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年就是欺負我們裝備弱!3噸豆戰車輕鬆勝出,沒有辦法對付

2020-12-20 微鑑史學

前言

裝備是陽光,我們就是花朵,失去了陽光的花朵,很快就會失去鮮豔,直至枯萎。

——莎士比亞

古今中外的無數戰爭,只有擁有了良好的武器裝備,才可以快速的贏得勝利。《漢書》寫:漢朝時期的打擊匈奴,之所以能夠取得關鍵性的勝利,最重要的還是從絲綢之路開通之後,昔日的汗血寶馬來到內地,從而提升了當時的戰馬質量,也讓軍隊在作戰當中能夠勇猛無敵。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武器裝備對於戰爭的勝利是多麼重要。在日本對我國進行大規模的戰爭時,就是欺負我們的裝備弱,用3噸豆戰車就輕鬆得勝出,我方作戰人員就是沒法。

豆戰車

在整個二戰當中,日本始終是做一個侵略者,進攻大規模亞洲國家。日本戰無不勝的秘訣就在於在亞洲戰場隨處可見的豆戰車。在二戰當中,日本陸軍所擁有的武器裝備其實並不是多麼先進,特別是那些裝甲車輛,跟英美等國的簡直無法相比。日軍所擁有的豆戰車就是一種非常輕的裝甲車輛,行走時非常費勁,戰鬥力也極其有限,不過就是憑藉這一種性能低劣的戰車,日本軍隊佔領了很多國家。

日本所擁有的豆戰車最主要的類型就是94式超輕型坦克,這是日本上世紀30年代生產的一款主力戰車,產量823輛。以如今的武器裝備來看,這種裝甲車體積特別小,僅僅只能讓兩個人乘坐,長度3.36米,寬度1.63米,一個成年男子站在上面還得彎著腰。

這款裝甲車的厚度是8~12毫米,重量在3.45噸,在上面架上6.5毫米的機槍,也恰恰夠用。這樣的戰車,如果放在當時的歐洲戰場,瞬間就會被秒成渣渣。畢竟當時的蘇聯軍工業發達,日本要用這種輕型裝甲車進行對抗的話,勝算基本上不可能。

「豆戰車」的威力

日本所設計的這種小小的豆戰車,威力其實並沒有多大。這種裝甲車平時也只能對付步兵,對手不用開著坦克來與之對打,幾輛裝甲車過來的話豆戰車也是無法擊穿的。豆戰車的裝甲只能防禦比較小的子彈和彈片,不能與火炮較量,12.7毫米口徑的機槍就可以將這種裝甲車輕鬆擊穿。炸藥包或者是普通的手榴彈就可以輕鬆搞定。在二戰當中,曾經也出現了7.92毫米子彈由觀察孔射入車內造成駕駛人員死亡的情況。

就是這種手榴彈和炸藥包就可以輕鬆搞定的裝甲車,在亞洲戰場卻所向披靡,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戰勝,這就讓人有點好奇了。豆戰車雖然極其的脆弱,但是它的對手更加脆弱。在二戰的中國戰場上,由於中國的武器裝備非常差,比較大型的裝甲車和坦克數量也極其少,就算是有的話,也基本上是從敵方手裡奪過來的。所以在當時,我國解放軍手裡的武器特別少,很多士兵面對著這種輕型的裝甲車也是沒有絲毫對付的辦法。

所以在當時,我國解放軍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這種輕型裝甲車搏鬥。日軍的戰車進入中國途徑內,可以說是戰無不勝,很多老百姓都被駕駛這種戰車的人殺死。在南京和武漢多地的戰役中,日本所擁有的豆戰車也發揮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中國人面對「豆戰車」

豆戰車是一種比較心情小巧的裝甲車,與坦克和其他大型的裝甲車不能相比。就是這一種在現代人看來非常差勁的武器裝備,在抗戰年代當中,竟然所向披靡,在我國武漢和南京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提到這些,我們心中就是有一種無法難言的痛。30萬人的生命,在一夜之間消失,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無數少女香消玉隕,無數少年魂歸冥府。

