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僑將領葉飛:革命激流中五經「生死關」

2020-12-21 人民網

原標題:原標題:歸僑將領葉飛:革命激流中五經「生死關」

  原標題:歸僑將領葉飛:革命激流中五經「生死關」

  一、生於南洋返祖歸根

  素有小葉挺之稱的葉飛將軍是開國將領中為數不多的歸僑將領。

  1914年,葉飛出生於菲律賓奎松省地亞望鎮的一個菲華混合家庭。父親葉蓀衛是鎮上的菲籍華人,母親麥爾卡託是當地土著菲律賓居民。

  為了不使兒子忘了自己的「根」在中華,葉蓀衛徵得妻子的同意,於1919年將7歲的長子葉啟存和5歲的次子葉啟亨(葉飛)送回祖籍——中國福建南安金淘鄉上學,讓兩個兒子自小就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

  葉飛的國文老師對他也是對莘莘學子講,南安人傑地靈,歷史上曾出過兩個響噹噹的人物,一位是人所共知的鄭成功,這位民族英雄率部跨海從荷蘭人手裡將臺灣收復,一直被南安人引為驕傲。另一個則是曾在明、清兩朝為官的洪承疇,洪助清滅明後,享受榮華富貴。當他派人去南安故裡,接年邁老母赴京享福時,深明大義的洪母憤憤地對來人說,我兒子在松山為大明戰死,大明皇帝都祭奠過他了,哪個漢奸敢冒充我的兒子?她再也不認洪承疇這個敗類兒子了。

  「洪母罵疇」的故事,深深地銘刻在葉飛幼小的心靈裡,他自小就發誓做人就要像鄭成功,而不做洪承疇那樣沒有民族氣節的小人。

  二、在時代洪流中投身革命

  葉飛12歲那年,以優等生的成績考入廈門港中山中學。在廈門中山中學,他手捧著《新青年》、《語絲》、《奔流》和「創造社」、「太陽社」的那些熱情奔放的進步書刊愛不釋手。這些報刊上的小說和滾燙的詩句,激發他勇敢地投身於時代的潮流,在大革命失敗後的一片白色恐怖中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了職業革命者的生涯,在中共領導的地下鬥爭中很快便嶄露頭角。在革命的激流中他幾經生死的傳奇,足以讓人驚嘆。他生前曾說過:我一生至少有五次應該死而沒有死。最危險的一次是1933年冬天的一個夜晚,他在閩東福安召集中共地下黨組織開會時,突遭敵人襲擊。敵人是有備而來,近距離的向他連開六槍,他中了三槍:一槍從左臉頰打進,一槍從左胸打進,一槍打在了腿上。他硬是憑著年青旺盛的生命力,以非人的毅力頑強的爬出竹樓,爬進松林。左胸上的那顆子彈,直到逝世後才從他胸口處取出。

  最具傳奇性的一次則是發生在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期間。那時,他擔任中共閩贛省委委員、閩贛省軍區司令員的重要領導職務。當時,中共閩贛省委主要領導人對他產生政治誤會,命人將他誘捕後捆在竹籠子裡押往省委機關駐地。押解途中遇到敵人伏擊,抬送他的兩名群眾聽到槍聲四起便摜下竹籠逃命而去,負責押解的赤衛隊員只顧還擊而將他放在一邊。葉飛拼命掙扎出竹籠,但被反綁著的雙手使他無法直立,只得順坡滾下山崖,幸好被樹枝掛住,沒有摔死,後被一個山民救助。這樣既避免死於敵人槍下,又避免被自己人審訊後處決。

  不久,省委查清了事件真相,作為一名紅軍高級指揮員,葉飛又官復原職。

  三、「葉先生……你是個書生嘛!」

  經歷了無數次生與死的搏鬥,「小葉司令」的大名在閩東大地誰人不知,那個不曉?!

