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奧黛麗赫本瑞士的永恆情緣之一》已經交代:
1954年9月25日(25歲)聞名世界的美麗優雅的女神向全世界宣布她和梅爾在琉森湖畔的韋吉斯結婚了。從此琉森湖,韋吉斯小鎮成了全世界年輕人夢寐嚮往的結婚蜜月度假的天堂。
奧黛麗愛電影,她更想早日成為賢妻良母
婚後第三天,奧黛麗隨梅爾共赴羅馬。梅爾工作,奧黛麗則在濱海小城安其奧租下一幢三層的鄉間別墅休養身心,做著要寶寶的準備。
1955年3月,奧黛麗獲知自己;懷孕,開心至極。然而,數周之後,意外流產。 赫本一直希望自己能早點當上母親,這次流產對她的打擊很重。
1958年年底,已經接近三十歲的赫本終於再次懷孕,然而,可能因為拍攝《恩怨情天》時騎馬被摔,娩出的竟是一個死胎! 又一次失望,又一次打擊。想儘早成為媽媽的心願這麼艱難。
四個月後,赫本再次懷孕。1960年7月17日(31歲),赫本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寶貝。還是韋吉斯小鎮這個教堂,這個牧師。 不同的是,六年前,赫本在這裡舉行的是婚禮,從此成了梅爾的妻子。 而今天,這裡舉行的,則是寶貝的受洗禮。
牧師給寶貝起名為——肖恩·赫本·費勒。
奧黛麗的好友紀梵希,特地為肖恩設計了漂亮的嬰兒服。
再後來的回憶中奧黛麗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就像所有新母親一樣,我簡直不敢相信他真的是由我而造,我可以保有他……在我自己還是小孩的時候,最期待的就是有個孩子……而且我希望有很多寶寶,這是我衷心的願望……我相信十八歲就生寶寶的滋味一定很甜美,但若你等待多年美夢才成真,那種喜悅簡直難以形容。……先前的流產,對我來說比一切都痛苦……」
有了兒子肖恩之後奧黛麗不喜歡參加社會活動,也不想接怕電影。對宣傳活動並不熱衷,非常不願意接受採訪或拍照。就想一心一意完成好媽媽的角色。
奧黛麗的助理羅傑斯曾經這樣描述奧黛麗:「她只要能安心扮演賢妻或更期待的良母角色,就心滿意足了。她永遠把事業擺在第二位。她從來不像其他演員一樣,想永遠當紅。奧黛麗以追求個人幸福、平靜、愛、子女、她愛且愛她的伴侶為重。雖然她愛演戲,但希望減少工作,有更多自己的時間,讓心中充滿愛。」
梅爾不理解奧黛麗,還是極力要求奧黛麗接怕影片。無奈奧黛麗才參與了《蒂凡尼的早餐》的拍攝,並因此獲得奧斯卡提名。奧黛麗愛梅爾明顯要多於梅爾對她的愛。奧黛麗常常因為自己的愛得不到回報而感到沮喪。奧黛麗就像是梅爾的傀儡,不得不忍受著梅爾的操縱。他們婚姻出現了問題,為緩解婚姻中的疼痛奧黛麗帶著兒子肖恩獨立自己投入拍片。
1962年7月,拍攝《巴黎假期》
1962年10月,拍攝《謎中謎》
1963年,赫本主演《窈窕淑女》
發現莫爾日,入住「和平之邸」
1965(36歲)年奧黛麗帶著肖恩在瑞士度假,偶然發現距離日內瓦機場半小時車程的穆爾日小鎮。他被小鎮的濱湖繁花似錦美景所吸引,到了小鎮的一個村子裡發現一座農場,她非常喜歡,感覺好似有蝴蝶在自己的身體裡飛,驚呼「這就是我心中安靜的樂園」。幾經努力她買下這座有二百年歷史的農場,給農場的房子取名為「和平之邸」。