面對著這一種作戰能力很弱的裝甲車,國外其他國家不足為懼。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當中,我國軍隊的裝備實在是十分有限,平時基本上就是大刀和手槍齊上陣,火炮更是少之又少,坦克和裝甲車就不用說了,基本上是沒有的。

儘管中國人拿這種日本輕型豆戰車毫無還手之力,很多人為之喪了性命。但是也不得不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日本就是仗著我國裝備少,火力比拼比較差,一味的欺負我國,一味地殺害我國老百姓。如果在當時我國軍隊能夠擁有現在的實力,也能夠擁有像德國八八炮這樣的反坦克武器,一炮就可以輕鬆地擊穿日本的豆戰車,那樣的話日本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在在我國殺害了那麼多人。

當然這個事實也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不管在何時何地,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努力向前的心,科研發展必須要不斷進步,武器裝備也要持續增強。只有自己真正有實力了,其他國家才不敢小看自己,也不敢輕視自己。慘痛的代價需要用歷史去平復,落後的代價也需要成長去改變。一味地埋怨,或許並不能讓事實改變,想要徹底的改變困境,就必須要時時刻刻記住,不斷努力,不斷發展,才會超越別人。

結語

《吳越春秋》記述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重新復國的故事。在我們中國人的骨頭裡,不管面對著多麼大的困難,永遠不會屈服,永遠也不會倒下。日本對於我國所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同時也是不可泯滅的,也是永遠難以忘記的。在那個年代當中,我國失去的生命難以估計,被豆戰車激動的人也是無法估量的。

貧困的年代當中,用極為笨重的方法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是對於我們最好的激勵。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豆戰車儘管在當時讓很多人懼怕,同時也讓我國解放軍覺得無能為力,儘管如此,解放軍們還是用自己的身軀去堵住那個槍口,為後來的勝利奠定了最為堅實的基礎。今天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感謝他們。