  1937年12月,新四軍在江西南昌設立了辦事處,受命組建新四軍軍部的南方八省黨和紅軍的領導人項英、陳毅派人到閩東與葉飛聯繫,要葉飛到南昌領受任務。接到通知後,葉飛立即動身。在他途經福州時,贊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共赴國難的國民黨福建省主席陳儀聞訊,一定要見見這位威震八閩的閩東工農紅軍的最高長官,特備酒宴招待葉飛。

  當葉飛應邀赴宴時,陳儀望著由省府秘書長引至面前的很有禮貌的俊朗青年:頎長的身材,單薄、清瘦,理著軍旅中少見的分頭,眉清目秀,溫文而雅,20剛出頭的年齡……凝視片刻,陳儀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便用疑惑的口吻問:「你是葉飛先生嗎?」

  葉飛答道:「是呀!」

  素以愛惜人才而著稱於世的這位國民黨元老不免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長期以來與他周旋作戰、鬧得整個閩東天翻地覆的中共閩東地區黨政軍最高領導人葉飛竟如此年輕,又如此的文儒雅氣!當即讚嘆不已,對葉飛說:「啊,葉先生……你是個書生嘛!」

  出席宴會的省保安司令,不時側目看葉飛那身衣裳。開始葉飛沒有太注意,後來一低頭才明白,原來自己作為便裝穿的這套黃呢軍服是從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謀長身上扒下的。這位參謀長是不久前率部進攻閩東蘇區時,被葉飛指揮的紅軍擊斃的。省保安司令直覺得一股涼氣直透後脊梁,再也無心喝酒,也不敢跟葉飛碰杯。而葉飛卻很坦然,舉止得體地跟這些昔日之死敵、今日之友黨友軍的官員們交杯換盞。

  當葉飛率領由他任政治委員的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改編的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開到蘇南抗日前線,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司令員陳毅在視察六團時,高興地拍著這位才23歲的南方遊擊根據地領導人之一的小葉團長的肩膀,稱讚道:「六團可做本軍的模範!」

  四、敵對雙方的當事人竟是嫡親表兄弟

  1949年10月15日黃昏,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將軍指揮所屬部隊發起了金廈戰役。在我軍首攻廈門這「扇」 門時,竟發生了這麼一樁十分巧合的很有意思的故事:敵對雙方的當事人,竟是一對斷絕音信長達二十幾年的嫡親表兄弟。

  也就在1949年10月15日這天下午,臺灣省參議會參議員謝漢儒先生,奉臺灣當局之命,率「金廈慰勞團」,攜帶銀圓30萬塊,在基隆碼頭搭乘繼光號輪船出發,前往廈門和金門前線慰勞軍民同胞。

  慰勞團於10月16日中午抵達廈門港。當晚,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軍政長官陳誠時在臺灣)、福建省政府主席湯恩伯在虎頭山總部會見並宴請全體慰勞團成員。當上第二道菜餚時,突然炮聲隆隆如在左右。

  慰勞團的團員,剛從沒有槍炮聲的「大後方」至此,猛聽得炮聲隆隆,心中不免惶惶不安。樓上有人下來,跟正在向慰勞團團長謝漢儒先生舉杯敬酒的湯恩伯耳語。湯恩伯以沙啞的聲音笑著說,他到樓上聽下電話,馬上回來。果然,他聽完電話,又下樓來了。炮聲仍在不斷響著,湯恩伯倒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談笑風聲,非常鎮定。當送上第四道菜的時候,樓上又有人來向湯恩伯耳語,他再度上樓,這次上樓之後,久久未見下來。

  事後,慰勞團才知道,湯恩伯二度上樓後沒有再下來,是因為前線軍情告急,他已從後門離開總部前往前線指揮。那時,解放軍已佔領了鼓浪嶼,而且在廈門市高崎方面登陸成功。

  這時從共軍陣地發射過來的炮彈,「啾啾」的聲音,好像越過了虎頭山。電燈突然全部熄滅,宴會無法進行。赴宴人員看到天上到處飛著炮火,表情非常慌亂。幸好,湯總部的副官處長及時地用幾輛轎車,摸黑將慰勞團的人員送回旅社。

  經過一番驚恐,人人都像做了一場惡夢似的,從團長到每一個團員,再也不敢去金門勞軍了,恨不得立即插翅飛回臺灣。

  深夜12時許,副官處長來電告訴謝漢儒,請慰勞團人員立刻到旅社樓下集合,已派汽車去接他們到安全的地方。

  午夜1時左右,慰勞團全體成員坐上汽車離開旅社。車隊不開燈,也不按喇叭,在夜路上疾駛。車隊將他們送到廈門島東邊的一個碼頭,一位上校軍官讓他們立即上船返回臺灣。

  慰問團一到臺灣,就聽說廈門已被共軍攻陷,共軍早晚就要攻擊金門。但慰問團團長謝漢儒怎麼也不會想到指揮攻擊金門的中共軍隊兵團司令竟是自己的親表兄葉飛將軍。

  謝漢儒只知道比自己年長一歲的葉家表兄叫葉啟亨,小時候表兄弟倆情同手足。他也知道,在廈門讀中學的年僅14歲的表哥葉啟亨,將名字改為葉琛,追隨共產黨參加革命,自那以後就再也沒有見過他。