同年奧黛麗到巴黎拍攝她第五部電影《偷龍轉鳳》,梅爾來巴黎探班,後來奧黛麗發現自己又懷孕了,但是返回莫爾日的和平之邸慶祝聖誕節,又一次流產。奧黛麗非常痛苦。在和平之邸調養三個月後才緩過來。
1967年又被丈夫梅爾強拉接拍梅爾的《盲女驚魂記》,拍攝中她和梅爾矛盾重重,梅爾總在操控奧黛麗。奧黛麗堅持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演藝才能,讓
奧黛麗又一次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赫本決定效法與自己同齡的演員格蕾絲·凱利,息影,做一個全職媽媽。
梅爾對赫本這一決定大為惱火,兩人之間被冷漠、緊張充斥。1967年夏天,赫本與梅爾正式分居,赫本遞狀離婚。1968年這段婚姻終於落下了帷幕.(38歲)
當梅爾的身影終於從和平之邸消失,赫本如釋重負。再也不用在梅爾的安排左右下接拍電影,再也不用疲於應付媒體的訪問追逐,終於能享受做母親的美好,終於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過上一直夢寐以求的平靜生活。
日內瓦湖和莫爾日
日內瓦湖(法方稱萊芒湖)是阿爾卑斯湖群中最大的一個。湖面面積約為224平方英裡(580多平方公裡,琉森湖114平方公裡),在瑞士境內佔140平方英裡,法國境內佔84平方英裡。日內瓦湖是瑞士重要的旅遊風景區,是旅行度假勝地。
愛情面前女人沒有理智,奧黛麗也一樣
1968年6月。在朋友奧林匹婭公主的安排下,奧黛麗登上了奧林匹婭的遊艇,開啟希臘巡遊之旅。在巡遊中遇到多蒂。
多蒂出生於那不勒斯,是一位頗有名望的心理醫生,同時還在羅馬大學任教。 從前,多蒂就是赫本的影迷。這次能在奧林匹婭的遊艇上與赫本近距離接觸,多蒂自然不肯放過攀識赫本的機會。遊艇之上,多蒂將他的心理醫生專長發揮到了極致,博得原本神色憂鬱的美人開懷大笑。 奧林匹婭的遊艇,成了多蒂追求赫本的「愛之船」。 希臘巡遊後,兩人又在羅馬約會過幾次,感情迅速升溫。赫本邀請多蒂去和平之邸與肖恩相見。赫本很開心——一大一小兩個男孩相處得不錯! 平安夜那日,多蒂拿出寶格麗鑽戒,單膝跪下,向赫本求婚。赫本絲毫沒有猶豫,當即答應。
1969年1月5日,赫本身穿紀梵希為她設計的垂領搭配同色軟綢頭巾的粉紅色短連衣裙,在和平之邸附近的穆爾日市政廳舉行了婚禮。 赫本的朋友們都覺得這一切來得太快。要知道,這場婚禮距離她籤完與梅爾的離婚文件只有六周的時間啊!會不會有些輕率? 不過,赫本對自己的選擇信心十足:「我嫁給了一個文化無限深厚、說話無限迷人的男人。」 而多蒂能夠娶到奧黛麗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國際巨星為妻,也是心花怒放。
1969年6月,奧黛麗發現自己懷孕了。 奧黛麗如獲至寶。為了避開狗仔的滋擾,奧黛麗決定,周末、節假日帶著肖恩回和平之邸。懷孕最後十周,奧黛麗就不再在瑞士和羅馬兩地奔波,而是乖乖地待在和平之邸臥床休息,等待孩子的誕生。 1970年2月8日(41歲),奧黛麗在洛桑剖腹產下次子盧卡。
