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晴川第一樓: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姊妹樓,武漢三大古建築之一

2020-10-19 瑞視覺

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有一座與隔江相望的武昌黃鶴樓有不解之緣的樓閣——晴川閣。晴川閣又名晴川樓,晴川閣得名於唐朝詩人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文化人到了武漢,少不了要到這裡打卡,親身體味幾百年前大詩人營造的美好意境。(王威 攝)

遙想1000年前一個晴朗的秋日,唐朝大詩人崔顥登臨黃鶴樓,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遙望對面的龜山漢陽,晴空萬裡的漢陽江畔樹木鬱鬱蔥蔥,好像近在眼前歷歷在目,鸚鵡洲的綠草生長茂密,於是寫下了「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千百年流傳的佳句。「有文無行」的崔顥,無論如何不會想到幾百年以後,漢江畔會因為他的詩句建造一座黃鶴樓的姊妹樓「晴川閣」。

始建於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547—1549年),是當時漢陽知府範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宮時為勒記大禹治水之功德而倡議興建。自始建以來,與禹稷行宮幾經興廢,400多年中先後進行過五次大的維修增建,兩次重建。上一次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漢陽郡守鍾謙主持重建。1935年晴川閣被風吹倒,禹稷行宮倖存。1983年武漢市人民政府組織修葺禹稷行宮後,重建晴川閣。閣名由前中國佛協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趙樸初所書。

復建後的晴川閣佔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麻石臺基,紅牆朱柱,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閣樓為重簷歇山頂式,屋頂前方仍設一水騎樓。整個樓閣分上下兩層,沿簷迴廊。其底層面闊五間,通長20.8米;進深四間,通寬16米。臺明從簷柱中心外擴0.7米,臺地面積為386.28平方米。

晴川閣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楚人依山就勢築臺,臺上建樓閣的雄奇風貌,並富有濃鬱的楚文化氣息。兩層飛簷四角銅鈴,臨風作響;大脊兩端龍形飾件,凌空捲曲,神採飛動;素潔粉牆,灰色筒瓦;兩層迴廊,圓柱朱漆;鬥拱梁架,通體彩繪;對聯匾額,字字貼金。

禹稷行宮(禹王宮),本名大禹廟,是武漢地區現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構建築。由司農少卿張體仁於南宋紹興(1131)年間創建,後成為武漢歷代祭祀大禹之地。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修;明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改大禹廟為「禹稷行宮」,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礎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愷等先賢。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重建,1984年按「保持現狀,恢復原狀」的原則進行修繕。

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武昌蛇山黃鶴樓隔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有「楚天第一名樓」之稱。這通「荊楚雄風」碑,刻於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為荊南觀察使李拔所書,碑文意為讚揚荊楚民眾與洪災水患頑強拼搏的精神。

晴川閣景區與武昌黃鶴樓夾江相望,江南江北,樓閣對峙,互為襯託,蔚為壯觀,有「三楚勝境」之稱。晴川閣與名冠天下的黃鶴樓隔岸相對,在萬裡長江上唯此一處,為武漢市三大古建築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晴川閣景區整個佔地約一萬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築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荊楚雄風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樓、臨江駁岸、曲徑迴廊等十幾處附屬建築組成。晴川閣自2008年3月20日起向社會免費開放,參觀者須在票務處窗口排隊領票免費參觀(當日有效)。圖為地圖上晴川閣與黃鶴樓的地理位置關係。【《瑞視覺》原創文圖,歡迎收藏、轉發、分享和關注!】

