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甜十七
鳳凰山下初相遇,
一見古鎮了終身。
都說喜歡古城的姑娘,
大多都是念舊且深情的。
你也是嗎?
連下了許多天的雨。
她在筆記簿上寫道: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
寧願天天下雨,
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這是張愛玲在《小團圓》裡描繪的場景。
特別喜歡這樣的場景,
覺得特別的美好,
可以想像一個女孩坐在窗邊的藤躺椅上,
望著大雨中的遠方,
思念著心中想的那個人,
其實心中還有思念就是幸福。
我也喜歡下雨天,
特別是下雨天的古鎮,
我格外的喜歡,
我愛極了那種水滴滴在青石板上的聲音。
我對古鎮的喜歡開始於鳳凰。
鳳凰是我去的人生中第一個古鎮,
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旅行的開始。
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綠皮火車,
那樣簡單而快樂的旅途到底有多好,
至今我都依然記得沱江的水、
下過雨的石板街,
煙霧朦朧中的吊腳樓。
所以不管後來我去了多少其他古鎮,
也不管多少人說她變得商業,
她在我心中都是最初的樣子,
因為她的樣子都是我們世人的行為造成的,
就像我們走在古鎮的老街上,
心中會突然冒出一個想法:
這麼美的地方如果我能一直留在這裡,
開一個小店了了此生就好了。
而正是有這樣想法的人多了,
所以才會使得她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所以你若想真心喜歡一個地方,
你一定是會帶著欣賞的角度,
來包容它的興衰榮辱。
對於鳳凰也許你最開始認識她,
是在從沈從文的書裡,
是在黃永玉的畫裡,
是在宋祖英的歌裡,
是在譚盾的琴裡。
而我開始知道她的時候,
我對她一無所知,
而正真開始了解她時候,
便就是我已經走在古城的老街上。
而這一去,
便就在我心上種下了一個古鎮夢,
都說喜歡古城的姑娘,
都是念舊且深情的。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深情,
但是我喜歡古鎮給我的安定的感覺,
因為古城適合放下心事。
第一次去鳳凰應該是十年前了,
那個時候五一假期還是七天,
那個時候綠皮火車還很普遍,
那是我第一次坐綠皮火車,
那也是我的第一次旅行,
坐在火車上對未知的遠方充滿了期待,
綠皮火車的窗戶是可以打開的,
吹著火車上的風開心得像個孩子。
忘記坐了多久的火車,
也忘記當時無縫銜接下一趟火車的心情有多緊張,
只記得興奮累了的自己靠著朋友的肩膀就睡著了,
睡覺喜歡長著嘴巴,
依稀記得有人用手拖著自己的下巴。
也還記得到達沱江邊上時,
那種發現新大陸的興奮,
而讓我忘記所有的舟車疲憊。
詩人戴望舒筆下曾描寫過這樣的場景:
悠長的雨巷,
丁香般的姑娘打著油紙傘,
腳步輕敲在麻石街上。
我多麼希望自己就是雨巷裡的這個姑娘,
猶如丁香般美麗輕巧,
腳踏著青石板望著甜。
特別是在越來越都市化的生活裡,
我們似乎很難再尋到如此詩意的場景了。
然而在鳳凰隨處可見的都是這樣的小巷。
如果你如我一般,
心中有著雨巷情結,
下雨的邊城古街一定值得你來尋一尋。
在看過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後,
更喜歡叫鳳凰古城邊城,
總感覺會多了幾分詩意。
有人說:
邊城的美,不是江南小鎮的那種柔美,
也不是麗江那樣的浮華。
它就像一位遮著頭蓋羞澀少女,
含蓄而又多情。
她青山環抱古城,沱江水繞城過,
紅紅石板街,小巧吊角樓,
風雨古長城,滄桑老城牆。
這樣的鳳凰古城,
她值得我們靜心去品味。
說不上具體喜歡邊城的什麼,
就是簡簡單單的逛逛古城,
在個小店發發呆,
橋洞底下聽聽流浪歌手的音樂,
夜間看過魅力鳳凰的演出後,
在街邊的夜宵店吃上一頓燒烤,
坐在路邊看雨、停雨、等雨停。
點點滴滴,林林種種,
就是喜歡這种放松的感覺,
因為古城就是用來放下心事,
肆意的放空自己的地方。
對於鳳凰的印象似乎越來越久遠,
因為時間確實過去了好久好久,
可是對於鳳凰的印象又那麼清新,
因為她讓我愛上了古鎮很久很久,
我鍾情於所有的古鎮,
儘管他們都有著這這那那各種各樣的問題,
可是去遍所有的古鎮成了我的一種期盼。
特別是住在古鎮裡,
清晨推開窗戶的那一刻,
好像整個世界都醒了。
看著沱江邊人們正在勤勞的洗著衣服,
看著遠處正嫋嫋升起的炊煙。
這樣的場景就像卞之琳的詩: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沈從文說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
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大人。
我想這就是關於古城最美的故事了。
在鋼筋水泥的都市生活久了,
就會越來越嚮往這樣的一處淨土,
隨著日子的一天天過年齡一天天的增長,
仿佛越發的喜歡一些復古的東西,
可能是復古的衣服,復古的包包,
也可能是一些老物件,一些老地方。
來到這些老地方,
似乎就是想要守住自己心中最初的那份安寧。
如果問我此刻最想做什麼?
我想說:
我想做個俗氣的女孩,
努力賺錢,
然後放下一切走四方。
我想說:
我想要和你在燈火闌珊的夜,
和你舉杯共憂愁,
聽風聽雨訴過往。
今 / 日 / 互 / 撩
此刻你最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