供
值班編輯:真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