相關焦點

  • 武漢三大名勝古蹟之一,與黃鶴樓隔海相望,被稱為楚天第一樓
    我們來武漢的時候都知道這裡有著名的黃鶴樓,但是你知道嗎?這裡有三個著名的地方,即黃鶴樓、古琴臺和晴川閣,之前和大家分享過古琴臺,今天就來說說晴川閣,今天說的是武漢三大名勝古蹟之一,與黃鶴樓隔海相望,被稱為楚天第一樓。
  • 楚國晴川第一樓、武漢三大名勝之一、三楚勝境——晴川閣
    其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為武漢三大名勝。 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和武昌的黃鶴樓隔江相望,是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有「楚天第一名樓」、三楚勝境之稱。 圖為晴川閣。晴川閣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是漢陽太守在修禹稷行宮時所增建的, 之所以叫晴川樓,是源於詩人唐顥的一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武漢地區唯一臨江而立的古建築,並與黃鶴樓隔江對峙,蔚為壯觀
    能與武漢黃鶴樓隔江相望的城市建築有很多,但能夠與其隔江對峙的古建築卻十分稀有,作為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晴川閣不得不與大家分享一番。它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黃鶴樓隔江對峙,江南江北,樓閣對峙,互為襯託,蔚為壯觀,這在萬裡長江之上,唯此一處。
  • 楚國晴川第一樓、武漢三大名勝之一、三楚勝境——晴川閣
    其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為武漢三大名勝。 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和武昌的黃鶴樓隔江相望,是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有「楚天第一名樓」、三楚勝境之稱。 圖為晴川閣。晴川閣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是漢陽太守在修禹稷行宮時所增建的, 之所以叫晴川樓,是源於詩人唐顥的一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湖北武漢這處景點,與黃鶴樓隔江相望,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提起武漢的標誌景點,估計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登臨此處,留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名文佳作。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個地方,與黃鶴樓隔江相望。它雖然不及黃鶴樓名氣大,但也極具盛名。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 武漢三大名勝之一,與黃鶴樓隔江對望,被譽為楚天第一名樓
    來到武漢,我們都知道這裡有一座著名的黃鶴樓,但是你知道嗎?這裡有三大名勝,那就是黃鶴樓,古琴臺、晴川閣。之前跟大家分享過了古琴臺,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晴川閣。: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川閣的名字便取自這首詩,晴川閣位於漢水的南邊,與對面的黃鶴樓隔江相望,而且這也是武漢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有著楚天第一名樓的美譽,也被稱為三楚勝境。
  • 武漢晴川閣:三楚勝境,「楚國晴川第一樓」!
    這句千古名句的主角就是今天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的「」晴川閣」,晴川閣與武昌黃鶴樓夾江相望,江南江北,樓閣對峙,互為襯託,蔚為壯觀,有「三楚勝景」之稱,於萬裡長江上獨此一處。巍峨古樓之下幽靜而別致,廊腰縵回,簷牙高琢,展現了它原汁原味依山就勢築臺的別樣特色和雄起風貌。
  • 這座古建築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但很低調鮮少人知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超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中國民主革命的發祥地,武昌起義作為辛亥革命的開端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武漢有很多名勝古蹟,大家都知道的黃鶴樓,無論是歷史還是地名都很有魅力,黃鶴樓、故宮大學和另一座非常低的古建築被稱為武漢三大名勝,黃鶴樓眾所周知,但另一座非常低的鑰匙,另一座古建築在哪裡?
  • 這座古建築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但很低調鮮少認知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祥地,武昌起義作為辛亥革命的開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武漢有很多名勝,大家都知道的是黃鶴樓,歷史也很有魅力,黃鶴樓、琴臺和另一座非常低的古代建築被稱為武漢三大名勝,大家都知道黃鶴樓,還有另一座非常低調的古建築是哪裡?
  • 武漢這座古建築,因一首唐詩而得名,與黃鶴樓齊名卻很低調
    我國歷史悠久,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隨著時代的變遷,朝代的更迭,社會在不斷進步,現如今遺存下來很多歷史上的古建築。這次心心要說的古建築位於武漢,因為一首唐詩而得名,與黃鶴樓齊名,但是卻很低調,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湖北「被忽略」的古建築,與黃鶴樓齊名,是武漢三大名勝古蹟之一
