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雲霧繚繞中的莓茶基地
【相關閱讀】
7月4日「湘農薈」帶你走進永定邂逅「永定好貨」
湘農薈大直播|永定專場:武陵之巔 莓好臘香
文/時刻新聞記者 唐頻輝
到張家界,多半人是衝著山水盛宴而來,群山聳立,高入雲端,雲蒸霞蔚,鬼斧神工。海陸無靜止,風雲永流遷,古今有多少人希望通過欣賞這風、巖石最原始的面目,抵達大地深藏的浪漫本質?
7月2日,雨,站在張家界市永定區橋頭鄉白馬山的山頂,放眼四望,深淵如海,藏無數孤峰絕壁,遠山迷濛,「真美!這樣的山看久了,人會迷失,不知道哪裡是哪裡!」「張家界頂有神仙!」……相信置身過這片山水之中的人,都會對這些話感同身受。
張家界的山頂有沒有神仙,我們無從知曉。但我們真真切切地看到:這漫山遍野生長著,被世居於此的土家人譽為「神茶」的「莓茶」,它是土家人世代的長壽茶,也是張家界人如今的「致富茶」。
有神秘的張家界,才有神奇的「莓茶」
莓茶成品
初品莓茶,茶葉表面有一層白色「黴」霜,茶湯淺黃,散發著淡淡的青草香,入口微苦,回味卻十分甘甜,喝過後,咽清喉爽,說話的分貝瞬間也能提高不少。「沒錯的,莓茶對咽炎有奇效,喝過的人都有感覺。」
說茶其實它不是茶,而是「藤」;說「莓」其實它不是「黴」,而是黃體酮。如此神奇,如此神秘。它到底生長在何處,又到底是何番模樣?
莓茶茶湯
帶著這份好奇,我們從張家界市區驅車,經50多公裡高速後入山,一路盤山而上,在永定區橋頭鄉的白馬山腳下,雲霧繚繞間,與這一「神草」相遇。
像極了小時候在老家見過的野葡萄藤,莓茶初印象。翻閱資料:莓茶,俗稱土家甘露、長壽藤、神仙草、茅巖莓茶,藥學名為「顯齒蛇葡萄」,是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對,它不是傳統的「茶」,而是「藤」。
「生長於奇峰破雲,林霄沖天,雲霧繚繞的紅紗巖中,張家界莓茶乃天賜神龍造物,吸收了天地的日月靈氣。」史料如此記載。莓茶與張家界,就像一對比翼雙飛多年的戀人。
張家界永定區莓茶辦主任鄧武成
永定區莓茶辦主任鄧武成,學農業出身,對莓茶深入研究多年,他說,莓茶是第四世紀冰川滅絕性掃蕩後遺留下來的極為珍貴的植物,它對生長條件非常苛刻:必須生長在海拔400—1500米山巔;須常年雲霧繚繞,保證溼度;根植在特殊的石英砂巖土壤之中。
「莓茶最早就被發現生長在張家界羅塔坪長壽村原始森林裡,張家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才能孕育高質量的小葉莓茶,佔據全國產量的90%以上,永定區又是張家界莓茶的核心產區。」鄧武成表示。
等待採摘的莓茶嫩芽
身臨其境之後,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只有神奇的張家界才能孕育如此神奇的植物,生長在這樣山水間的莓茶,真的值得你好好地品一品。
張家界莓茶到底有多「神奇」?