多蒂比奧黛麗小9歲,不僅是大學教師,也是羅馬富家子弟。經常周旋在羅馬的社交圈子裡。他的工作地在羅馬。奧黛麗為照顧兩個孩子,和她的母親主要居住在瑞士的和平之邸。後來奧黛麗越來越無法忍受多蒂羅馬式的放蕩不羈的背叛和不忠,1978年(49歲)只好結束了維持了近11年的第二次婚姻。也許,全世界都不能原諒多蒂對赫本的頻繁背叛。
兩段開始於浪漫,超過10年的婚姻,都是在無奈中結束。一位大多數男人夢都不敢夢到的女人。被愛人背叛,流產與病痛,隱忍、為家庭息影,專心照顧兒子,她認真地,刻苦地,付出一個最普通的女人所能付出的全部。到底是遇人不淑還是她尋人不遇。我相信他們真愛過,這是上帝讓奧黛麗要經歷的人生。
上帝派來靈魂伴侶,讓奧黛麗餘生美麗安靜
1965年入住莫爾日的和平之邸,到1993年近三十年的時光。奧黛麗赫本基本是在這裡度過的。兩個兒子相差10歲,大兒子肖恩五歲來到這裡,次子盧卡在這裡出生,奧黛麗撫育兩個兒子健康成長。
1974年奧黛麗的母親來到了和平之邸,和他們一起生活。已經七十四歲的老人,逐漸疾病纏身,直到1984年去世基本臥病於床。奧黛麗在和平之邸陪伴了母親10年。
1979年奧黛麗遇見了小她七歲的沃德思。
他們命定地相遇。 卻不是一見鍾情。 最初的吸引,源於共同的憂鬱與哀傷。一場晚宴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歡笑、都在狂歡,只有赫本和沃德斯兩個人被快樂遠拋與遺忘。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各自黯然神傷。 彼時的赫本,因為兩段婚姻的失敗鬱鬱寡歡,基本上對外界關閉了自己的心門。 而沃德斯的不快樂,則是因為心愛的妻子奧白朗的離世。
表情哀傷的沃德斯並沒有注意到,赫本那雙能讓人瞬間沉迷的大眼睛,正在關注著自己。 兩人都在借酒澆愁。人群之中的孤寂是真正的孤寂。而兩個孤寂的靈魂,正無可阻擋地一步步向對方靠攏。 起初,兩人自然選用英語交談,聊著聊著就發現,兩人竟是荷蘭同鄉
那次,並非兩人最後的晚宴,他們的交往並沒有結束。而且,隨著接觸次數的增加和了解程度的加深,兩人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同感,那就是,他們相當同頻與合拍。很快,赫本開始親暱地稱沃德斯為「羅比」。 那段日子,談及「羅比」,赫本總是難掩興奮之情。照例,赫本會在第一時間和好友紀梵希分享她的幸福與快樂。她這樣向紀梵希宣布:「我已找到了精神上的雙胞胎,願與此人共度一生。」
很多時候,陪我們共度此生的那個人,並不是能在精神上「門當戶對」的「知我者」。
和平之邸的生活非常寧靜。兩人就像一對廝守了大半生的夫婦,每日早早起床,吃清淡的早餐,飯後遛一遛他們養的一條傑克羅素梗犬,在花園裡消磨時光。然後,讀書,看報,去市場購買食材,準備同樣簡單的午餐。飯後午睡,去附近的葡萄園散步,然後做做家務。晚餐前,喝點威士忌。晚飯後看看電視,然後早早上床睡覺。 這哪裡是人們想像中的名流生活?這樣的度日模式分明就是退休多時的鄉紳! 不過,赫本喜歡。只要赫本喜歡,沃德斯就願意陪著她,將這樣的日子過到天荒地老。沃德斯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融入了赫本的家庭。有沒有一紙婚書有什麼關係?有愛,足夠。沒了愛,婚書又有何用.