參考文獻

《莎士比亞名言》《漢書》《吳越春秋》

相關焦點

  • 日本為啥造那麼多可笑的豆戰車?別笑!德軍就是用豆戰橫掃了歐洲
    日本豆戰現在是很多人的笑柄,小小的豆子一樣的戰車,那為啥日本還要建造那麼多豆戰車呢?雖然有30年代,包括英國,義大利等大部分國家都建造了大批豆戰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專門為中國!因此,可以給陸軍的地面戰經費就很少,在1936年,日本陸軍才得到5億日元軍費。這點軍費養著17個師團日常訓練和普通武器更新都已經非常困難了,就是餵養那十多萬匹軍馬都要多少錢了?還要分出錢來搞陸軍航空隊,還要儲備彈藥,開發炮兵裝備。因此,日本陸軍很窮。他們就開始製造94式和97式輕型裝甲車,我們叫做豆戰,97豆戰不是97中型戰車,是兩個項目。
  • 1輛虎式能否打贏100輛94式豆戰車?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只要它在戰場上,就是德軍的精神支柱,同時也是敵軍的噩夢。而日軍的94式「豆戰車」則是一款超輕型坦克,在亞洲戰場尤其是中國戰場上曾經逞兇一時。兩者的級別和作戰對象完全不一樣,虎式作為重型坦克,設計宗旨主要是與敵方主力坦克和裝甲車輛作戰,日軍豆戰車作為一款超輕型裝甲車,主要作戰對象是敵方步兵。今天我們就腦洞大開來穿越一下,讓兩者來一場對決,分析1輛虎式能否戰勝100輛豆戰車。
  • 日本豆戰車皮薄易損毀,義大利更誇張,《坦克世界》帶你都玩遍
    當時日軍的坦克在中國戰場上橫衝直撞,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沒有什麼對付日軍坦克的有效辦法,戰士們手中使用的槍械無法擊穿日軍坦克的裝甲,所以大多數時候只能扛著炸藥包和手榴彈同日軍坦克同歸於盡,但日軍的這種坦克裝甲實際上非常薄弱。
  • 面對鬼子的94式豆戰車,抗日軍民有哪些方法可以應對?
    94式豆戰車作為侵華日軍的裝甲先鋒,從1937年至1945年,廣泛的活躍在我國多個戰區,參加了許多著名的戰役,為日軍的進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面對這個輕便小巧的豆戰車,當時我抗日軍民還真是不好對付,可用的辦法有限。
  • 為何日本會有一種被稱為「豆戰車」的坦克?豆戰車到底是什麼?
    ——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3179字,閱讀約7分鐘如果提起二戰中的日本坦克,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小。也被稱為豆戰車。然而,日本並沒有發展這種坦克,相反,日本仍然傾向於發展超輕型坦克,以支持騎兵部隊作戰。在日本引進"卡登·勞埃德"超輕型坦克後,日本一度考慮將其作為運輸貨物的小型拖拉機。該項目於1932年在日本被稱為"TK車",這是日語中專用拖拉機的羅馬字母縮寫,1934年改為"94式"拖拉機。
  • 被稱為「豆戰車」的日軍94式輕型坦克,為何能夠稱霸中國戰場
    94式超輕型坦克是世界上最輕的坦克之一,1930年,日本模仿英國的裝甲車,而生產的一種輕型坦克,長只有3米,高度1.62米,戰鬥全重只有3.45噸,主要武器只是一挺7.7毫米重機槍,其實正式的名稱為94式輕裝甲車。
  • 對決太平洋:M4坦克面對「送人頭」的97式豆戰車,照單全收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相比較于波瀾壯闊的大海戰,美軍在陸地上的戰鬥堪稱血腥,尤其是幾次大的島嶼登陸作戰,其中一種重要的陸戰裝備:坦克,在這場戰爭中的對決並沒有什麼看點,一方面是因為日軍坦克數量少,另一方面是真心打不過。
  • 王陽明:遇到比你厲害的小人,有3種辦法對付他,輕鬆贏到最後
    但是王陽明卻用自己的方法對付他們。把這些磨難當成歷練自己內心的最佳時機,泰然處之,反倒成為他的心學大成的磨鍊石!想知道對付比自己厲害的小人的好辦法?下面就是其中非常有效,能夠讓王陽明贏到最後的3種,我們可以多多學習。面對小人、上司的刁難和惡意陷害,我們看看王陽明是怎麼應對的?
  • 二戰日軍的豆戰車,但就是這種薄皮罐頭充當了日軍侵略亞洲的主力坦克
    贈送給海軍的飛機和裝甲車輛會寫上「報國」字樣) 94式是日本東京煤氣和電器工業公司(也就是今天的日野自動車株式會社的前身)於1934年研製成功。設計目的是裝備給日本陸軍做用於運輸、偵查和在師團內部做聯絡(那個時候無線電通訊還很落後),並且可以被當作機動武器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甚至引導步兵衝鋒、快速突襲及對敵追擊等。
  • 豆戰車的繼任者,日本60式自行無後坐力炮,世界獨一份
    上世紀50年代,日本總結二戰、韓戰的經驗,開始積極投入自行無後坐力炮的研發。在當時日本既沒有技術也沒有條件研發先進坦克,為了獲取基本的反坦克裝備,這才把重點放在技術要求更低的自行無後座力炮上。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60式就放棄了裝甲防護,走上了一條小尺寸、高機動的道路,成了新一代的豆戰車。