    湖北「被忽略」的古建築,與黃鶴樓齊名,是武漢三大名勝古蹟之一,眾所周知,中國是土地遼闊的物博大國,這裡由34個省組成,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各省也大力發展旅遊業,在湖北,是中國受歡迎的旅遊城市,真的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湖北許多古建築非常低調。
  • 湖北「被忽略」的古建築,與黃鶴樓齊名,是武漢三大名勝古蹟之一
    湖北「被忽略」的古建築,與黃鶴樓齊名,是武漢三大名勝古蹟之一,眾所周知,中國是土地遼闊的物博大國,這裡由34個省組成,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各省也大力發展旅遊業,在湖北,是中國受歡迎的旅遊城市,真的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湖北許多古建築非常低調。
  • "晴川歷歷漢陽樹" ,武漢極具魅力的「三楚勝境」
    也許你知道武漢有揚名中外的「黃鶴樓」,但是,和它夾江相望的「晴川閣」知名度就小得多,甭說一般遊客了,即使是地道的武漢人,對「晴川閣」的了解知之甚少。 武漢晴川閣與黃鶴樓隔江對峙,互為襯託,蔚為壯觀,是武漢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
  • 楚天第一樓,隔河望黃鶴樓,山高水長為知音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042字,閱讀約3分鐘說到武漢的旅遊景點,大家一定第一時間想到黃鶴樓。許多名言讚美這座江邊亭子。「黃鶴早已遠去,現在只剩下黃鶴樓了。」「朋友已出黃鶴樓西,春霧花中下揚州。」不過有一個亭子,從黃鶴樓隔河而望。有楚天第一樓之稱的晴川閣,也有一種獨特的美。若遊武漢,不遊晴川閣未免可惜。晴川閣又稱晴川樓,始建於明代。「漢陽一樹一水變清,鸚鵡島一窩甜草。」名字的由來就是這首詩,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為武漢三大景點。晴川閣北臨漢水,東臨長江。
  • 楚天第一樓,隔河望黃鶴樓,山高水長為知音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042字,閱讀約3分鐘說到武漢的旅遊景點,大家一定第一時間想到黃鶴樓。許多名言讚美這座江邊亭子。「黃鶴早已遠去,現在只剩下黃鶴樓了。」「朋友已出黃鶴樓西,春霧花中下揚州。」不過有一個亭子,從黃鶴樓隔河而望。有楚天第一樓之稱的晴川閣,也有一種獨特的美。若遊武漢,不遊晴川閣未免可惜。晴川閣又稱晴川樓,始建於明代。「漢陽一樹一水變清,鸚鵡島一窩甜草。」名字的由來就是這首詩,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為武漢三大景點。晴川閣北臨漢水,東臨長江。
  • 武漢「楚天第一名樓」,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這晴川閣也是大有來頭,這晴川二字,也是取自於崔顥的《黃鶴樓》一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晴川閣,說到底就是一個小閣樓,依山面水,北邊臨著漢水,東邊是長江,在歷史上還被譽為是「楚國晴川第一樓」,晴川閣是在明代嘉靖年間修建的,至今也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
  • 愛旅行,約伴遊去武漢看最美夜景打卡黃鶴樓
    大江大湖大武漢,武漢被長江和漢江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跨江鼎立的格局,是中國特大城市之一,武漢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中國的中心腹地,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的別稱。武漢也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民主革命的發祥地,接下來由我給大家盤點一下武漢旅遊值得一去的景點,小吃和娛樂遊玩的地點。晴川閣依山面水,與蛇山的黃鶴樓夾江相望,有「楚國晴川第一樓」之稱。風景還不錯,也許在古代是個不錯的地方。
  • 這座古建築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但很低調鮮少認知
    武漢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祥地,武昌起義作為辛亥革命的開端,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武漢有許多的名勝古蹟,眾人所知的有黃鶴樓,不論是歷史還是知名度,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黃鶴樓、古琴臺和另外一座非常低調的古建築,並稱武漢三大名勝,但眾人皆知黃鶴樓
  • 科普:武漢三大名勝之一,晴川閣的歷史由來
    武漢晴川閣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為「武漢三大名勝」,也是武漢歷史最悠久的景點之一。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晴川閣的歷史由來的知識,一起來了解下吧!、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臨江而立、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晴川閣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川閣得名於崔顥的這一詩句。 晴川閣景區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築組成。
  • 武漢唯一臨江而立的景點,與黃鶴樓隔江相望,可惜很少有人遊玩
    武漢三大名勝之一晴川閣,是唯一1處臨江而立的景點,像是一個先驅者,感受著漢水的澎湃,感慨著黃鶴樓的名就,獨享著寂靜邃遠,人跡罕至。 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的晴川閣,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六年,看慣了浮華往事,一枝獨秀,吟唱了近500年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