  1930年,謝漢儒因逃婚從老家跑到廈門,有熟人告訴他,他的表哥因參加陰謀推翻政府活動,被警察局逮捕關在牢裡,案情重大。他不怕受牽連,設法疏通關係,想以送物品為名去探監見表兄一面。他花了好多錢,看守卻傳出話來,在押的共黨人員中沒有葉琛這個人。表兄哪去了?20多年來生死下落一直不明。

  原來,當時葉琛化名聶揚。怪不得「犯人」花名冊上沒有葉琛這個名字。後來,聶揚被組織上營救出獄又改名葉飛,到閩東去組織、領導紅軍遊擊隊,跟國民黨反動派展開武裝鬥爭。

  63年後,謝漢儒、葉飛兩表兄弟第一次見面是1990年的初夏,這時他們皆是耄耋老人了。

  是年,作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葉飛在北京會見了臺灣民社黨元老謝漢儒老先生,可以說,他們是為共同的尋求祖國的和平統一之路走到一起的。談起往事,他們驚奇地發現,1949年10月16日那夜兩人都在廈門。有記者打趣地問謝漢儒先生:「如果您當時知道率軍打過來的共產黨軍隊的司令官是您表哥的話,那麼,您還會回臺灣嗎」?謝漢儒既風趣又坦然:「當時我根本不曉得共軍的司令官是我的表哥。就是當了共軍的俘虜,知道了表哥是共軍的司令官,只要他放我走,我肯定會回臺灣!」

  五、七十年後重遊故地

  1989年1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的葉飛將軍應菲律賓參議長沙隆加的邀請,率全國人大代表團赴菲訪問。這是將軍70年後首次回到這個生他養他的國家。

  葉飛副委員長訪菲引起菲律賓參眾兩院的高度重視,並做了特別安排。菲律賓各報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介紹葉飛的文章和他訪菲的消息。

  葉飛出生的地亞望鎮的鎮政府聽到將軍即將回故裡的喜訊,特意找到了葉飛的出生證和受洗的登記記錄,並重修了他父母的墓。

  1月25日,中國人大代表團的專機飛抵馬尼拉機場。菲方給了葉飛很高的禮遇,鳴禮炮十七響。記者們圍著葉飛,請他談談感想。葉飛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我是連鄉音都不懂了啊!」「我是為促進中菲兩國的友誼而來。中菲兩國是近鄰,又有血肉相連的親戚關係,更應該世代友好下去。」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夫人接見了葉飛。會見是隆重而又親切。總統對葉飛說:「我有中國血統(註:阿基諾夫人的祖父是中國人),你有菲律賓血統,我們兩人就是中菲兩國友好的象徵。」

  葉飛說:「作為一個和菲律賓有血緣關係的中國人,更希望中菲兩國能世代友好,因為這符合中菲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1月29日,在中國駐菲大使王英凡的陪同下,葉飛回到距馬尼拉70公裡的地亞望鎮,這裡是他的衣胞之地,也應算是他的故鄉。

  全鎮的人不分老幼都出來了,真是人山人海,還有很多人是從馬尼拉專程趕來的,他們就是要一睹這位出生在本地的中國上將軍。

  葉飛對菲的訪問引起了全菲的轟動。他在菲律賓成了知名度很高的象徵中菲友誼的中國領導人。

  六、身後殊榮

  1999年4月18日,叱吒風雲的葉飛將軍永遠離開了他為之貢獻一生的祖國和人民,他那極富傳奇色彩的革命一生,註定了他不但在人民共和國、也要在菲律賓史冊上留下英名。

  當葉飛辭世的消息傳到菲律賓、傳到地亞望,菲華商總會和地亞望鎮各界人士自動地聚集在一起,商議做些什麼事來紀念這位把一生都獻給了偉大中華的戰士。最後,鎮理事會通過決議,把鎮中心的公園命名為「葉飛將軍紀念公園」;並由菲華商總會出資在公園鑄立葉飛將軍紀念銅像,同時還決定將第二個職業學校命名為「葉飛學校」。