世界兒童的天使
前後幾年幾個好朋友離世,母親也離她而去,也引發了赫本的思考——餘生苦短,不可白白虛度,如何才能讓以後的每一天都活得更有尊嚴與價值? 沃德斯顯然也在思考著同樣的問題。 靈魂伴侶沃德斯,自然是懂赫本的。 沃德斯懂,當赫本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孩子。 沃德斯懂赫本情到深處時的孤獨,懂赫本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想要對他人付出愛的衝動與熱情。 沃德斯想,幫助世界上那些不幸兒童,定是治療赫本童年創傷的一劑良藥,也定會成為她晚年最欣慰也最有成就感的事。 如果說赫本是誤落人間的天使,那麼沃德斯就是這個人間天使身上那對助她飛得更高的翅膀。
1988年奧黛麗成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沃德思也被聯合國任命為奧黛麗的經理,兩個在後來的五年裡全世界奔波,幫助世界那些需要幫助的兒童。
日內瓦湖畔永恆的美神
1992年,奧黛麗和沃德斯結束了兇險的索馬利亞之行,病倒了,經過診治,最後確診為腸癌。當自己摯愛的親人罹患不治之症,沃德斯和肖恩、盧卡決定對赫本隱瞞真實的病情。
奧黛麗對沃德斯說,其實我早就知道這次病得很嚴重,不過你們放心,我不會崩潰,更不會消極對待,我會很勇敢地配合治療。 說到這兒,奧黛麗的眼中含淚:「羅比,辛苦你了。「
沃德斯,這個與赫本連一紙婚書也沒有的男人,在赫本接受手術、進行化療的最艱難的人生階段,始終對她不離不棄,一直陪伴赫本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病痛折磨著奧黛麗,親人們在盡一切辦法陪伴著她,散步,聊天,看電視。
白天,沃德斯和孩子們陪著赫本在遊泳池邊小心翼翼地散步。頭頂白雲悠悠,湖畔碧波蕩漾。赫本倚著沃德斯,滿眼依戀與不舍。 晚上,大家圍坐在赫本床前的地板上,陪赫本一起看電視。喜劇或者關於自然的紀錄片,都是赫本喜歡的節目。赫本把手放進沃德斯手中,雖無言語,但是她相信,他懂。她雖然很害怕,但是,她仍然會和他一起,頑強地與病魔作戰。
1992年12月1日第二次手術,但是醫生開刀後發現癌細胞大面積轉移,只好縫合。沃德斯意識到,不能再對赫本刻意隱瞞她的病情了。必須將病情原原本本地告訴她。 赫本的雙眼蓄滿了眼淚,深情地注視著沃德斯:「羅比,親愛的,請原諒,我讓你失望了,我不能陪你到終老了……」 字字句句如同萬千利箭。
奧黛麗對沃德斯說「你能帶我回家嗎,我要回和平之邸過聖誕節「」沃德斯偏過頭淚流滿面。一生的好朋友,她的服裝設計師,紀梵希安排自己的私人飛機來接奧黛麗回家。12月19日奧黛麗在兒子,沃德斯和護士的陪伴下回到日內瓦湖畔的家。在親人陪護下過了最後一個聖誕節。
1993年1月17日,奧黛麗和沃德斯說「「羅比,我好累呀」,沃德斯肝腸寸斷。
1月20對沃德斯說「羅比,親愛的,很遺憾我要走了」
天使離開了她的親人,回到了天國。
「她是天上最明亮的那顆星星,仰望蒼穹,能看到她永遠燦爛的笑顏。那一刻,人們知道了什麼是永恆,」
「永恆的天使,不朽的傳奇」
遵照奧黛麗的意願,她被安葬在了瑞士日內瓦湖畔莫爾日鎮的特洛什納村的公墓裡。
她的兩個兒子,靈魂伴侶沃德斯,終身知己紀梵希餵它扶靈送行。
讓我們把鏡頭定格到這裡吧。
我寫完:
奧黛麗赫本瑞士的永恆情緣之一《婚禮蜜月天堂—韋吉斯玫瑰小鎮》
奧黛麗赫本瑞士的永恆情緣之二《寧靜樂園—日內瓦湖畔的莫而日》
很疲憊,這些天心總在和奧黛麗赫本在翻騰。她的國際電影巨星的輝煌不再重要,一個真正女人的特有的一切讓我感動。美麗善良,至純至雅,印痕至深。今生一定去那琉森湖畔尋找奧黛麗,一定去日內瓦湖畔尋找奧黛麗。
也許時間有點久遠,人們談忘《羅馬假日》裡那個公主,奧黛麗也逐漸遠去。也許8900後的新生代知道奧黛麗赫本的就很少,但是奧黛麗是我們那一代追捧的明星。是男人心中永遠的女神,不單單是漂亮美麗,是至純的女人味,是善良,是大愛,是真摯的笑容。
年輕的朋友去找找50十年的的經典《羅馬假日》看看吧,相信你們會喜歡的,回頭再來讀讀我這兩篇圖文,你會和我一樣有感動的。記住琉森湖的韋吉斯玫瑰小鎮,記住日內瓦湖畔的莫爾日,那裡有美麗的風景,更有美麗的女神書寫的故事。
感謝老行驢聯盟成員,朋友從瑞士傳給我的素材和對我靈感的啟發。