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坐落在九龍江北岸,始建於唐睿宗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自唐朝至今仍較為完整地保留著唐宋以來的自然風貌,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目前古城裡還有2萬多原住民,這些原住民就是古城的活文化。在這裡,能看到端坐巷口的老人,喝茶、下棋、敘古今,這些都是古城的日常悠閒生活。
古城內有始建於宋朝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的漳州文廟,距今400多年的兩座明朝萬曆的石牌坊、林氏宗祠等,均是國家級重點文物,另外還有許多市級文物,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漳州古城地處繁華的城市中心區,集合了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等特色。又是歷史建築、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建築特色十分鮮明,穿梭在古城小巷中,仿佛置身於某個電影情節裡。
古城裡有很多特色小吃及甜品店,如三角餅、阿國面煎粿、海蠣煎、古早味蓮子圓、肉粽、滷麵、沙茶麵、四果湯等漳州傳統小吃。特別是四果湯裡可以加各種配料水果,酸酸甜甜、QQ彈彈、特別好吃;麻薯裡面包軟糯裹著酥脆,讓人口齒留香。
漳州古城內還有木雕,布袋木偶戲、八寶印泥、薌劇、錦歌、蔡福美制鼓、木板年畫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可以欣賞街頭藝人表演糖畫,令人驚嘆。
「唐宋古城、明清街區、民國風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是對漳州古城的最佳概括。
漳州府衙前廣場的「府埕」,兩邊整齊排列著兩座兩層樓房,式樣有南洋味,民國時期陳炯明主政漳州時曾作為「迎賓旅館」接待來賓,是經過精心修葺保存下來的閩南民居建築。
立在路兩端的兩座明代牌坊是這兒最古老的遺蹟。一座是「尚書探花」坊,另一座叫「三世宰貳」坊,都是在明萬曆年間所立。
漳州古城,傳統茶文化積澱深厚。漳州人愛飲茶,大街小巷的家門、店口,都隨處可見飲茶品茗的人。
行走在古城裡,古樸而斑駁的舊牆,精美雕刻的老牌坊,近在咫尺的古碑,觸手可及的古廟,放慢腳步,放慢行程,在歷史遺蹟中去細細體悟,古老的城牆留下過王朝更迭的宏大,環繞的宋河留住了地靈人傑的風華,貫通的街道見證了風雲人物匯聚的繁盛,廟祠石坊存續著僑臺同胞的血脈。這是一座昔日錦繡的工商之城,是一座風貌依舊的文化古城,記載著漳州歷史的一段段滄桑歷史文化,領略宋、元、明、清、民國的歷史痕跡。
白晝祥和,夜幕繁燈。晚上的古城燈火輝煌,比白天更漂亮,在燈光的映照下,古韻悠揚,讓人感受到古代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古城沒有大都市的冰冷鋼鐵,有的只是這座城市古老的樸實,帶著悠閒的心情去嘗遍特色小吃;遇見徐竹初木偶藝術館,回想一番布袋戲最盛行的年代;或者,找間咖啡館坐下,一杯拿鐵,一本關於遠行的書,一個安靜思考的空間,感受時間靜靜地流淌,特別的有幸福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淡茶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