  2000年3月29日,葉飛將軍逝世一周年前夕,在菲律賓奎松省地亞望鎮,舉行了一場隆重的紀念活動——為葉飛將軍紀念公園和葉飛將軍銅像揭幕。在揭幕儀式這天,菲律賓軍隊總參謀長和到菲訪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錢樹根將軍及在菲華人各界1200多人出席了這個儀式,這在地亞望鎮可說是盛況空前。

  在國外以一位中國上將命名公園、鑄立銅像,這個殊榮只能是葉飛將軍才能享有。因為他不僅是中國的英雄,同樣也是菲律賓華人的驕傲、地亞望鎮的驕傲。

(責編:王曉璐、胡洪林)

相關焦點

  • 實地考評葉飛將軍革命紀念館
    調研組一行實地走訪了金淘鎮佔石村葉飛將軍革命紀念館、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並召開匯報座談會。    據了解,葉飛將軍故居位於金淘鎮佔石村,為清代所建,建築面積330平方米。1998年,葉飛將軍故居進行修復。
  • 福建南安鄉親合建將軍樓 緬懷葉飛將軍寄深情
    中新網3月31日電 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佔石村通過各種渠道籌資70萬元新建一座教學樓,命名為「葉飛將軍教學樓」,以此表達家鄉人民對葉飛將軍的無限懷念和崇敬。目前,教學樓主體工程已經完工。  佔石村是菲律賓歸僑葉飛上將的故鄉,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遊擊根據地之一。
  • 南安市葉飛故裡紅色旅遊區旅遊情報
    葉飛故裡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位於南安市金淘鎮佔石村,以宏偉的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為核心串聯起葉飛將軍故居、僑心園和虎石等景觀。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位於葉飛將軍故居前方,設置有「華僑將軍葉飛專題陳列」和「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專題陳列」兩個展廳,其中「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專題陳列」共收集泉州籍華僑革命人物213人,展示辛亥革命以來泉州籍華僑支持祖國革命,不懈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出彩人生和光輝業績。
  • 《紅色記憶》葉飛故居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團長,新四軍第1師第1旅旅長,副師長、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率部轉戰大江南北,勝利指揮過郭村保衛戰、黃橋戰役等許多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 1 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第 10 兵團司令員,參加指揮了孟良崮、宿北、萊蕪、渡江、上海、福州、漳廈等許多戰役,為民族獨立和新中國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被譽為「小葉挺」「華僑儒將」「中國的夏伯陽」。
  • 犧牲消防員生死時刻:消防車5次被洪水推走,他在激流中耗盡力氣
    犧牲消防員生死時刻:消防車5次被洪水推走,他在激流中耗盡力氣 2019-08-20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革命烈士青年警官屠海力的人生答卷:定格在激流中的青春
    定格在激流中的青春——革命烈士青年警官屠海力的人生答卷加入這個集體,屠海力感到自豪,也有了壓力,在第二天的工作日記中他如是寫道,「我會好好工作,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我是一個優秀的好民警!」看著侄子穿上警服,小姑心疼地提醒他,「幹了警察這一行,任何時候都要注意個人安全。」「那咋行?情況緊急了,當警察的就得衝,要不然要警察幹啥?」屠海力回答。
  • 激流快艇3
    《激流快艇3》仿真實水上駕駛系統,獨創全球大數據伺服器,全球巔峰對抗,開啟科幻競速革命。未來科技賽場,高精度建模,酷炫賽艇載具,創新玩法模式,豐富地圖場景,自由技能搓招精彩接連上演……  在《激流快艇3》遊戲中,用戶可以享受到非常豐富的技能玩法,通過學習不同技能,形成獨特的組合搭配,在比賽中隨心進行PK競技。考驗的不光是速度,更有用戶的微操技巧。
  • 葉飛將軍故裡福建南安金淘賞土樓、觀華僑革命史,等待你去打卡
    我們參觀了朵橋村的土樓以及佔石村的葉飛將軍故居和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一)朵橋土樓朵橋土樓又稱聚奎樓,位於金淘鎮的朵橋村,是明末清初金淘傅氏祖先所建,佔地面積1016平方米。土樓大門門額陰刻楷書「銀青東莊」、左邊門橫書「凝秀」,右邊門橫書「攬奇」。
  • 基督教刊|《聖經》中五經的作者是誰?摩西嗎?
    在「自由派」及「新正統神學」的圈子中,學者普遍認為摩西從未有參與組成五經的工作。這派的大多數評論家以為,所謂「摩西的書」乃由多個不知名的作者寫成。這些無名作者於主前九世紀開始工作,而約在主前四四五年完成五經的最後部份,即「祭司典」。
  • 永新籍革命將領名錄
