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很有創新精神的一份卷子!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最受詬病的就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下,孩子的考試能力都是比較強的,但是孩子的創新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就比歐美差一些,這就是應試教育被大家詬病的地方,磨滅了孩子的創新能力,創造意識。為了克服這個弊端,我們的數學教育一直在改革中,其中一點就是把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寫進了新課標裡,這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如今這張卷子在考試的過程中,嘗試把創新能力、創新意識也用到考試中,非常有意思。
下面我們一來看看它是怎麼考的:
這是這張的第四大題,操作題。
這道題跟我們平時考試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有意識地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題目只給一個方向,如「畫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要求周長相等」,其他由孩子自己設計,大小形狀不進行要求,這給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興趣、愛好,進行作答或者說創造。
再看看第二問,方向或者說要求也只要一個「1/4能夠怎麼表示。」與平時的測試比,我們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情況,先看看平時我們是怎麼考得?都是讓孩子通過看畫好的圖,能夠知道圖裡表示的分數是幾,但是這道題,考得就「活」了,孩子可以用多種形式去表達自己心目中的1/4,這樣就可以把孩子的不同想法畫出來,在這同時也有意識的培養出來獨立性,不在局限於教師或自定的格式,讓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當然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但是,出題的老師有意識把這樣的一種意識放到卷子裡考孩子,試題自然是比原來要難一些,特別是平時不愛開動腦筋的孩子,面對這樣的題目,自然是覺得很難,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一定多去引導自己的孩子,從概念理解到動手操作都要多多陪同,特別是動手能力的指導,因為創新意識的培養,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畢竟三年級的孩子,純思考的數學活動還是比較枯燥的,加入動手才能促進兩者的互動,豐富孩子的創新意識,提供思考的源泉。
總之,教育正在進行高屋建瓴建設,我們家長也有跟上,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指導自己的孩子學習。
答案
一、把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寫在( )裡。
B A C A D
二、填空。
(1)( 18 )毫米 =( 1 )釐米( 8 )毫米
(2)10分=( 600 )秒 ( 6 )時=360分
2米=( 20 )分米 1噸—600千克=( 400 )千克
(3)看圖寫出分數3\10、1\10;3\10-1\10=2\10
(4)鐘面上的分針走 2小格時,秒針走( 2 )圈。
(5)在方框裡填上合適的數。10×3
(6)在一張長15釐米、寬10釐米的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 10 )釐米,剩下部分的周長是( 30 )釐米。
(7)7:30;70分鐘
三、用豎式計算。
755 、443、6472、1404
四、操作題。(略)
五、解決問題。
(1)6÷2×8=24(元)
(2)書店到體育館的距離是多少米?980-575=405(米)
(3)6×6÷9=4(行)
(4)35×5\7=25(名)
(5)389+147=536(元)536>500,536-50=486(元)
(6)A:10+5+5+10+5+5=60(釐米)B:10+10+5+10+10+5=5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