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導,記者12月9日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北京市交通部門正在研究一種新的移動視頻技術。在電動自行車上安裝攝像頭,管理員沿著車輛停放道路騎行,就能自動獲取停放車輛的車牌和訂單信息。這種管理方法將更適用於胡同小巷以及樹木茂盛的道路等複雜道路場景。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停車的難題早已是各大城市裡的一個共性問題。現如今,買輛車容易(當然,筆者指的是價格上是都有這個能力的,但是在北京上海這種對號牌都還需要管控的城市,買輛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城市裡用車的話,停車的確是個大問題。要麼找不到停車位,要麼是停車價格高昂,如果是亂停亂放,一不留神還有可能被一些滿身正義感的人士偷著劃車了。也因此,各級政府和管理部門都在不遺餘力地解決這個問題。以北京為例,經常能看到類似的新聞。比如在這幾年開展的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中,很多街道、社區將拆違騰出來的空地改造成停車場,方便社區居民;有的街道、社區和駐區的單位共同協商,錯峰停車,有效利用單位晚間的停車場;有的街道社區開發了立體停車的方法等等。尤其是隨著「12345接訴即辦」熱線的作用不斷凸顯之後,作為很大的一個民生問題,停車難問題經常被反映,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從另一個方面看,除了民生問題之外,解決好城市道路的停車問題也是城市治理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對停車位進行合理規劃引導停車入位,加大對亂停車行為的懲罰和治理,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城市道路的交通擁堵問題。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規劃的停車位,那麼很多車主就見縫插針,很快在學校周邊、醫院周圍等車流量大的地方就會造成交通擁堵。因此,北京市從去年7月開始正式實施了道路停車改革,能規範的停車位都規範出來,也不再用人工進行收費,而是採用電子收費的方式進行規範。效果已經十分明顯,據官方的數據顯示,自道路停車改革以來,北京市道路停車秩序明顯好轉,停車入位率達到90%以上,北京全市16個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658條道路,6.5萬個車位累計服務車次7018萬次,累計服務車輛達到564萬輛。
除了規範出很多的停車位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腐敗的滋生,起碼停車管理員不能以不要發票的方式私自收費了。而此次新的移動視頻技術,更是聚焦於胡同小巷以及樹木茂盛的道路等複雜道路場景,讓此前改革之後的死角更是得到了全覆蓋。其實這個新技術也麼有太大的瓶頸,說到底無非就是讓管理員騎著電動車,管理員沿著車輛停放道路騎行,可自動獲取停放車輛的車牌和訂單信息。用攝像頭掃描之後適時地傳輸數據給後臺,然後進行停車的監控和管理。
這其實還能給這項技術加載一項更好的功能,那就是除了對遵守交規主動停車入位的車輛進行掃描之外,還可以對周圍違法停車的車輛進行掃描,發現之後直接傳輸給交警部門,作為處罰的依據,而在此前交警部門推出的「隨手拍」功能已經實現了這個功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因此,如果真的要推廣這項技術,一定要在一開始就將交通部門和交警部門的後臺打通,實現一舉兩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