    在井岡山鬥爭和湘贛蘇區革命時期,永新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革命旗幟,前僕後繼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和貢獻。在永新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先後誕生了40多位共和國的將軍,在這塊紅土地上升起了一群璀璨的將星。據資料統計,永新籍將軍人數名列全國第四位,是赫赫有名的將軍縣。
  • 定格革命激流中的青春之花,書寫初心壘起的精神豐碑
    熊熊革命之火,照亮歷史隧道中的年輕面龐「中國城市街頭的第一滴血」「南京路上的街頭烽火」「上大——為何是一座革命熔爐?」「理想主義者只求生命之花的美麗綻放」「青春,你輕輕地來此,匆匆地遠去」……這些章節串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英烈的偉大事跡,青春之花定格在革命激流中,他們用初心壘起的精神豐碑令人景仰。《革命者》中,有名有姓的英烈人物就有250餘名,其中不少都是20歲出頭的年輕革命者。
  • 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訴說213位華僑愛國情懷
    該館是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南安市委、市政府為追思、弘揚以葉飛將軍為代表的泉州華僑革命精神、崇高品德發起建設的。­  館內設華僑將軍葉飛專題陳列、泉州華僑革命史專題陳列兩大展區,記錄了213位泉籍愛國華僑的革命事跡。讓我們走進該博物館,重溫崢嶸歲月的感人故事。
  • 華野「葉王陶」,為何王、陶為中將,金門失敗的葉飛為上將?
    他們從抗戰時期開始就是新四軍的骨幹戰將,到了解放戰爭中,三人所率領的縱隊(軍)南徵北戰,參加了一系列重大戰役,立下汗馬功勞,是粟裕所倚重的三隻鐵拳頭。 三人中,王必成出生於1912年,陶勇出生於1913年,葉飛年齡最小,出生於1914年;而且,眾所周知,葉飛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的著名敗仗——金門戰役的指揮者。為何三人中,葉飛反而成為上將呢? 先了解一下三人的出身。
  • 壽寧:「革命遺址新故事」含溪:領略革命老區魅力 打造紅色旅遊勝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子恢、陶鑄、葉飛、曾志、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範式人等革命先輩,曾在閩東領導過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創建了閩東革命根據地。1934年冬,閩東黨組織領導廣大軍民奮勇抵抗10萬國民黨軍「清剿」,牽制了敵人大量兵力,有力地支持了中央紅軍長徵。
  • 紅色文物(景區)•抗戰故事丨葉飛將軍在「沙家浜」
    沙家浜蘆葦蕩風景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5A級旅遊區、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溼地之一,景區佔地6000多畝,擁有獨特的歷史人文和自然生態資源,已形成了革命傳統教育區、紅石民俗文化村、國防教育園、軍事訓練基地、蘆葦水陸迷宮、橫涇老街影視基地、沙家浜溼地公園、橫涇劇場、美食購物區等功能區域。2017年12月,被評選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 這十位將領都是元帥,但革命分工不同,算得上一級統帥的有四位
    其實在1955年,本來還有周公,鄧公,劉公三位革命功勳也可以授予帥軍銜的,但是由於,他們當時沒有參加軍隊建設工作,因此錯過了。假如這三位也被授予了元帥軍銜,應該在元帥中,也算不上是專業一級統帥,像周劉二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大多都是主持後方工作,很少親臨前線指揮戰役。只有鄧公在革命戰爭年代,擔任過中原野戰軍與第二野戰軍的政委。
  • 簡介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巴金在激流總序中聲稱,「在這裡我所欲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的一幅圖畫,自然這裡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經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所組織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動蕩了」。作品所寫的正是這樣一股生活的激流。
  • 葉飛沉淪 一個「草根派」私募冠軍的覆滅記
    代人理財,3.05億元進場,最後僅剩餘2700萬的操盤,葉飛留給資本市場的故事還是那麼的驚心動魄。而那些年的沉寂或許大家對葉飛個人會稍感陌生,但是提起巔峰時期,就算寧波敢死隊總舵主估計也得避其鋒芒。盛名在外,葉飛成了「票友圈」的搖錢樹,其出版了《投資我主張》、《三位一體決策系統》等DVD,也擔任這中國社會科學院特聘MBA研究生導師,甚至在2015年私募排行榜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得半年度收益冠軍。股災過後,資本市場哀嚎一片。相較之前的高調的誇誇奇談,這位明星基金經理明顯低調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