土家人喝莓茶的歷史已久。鄧武成說,以前,當地的土家族人最喜用銅壺煮莓茶老葉喝,「幹農活淋了雨,受了寒,回家煮一壺老葉茶喝一喝,第二天就好了,很少感冒生病。」最初發現莓茶神奇功效、並想大規模推廣種植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永定區林科所所長黃宏全,他花了近十年研究莓茶。
後來,經國家16家醫學權威機構鑑定,莓茶是黃酮富集的植物,幼嫩莖葉中總黃酮平均含量超過了30%,其中芽尖總黃酮量最高達43.78%,是目前所有被發現的植物中黃酮含量最高,被稱為「黃酮之王」。
因其加工過程中細胞破碎,細胞中所含的黃酮活性成分滲透至表面而形成一層「白霜」而聞名,莓茶因此而聞名。
同時,它還富含17種胺基酸,有鉀、鈣、鐵、鋅、硒等14種微量元素,具營養性和藥理性。能消炎殺菌,莓茶對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牙齦炎、支氣管炎總有效率為91.4%,尤其對慢性咽炎的咽痛效果顯著,藥食同源,經濟價值極高。
在喝茶也要講科學的當下,莓茶的價值日益凸顯:原來健康真的可以喝出來。「莓茶適合咽炎患者,能保護心腦,還能保肝護肝,適合經常喝酒吃夜宵的人;抗氧化、衰老,還不含茶鹼和咖啡因,老少皆宜……」此處用省略號,是為了避免有廣告嫌疑,莓茶到底有神奇,你品一品、喝一喝就知道了。
莓茶種植基地:盤山公裡直通山頂,大山換了新顏
隨著莓茶成分被發現和挖掘,眾多有經濟頭腦的企業家開始進入產業化運作,80後劉超就是其中一位。這位在白馬山中長大,15歲就走出大山求學,靠自己的勤奮和聰明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土家族男孩,最終選擇回到大山,帶領鄉親們一起種莓茶,建設新農村。
劉超與劉宏存在莓茶地裡討論種植技術
以前白馬山有多窮?從那條通往山頂、長達10公裡的盤山公路便可見一斑,路陡且彎多,每隔不到百米就有一彎,還未到山頂,人早已頭暈目眩。劉超家祖屋就在這半山腰,「我父親有9兄弟,只有兩個娶了老婆,你說這裡有多窮?!」
劉超回鄉創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條公路修好,「斷斷續續修了10年,花了1000多萬。」把白馬山的山谷、平地都已經都種上了莓茶,這裡也是張家界首家莓茶特色產業園,迸發著新的生機與希望。
未來這裡將成為一個以莓茶為主題的生態旅遊基地,住精緻土家吊腳樓,吃原生態土家美食,還可親自採茶制茶,再爬一爬白馬山,看一看雲霧繚繞,過一過神仙日子。
吹哨子唱山歌,莓茶產業讓大山重新熱鬧起來
採茶盛況
6-7月是莓茶的採摘旺季。負責基地管理的劉紅存說,只要天一晴,住在山下的100多戶、500多個農民就會上山來,人工除草、施肥,綠色種植,採茶,初加工……有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有回鄉就業的年輕人,老少婦孺都來了,一邊採茶,一邊吹著哨子、唱著山歌,大山又重新熱鬧起來。
莓茶是劉宏存眼中的「致富茶」
劉宏存原來是一名長途貨車司機,常年辛苦奔波,與家人聚少離多。去年,在劉超的感召下,他回鄉就業,負責莓茶基地的管理,「除草、施肥、採茶,每採一斤鮮葉就能賺15元。」劉宏存表示,莓茶採摘季節長,產量高,價格高,回鄉就業收入一點也不比打工差,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天天和一對兒子在一起,照顧70歲多的父母,「一家人能快樂地在一起,賺多賺少都是其次。」
鄧武成說,按照「政府主導、農戶主體、市場運作、企業帶動」工作思路,永定區把張家界莓茶作為「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產業重點培育,並作為助力全區精準扶貧產業之一重點打造。截至2020年6月31日,永定區莓茶種植面積已達8.1325萬畝,主要集中19個鄉鎮,帶動7000多戶農戶、11000多人進行莓茶種植和加工,2019年,全區莓茶加工產值達11.2億元,「平均一畝莓茶可為農民增收3至5千元,吸引眾多青壯年回鄉創業。」
永定區進一步規劃,到2022年,新發展莓茶種植基地10萬畝,帶動10萬人脫貧致富奔小康,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將張家界莓茶打造成強區產業、富民產業、世界名茶。
湯濃山水間,莓茶內乾坤。張家界神秘的山水,值得你馳騁千裡前來暢遊;神秘的「莓茶」,更值得你買來細細品味。
機會來了!看直播秒特價莓茶
仙境張家界,魅力永定區。7月4日晚8點,張家界市永定區委副書記程漫邀您賞味永定。
7月4日晚8點-9點半,「湘農薈大直播」再組強大陣容,帶你走進永定,「天門郡」莓茶、「老八區」臘肉、「龔康」辣椒等好貨等你來秒。其中,天門郡莓茶有特價款哦,比如便捷好用的杯中茶,優質莓茶封於杯底,手不沾茶,方便衛生,一杯一泡;還有自飲很實惠的芽尖莓茶,咽炎、愛喝酒、吃夜宵的人必備。
此外,直播還有用山茶油七星椒秘制而成的龔康辣椒王,湘西特色好吃的手撕臘肉、五花臘肉、手工香腸等,下手要快哦!
點擊即可進入直播間:湘農薈大直播|永定專場:武陵之巔 莓好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