  • 再也不是豆戰車了 二戰後日本第一代國產坦克
    而日本研製的第一代國產坦克就是今天要介紹的61式坦克。61式坦克的研製是從1955年開始的,由日本防衛廳授權三菱日本重工業,也就是後來的三菱重工業負責開發和生產。日本在二戰中的坦克發展就並不順利,而這也是戰後日本首次發展國產坦克,研製中存在的困難可想而知。
  • 抗日軍隊裝備的最先進武器是哪個?最初被稱為「花花公子喬治炮」
    當中國遠徵軍之「駐印軍」在緬北反攻中初次使用火箭筒時,日本人幾乎還沒有弄清楚咋回事,歪把子和九二重機的陣地就被敲掉了。因為早期型的M1火箭筒還沒有正式的俗名,但是酷似一位美國喜劇明星彭斯所使用的粗管樂器,那個東西就叫巴祖卡。M1火箭筒1942年5月得到了第一筆5000支的訂單,然後就趕上了當年11月的北非戰役,實戰效果頗佳,被轟得暈頭轉向的德軍最初將其稱之為「肩射炮」,美國大兵們則戲稱它為 「花花公子喬治炮」,只因第二個名字有點色情,所以最終「巴祖卡」的名字被叫開了。
  • 當年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為何打不過日本聯合艦隊?
    我們就單純的海戰實力對比來看,其實北洋水師根本就打不贏。   12艘軍艦中,廣甲、廣丙雖然有150毫米克虜伯主炮3門,但是木殼船,防禦能力是0。   這種軍艦根本不能用於主力海戰,並且巡邏防盜還是可以的。   面對日軍主力艦隊裝備的那麼多速射炮,廣甲、廣丙基本就是被秒殺的貨。而且它們航速只有10節左右,一旦開戰打不過,連跑都跑不掉。
  • 二戰中的日本坦克,為啥是些鐵皮罐頭?原來都是思想僵化的產物
    但十四年的抗戰中,由於中國軍工業的整體落後,像日本這樣資源匱乏沒有重型坦克的輕型戰車部隊,也能在中國大地上四處橫行。小豆坦克,主要指的是94式坦克。這種只有3噸重,還沒有卡車重的鐵皮車由兩人駕駛,火力微弱。
  • 我們能勝嗎?
    「巴裡號」驅逐艦今天咱們暫不討論美國這一行為意圖幾何,單單來扒一扒這次穿越臺灣海峽的「巴裡號」驅逐艦,看看它的性能如何,如果對上它,我們是否有把握勝出。該艦於1992年12月入役,2016年3月,抵達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加入位於日本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服役至今。
  •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產量就知道了
    ,除了製造出原子彈之外還準備在日本國土上投放細菌武器也就是生化武器,這種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將會對日本國民產生致命性的威脅,該計劃如果在日本國土實施,納悶就可以導致日本農作物大面積大規模減產,更有可能因為汙染問題導致產量為零1945年日本農作物的產量就僅僅只有645噸,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
  • 老實人就該被欺負嗎?試試「這3類」工作,工資高、沒有勾心鬥角
    人性就是這樣,他們不會因為你的忍氣吞聲而停止對你的傷害,反而會變本加厲。長此下去,安心工作幾乎不可能,甚至可能會因此情緒崩潰,到頭來得不償失。2.奮起反抗,據理力爭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被人欺負,有的人選擇忍氣吞聲,有的人選擇站起來。
  • 日本自衛隊主力裝備,排水量6800噸裝載飛彈88枚,不可輕視的軍艦
    海上自衛隊又叫做JMSDF,成立於1954年,由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所以日本三軍對外聲稱分別是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名義上是自衛隊,但是整體作戰能力和裝備建設均是世界先進水平,不管是規模還是裝備技術含量。
  • 日本將在衝繩部署9艘巡邏船對付中國漁民 專為衝撞設計
    首批建造的三艘巡邏船是以「對付外國漁船」為目標設計的,在部分細節上進行了特別改進。除增強了水炮性能外,新船還強化了船體結構,同時在船體周圍事先安裝了緩衝材料,可以「放心大膽地」與中國漁船進行直接碰撞。此外,為了更方便監視漁船,艦橋側面和後部都設置了觀察窗。宮古當地媒體《宮古每日新聞》在去年9月的報導中介紹,3艘新船屬「眉山級」小型巡邏船,180噸級。
  • 我們一起讀繪本——《別想欺負我》
    其實,我覺得凡事都有因果,對付暴力先從自身找原因:為什麼要欺負我,而不是別人?無意中看到一個繪本《別想欺負我》,幫你找到答案。《別想欺負我》一個叫吉姆的小朋友上幼兒園大班了,一早她背著新書包開心的去學校。路上遇到同班同學大個子雷奧和盧卡——他們總愛搗亂還愛找小朋友的麻煩,堵住了吉姆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